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红楼梦》农工研究小组”是前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题词定名的,成员有农工党员中的中国《红楼梦》学会的副会长、常务事理等。十年中召开过好几次较大型的《红楼梦》研讨会,海内外著名红学家数十人参加。致力于收集和出版珍贵的《红楼梦》版本和文物,发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咏《红楼梦》诗24首,引起学界注意。发现的12张最早的《红楼梦》册页,经中国书店出版社印出,今年被作为中法文化年中送给法国的重要礼品之一。为纪念曹雪芹诞辰240年和该小组成立十年,特影印出版了《郑振铎藏石头记残抄本》,中国红学…  相似文献   

2.
邹自振 《政协天地》2008,(11):53-53
戏称自己为"红学界第一票友"的高级工程师杜春耕先生,业余时间倾尽全力搜集有关《红楼梦》的版本和资料,研究《红楼梦》,现"供职"于北京农工党《红楼梦》研究小组。去年六七月间,作为"有心人"的杜君,竟然于坊间意外购得清末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林则徐题写的扇面,上面题写的12首诗全部是咏《红楼梦》的。杜君复印此扇面广赠红学文友。笔者经反复把玩,仔细辨认,  相似文献   

3.
要说近期文化界的热点,著名作家刘心武应该算一个。自从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以来,争议之声四起。10月出版的《艺术评论》为此用了很大篇幅发表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意见。一场关于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的争论开始升温。"在几个月前,笔者偶尔看了刘心武的央视开讲,然而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秦可卿是谁?读过《红楼梦》的人,对于她在《红楼梦》里的位置是有认识的。从秦可卿入手,这仅仅是刘心武个人研究《红楼梦》的一个角度。笔者认为,谁有资格研究红楼、讲红楼,倒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术是自由的,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20周年,福建林则徐基金会遵照省委关于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的决定和省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的部署,联合举办了《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6月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08,(1):34-3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上联说的是胸怀,下联说的是品格。  相似文献   

6.
张俊  ;赵志安 《求索》2008,(5):185-186
本文以章法简约天成红楼花魂;形式婀娜梦就红楼花容;风格如泣饮缕铭红楼花殇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剧《红楼梦》《葬花吟》乐章的天才性再造。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6年8月21日“红楼梦中人”全球大型选秀活动正式启动,历时8个月、沸沸扬扬传了3年的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终于不再只是传闻。截至10月27日,已有11.8万人报名参加“红楼选秀”,60%以上是大学生。选秀也带热了一系列与《红楼梦》相关的产品。北京大观园的游客仅在活动宣布后10天就比原来多了4成左右,各种类型的红学讲座遍地开花,听者众多。和以往不同的是,人群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身影。“红楼海选”总负责人张强说,北京电视台前段时间重播86版电视剧《红楼梦》,“海选”之前的收视率是2%,宣布重拍后收视率一下飙升到7%。据主办方透露,…  相似文献   

8.
黄翠芳 《传承》2010,(15):72-73
林则徐最为人所知的是他领导的禁烟运动。在世人看来,林则徐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然而,林则徐也向往恬淡、平凡的生活,在他为官时也产生过隐退心理。侍亲不能、妻子的影响、疾病、官场的打击等,这些都曾导致林则徐产生过求退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最为人所知的是他领导的禁烟运动.在世人看来,林则徐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然而,林则徐也向往恬淡、平凡的生活,在他为官时也产生过隐退心理.侍亲不能、妻子的影响、疾病、官场的打击等,这些都曾导致林则徐产生过求退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作家刘心武近两年因“揭秘红楼系列”而又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并引发了新一轮的“红楼热”。大众也由此开始重新关注《红楼梦》,开始阅读或重新研读《红楼梦》,一些原本只为“红学大家”研究关注的话题,也迅速在民间热议开来。刘心武以“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经典研读方式,通过文本中的诗词、灯谜、匾额、题词等来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世或命运之谜。对于他的研究结果,公众都有“惊世骇俗”之感;他的研究角度、方法和结论也因此招致诸多争议甚或批判。有的红学家抨击其“揭秘”的内容有“索隐”、“探私”之嫌,似乎不登大雅之堂,认为这种解读仅…  相似文献   

