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减灾也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民减灾教育,增强公民减灾意识,是一种上游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公民的灾害防范、灾害规避和灾害危机处置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减灾教育研究工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降低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综合减灾也已纳入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公民减灾教育,增强公民减灾意识,是一种上游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公民的灾害防范、灾害规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4,(12):30-31
为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省民政厅始终坚持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深入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05,(7):56-57
5月21至2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局专家德里卡·韦尔森一行5人,对宝鸡市社区减灾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组成员观摩了设在不同社区的灾害前兆信息监测设施,考察了陕汽集团和陈仓园社区建设成就与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调研了宝鸡文理学院减灾教育科研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参观了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和陇县女子高炮防雹连实战演习.  相似文献   

6.
单大圣 《中国减灾》2014,(11):42-46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民减灾教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推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份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民减灾教育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的瓶颈。为了进一步推进减灾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提升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教育培训的水平,提高全社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让每一位公民成为防灾减灾中合格、有力的一份子,共同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4,(1):48-50
国家海洋局防灾减灾的职能是:“发布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和海洋环境预报”。海洋局一直将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五年来,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海洋局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保障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防御海洋灾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基本情况1海洋灾害基本状况海洋是多种自然灾害的源泉。这是由于海洋中积聚和输送着无比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一旦以某种突发的方式释放,则可能对人类构成非常大的危害。我国海洋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赤潮…  相似文献   

9.
马宗晋是一个用心灵解读大地纹路的地质学者,也是一个用责任把握大地脉搏的减灾专家。他潜心地质研究40余载,创立了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他提出了“灾度”概念,统一了多种灾情强度的评估标准;他将以往灾害科学的单纯自然变异取向,引伸至社会承灾能力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的综合减灾科学道路;他组织完成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和分论,统编了七大类灾害统一体例的灾害年表,为推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近年来,福建省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防灾减灾形式严峻、任务艰巨。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卜风贤 《中国减灾》2008,(11):28-30
中国古代灾荒防治思想内容丰富。根据其内容异同,基本可分为灾害防治思想和灾害救助思想两部分。过去灾害史研究存在一种偏颇认识,即把灾害救助思想视为消极救灾思想。而把灾害防治思想作为积极救灾思想。但从现代灾害科学系统减灾的观点来分析,所谓消极救灾思想并不符合灾害史实,也与减灾系统工程理论相悖。消极救灾思想的提法应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魏淑艳  张乘祎 《前沿》2013,(3):121-123
城市灾害及其衍生出的各种灾难正在不断威胁着我国城市安全及城市化进程。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灾害的集中整治,更好地进行城市灾害防御建设,解决当前遇到的政府对灾害的预测预警能力不强、紧急处置与应对能力亟待提升、综合减灾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有限等问题,我国政府需要进行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的体制与法制建设,提高综合减灾的各项关键能力、促进社会主体的参与、加大减灾的社会宣传。只有将综合减灾纳入常态化的城市管理,才能有效地维护城市安全,使城市灾害带来的各种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冰雪灾害对城市交通影响很大,但如果保障措施到位,影响可以大大减小:基于政府、企业、社区三级力量,可以构建一个应对冰雪灾害的三级保障体系,在灾害发生时,他们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抗灾减灾,降低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灾害经济学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机构和组织,对灾害经济学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灾害经济学及其理论新体系至今还没有系统地构建起来。建立新兴的灾害经济学及其理论新体系,是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04,(10):1-1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是今年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了解今日灾害,为了明天平安”。其目的是,从过去的灾害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人们的减灾意识,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谢卫国 《中国减灾》1998,8(1):39-42
湖南省农业灾害状况和减灾对策谢卫国(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湖南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省,深入研究有效的减灾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尽快跨入农业强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湖南农业自然灾害状况湖南年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并发干旱、洪涝、冰雹、山...  相似文献   

18.
候亚男 《中国民政》2011,(11):58-59
为切实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增强城乡居民减灾意识,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城乡社区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助能力,山东省济宁市开展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基层社区为平台,积极倡导防灾减灾从身边做起,组织每个社区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山区防灾减灾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灾害强度大,防灾减灾难度大。开展环境教育可提高山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利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陈恋 《中国减灾》2013,(9X):30-31
<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识别灾害风险,掌握避险逃生技能,是世界各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和方法。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连续两年的"国际减灾日"主题与学校防灾减灾相关。建立一个涵盖政府、学校、社区的防灾减灾教育体系,是我们防灾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曲突徒薪"典故、日本的"稻丛之火"故事、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英国小女孩蒂莉的事例到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最牛校长叶志平奇迹……无一不说明在平常生活中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根本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