11.
华芳 《今日上海》2008,(2):56-57
上海梅陇文化馆有位收藏界的名人——张道华。这个着迷于收藏几十年,醉心于“红楼”十年的老人,不仅曾于2003年9月成功地在梅陇文化馆举办了个人《红楼梦》艺术收藏展,更是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个《红楼梦》艺术家庭收藏馆。而这个小小的民间藏馆,以其目前逾千个品种,万余件立体与平面藏品的规模吸引了各地收藏家、“红楼”爱好者、社区居民,以及沪上各大媒体前去参观,台湾东森电视台更是慕名而来拍摄《红楼梦》收藏专题片。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五年级时我第一次阅读《红楼梦》,书的版本是立排的字,读起来很费劲。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坚决站在宝黛一边,无来由地喜欢林妹妹,晴雯,尤三姐……记住的是一些人物和一些故事。说来也怪,正是这些儿时不经意的记忆,却成了我脑海里永不消失的电波。第二次阅读红楼是文革后期,已经是工人阶级的我,自己去买了一套《红楼梦》。这套书是1974年重新出版印刷的四大名著系列之一,加了李希凡的题为《围绕着"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前言,这篇文章有53页,其目的就是要把《红楼梦》架上阶级斗争的轨道。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把这本书定位为"自传",基本观念是"色"、"空",把《红楼梦》的内容当成了"事实考据"的对象,李希凡的批评是领了尚方宝剑的挞伐。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字玉言,号“解味道人”,天津人。著名学者、资深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平生精力倾注于中华文化与诗文书画理论的探讨。曾评注校订过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著述颇丰。从1953年发表《红楼梦新证》至今,先后发表《周汝昌梦解红楼》、《和贾宝玉对话》、《石头会真记》等40多部著作。  相似文献   

14.
王媛 《求索》2005,(5):149-150
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续作之多,不胜枚举。有八十回后续的、九十六回后续的、百二十回后续的;书名亦有“圆梦”、“补梦”、“翻梦”、“绮梦”、“复梦”,多达四十多种。《后红楼梦》是印本《红楼梦》问世后的第一部续书,有一定市场,在民间影响也很大,故对其作番剖析。一“程甲本”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第一部印本,采用木活字排印。刊印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题《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据嘉庆三年(1798)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跋》所记:“丙辰(嘉庆元年,1796)客扬州司马李春舟先生幕中,更得《后红楼梦》而读之,大可为黛玉…  相似文献   

15.
制怒与节欲     
制怒与节欲陈有芳林则徐曾手书“制怒”两字,悬于室内,以警示自己。林则徐并非禁怒,而是怒在其所,怒在大事上。1838年3月,林则徐怒气冲天,虎门一炬,焚鸦片273万斤,狠煞了列强的嚣张气焰,为国人大出了一口恶气,林则徐遂也成为影响久远的民族英雄、可见林...  相似文献   

16.
蛇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专访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先生您对十二木卡姆音乐了解吗?您对新疆的印象如何?”“十二木卡姆音乐我听过一些,但没有专门研究过,毫无疑问新疆的民族音乐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相信哪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新疆有好的印象的。”他说着脱口哼了几句王洛宾的歌。“胆大妄为”梦红楼王立平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就是为《红楼梦》作曲。自清朝以后流行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了…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他为官40年里,"经世自励",廉洁奉公,留下了许多佳话。1838年11月,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广东禁烟。当时,别说是钦差大臣,就是一般京官出京,也是前呼后拥,派头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20)
<正>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官至一品。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因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和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遭到投降派诬陷,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他仍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的仕途坎坷而唏嘘,写下了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春秋》2014,(3):1-1
正他的堂祖父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父亲曾参加中日甲午海战,他从小对海军情有独钟,曾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他历任国民党海军重要官职,日本投降后,率舰接收了南沙群岛。他是渡江战役前夕备受重视的人物,他的率舰起义成为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最大规模的舰艇集群起义;他是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的着力推动者,为建设强大海军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就是林遵。《毛泽东与林则徐的侄孙林遵》详细介绍了毛泽东如何隐忍待机、林遵如何由国民党海军少将成为人  相似文献   

20.
<正>物华天宝,孕育代代精英;人杰地灵,留下无数诗词名篇。清朝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尤其令我喜爱,因为他的爱国精神令人敬仰。我曾专门到广东东莞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去瞻仰了林则徐的塑像,站在林则徐铜像前,我向这位民族英雄行了三鞠躬。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奉朝廷之命赴虎门禁烟。道光22年(1842年),鸦片战争的惨重失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极其耻辱的一页。当时,腐败的清王朝为了在文武官员中铲除异己,将禁烟英雄林则徐、邓廷桢发配、流放到边疆——当时还是一片荒漠的西北边城伊犁。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