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兴茹是三师五○团七连一名普通职工,今年,他计划借助兵团工会自主创业示范项目,租用五○团夏河废旧监区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走进李兴茹的特色种植、养殖场,鸡舍、兔窝、猪圈、菜园一一映入眼帘。李兴茹说:"自主创业贴息贷款示范项目为我实现致富梦想  相似文献   

2.
正十二师一○四团六连的程兴琼,是一位普通的职工,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走出了一条多元致富之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多次被一○四团评为"优秀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2014年5月被兵团评为"职工自主创业典型示范户"。程兴琼夫妻俩在一○四团六连种植桃树20亩,家有4口人,两个子女,女儿已工作,儿子在上高中。2014年家庭纯收入24万元,人均收入6万元。2015年家庭纯收入28.6万  相似文献   

3.
夏泽辉今年41岁,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农八师一三六团六连担任管水副连长数十年。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吃苦,多次获得团级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荣誉称号。妻子王淑清是团医院行政副院长,  相似文献   

4.
<正>20年前,他是马兰部队的一名普通战士;20年后,他却成为一位致富领头人。他用平凡的经历演绎了从退伍军人到致富领头人的不平凡人生。这位勤劳勇敢、勇于创新的自主创业者就是优秀退伍军人杨文虎。杨文虎是二师二十四团十五连的一名职工,今年45岁。1992年退伍后,他不等不靠,来到十五连承包了45亩地。虽说是务农,但20年来,他把在部队中的良好作风带到工作生活中,发扬着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年年收入近万元。作为一名党员,杨文虎一直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政治思想上,还是日常工作中都表现突出。他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  相似文献   

5.
正就在百万大学生感觉就业难的今天,毕业于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的李俊,如今已经在七师一三0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团场职工致富的领路人。2006年,李俊大学毕业后在天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添加剂分公司当上了一名技术员。两年后,他看到了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好政策,于是辞去天康公司技术员职务回到家乡一三0团七连开始从事家禽养殖行业。李俊是一个善于钻研的人。他决定发展养鸡业,他在养殖过程中,仔细阅读养殖书籍、精心钻研养殖技术,并  相似文献   

6.
陈玉亮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的后代,自小经受屯垦戍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教育,对团场有着深厚的情感。1981年初中毕业后,刚满18岁的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工作,分配到农二师二十一团六连当了一名农业职工。由于他在班里是出工最早、下班最晚、功效最高的,展现了青年职工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风采,198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正农七师一二三团十七连养殖小区专业养殖户杨峰,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他利用所学之长和家庭长期搞养殖的基础,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办起了养殖小区,发展庭院养殖,到目前,他的养殖小区在团场的养殖业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立足之地,他也赢得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发展空间。杨峰今年29岁,2004年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和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样,对外面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又年轻、有文凭、有专业,总想着在社会上会有更大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他四处奔波,寻找工作,终于,在一家  相似文献   

8.
杨得志:"永远作六连的一名列兵"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是第一个响应号召下连当兵的大军区司令。为了适应连队的士兵生活,他在下连前十几天就取消了午睡,在酷热的阳光下晒日光浴。每天早晚,他请公务员按新制式教练教他操练。临走时,还专门召集起同他一块下连当兵的干部开会,研究怎样下去锻炼自己。1958年9月  相似文献   

9.
在嘉峪关电务段的干部职工中,提起高伟这个名字,没有不知道的,他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名人,他是技术室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助理工程师.就因为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平均一年要在管内跑四遍,所以在职工群众中才建立起了如此高的威望.他在技术室算得上一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老字辈"了,不但对本职业务十分熟练,而且对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新技术、新设备也是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0.
8年的艰辛、8年的创业历程,回族青年李付春富了,成了拥有近30万元固定资产的养殖大户。 现年31岁的李付春,是农五师八十八团七连的一名普通职工,父亲是该团畜牧公司的牧工。1992年,刚20岁的李付春参加了工作,承包了连队土地。由于对农业生产不在行,经常一年干到头,却拿不上几个钱,有时还亏损挂账。几年下来,他不但没有挣上钱,家中状况却越来越贫困。有时,甚至连买粮油的钱都得父母接济。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进位于北屯市新城区步行街附近的"马大姐馍馍店",您会看到一八八团三连职工张彦法忙碌的身影,原来他是边蒸馍馍边销售。三连是典型的"城中连"。近年来随着北屯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当地职工群众带来了无限商机。2014年张彦法在连队了解到,师、团大力扶持职工自主创业,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  相似文献   

12.
徐焱 《当代党员》2020,(2):14-14
2020年,是敖爽回到老家创业的第六个年头,在外漂泊多年的他返乡后,从一名本土人才做起,如今创办的电商平台年收入已超过200万元;2020年,是罗江山回到老家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他带着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回到家乡就业,如今已从公司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做到技术部部长;2020年,也是戴刚回到老家发展的第三个年头,他卖掉了重庆主城区的房子,毅然回乡创办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场,如今不仅销量可观,还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13.
正王文昌是六师芳草湖农场东河坝社区六连的一名职工,今年44岁。2008年,王文昌夫妇从河南宁陵县来到六连,当他看到该连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农田时,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安心在这里种田,创造出一片天地,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相信自己正确的选择,"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只要你吃苦耐劳,处处都能创造财富。"王文昌深有感触地说道。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二师三十四团不断优化政策,给"双创"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引导和鼓励团场职工从事商贸、餐饮、服务、特色种养殖等行业。34岁的六连职工许效芳在团场优惠政策鼓励下,凭着一股子敢想敢干和吃苦耐劳的韧劲儿,在六连承包了130亩棉花地和20亩枣园。多年来,许效芳始终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自主创业,开一个属于自己的店。2013年,她利用团场贷款贴息、门面房租金优惠等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5.
人们的赞誉、美丽的光环没有使他陶醉,更没有使他飘飘然。他依旧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忠实、勤奋、执着,在自己的岗位上谱写着一曲富民、爱民之歌——他就是农八师一四二团六营三十一连连长马进贤。2000年,41岁的军垦第二代、共产党员马进贤,出资55万元,牵头租赁承包了三十一连。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我是工会贷款的老客户,靠团工会贴息贷款养猪养鱼才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去年又养了藏獒,多亏了团工会大力扶持我,使我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这是二师二十四团六连养殖户邓显友说的一段话。今年50出头的邓显友是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职工,因家庭兄弟姐妹多,排行老七,周围的人都习惯称呼他邓老七。  相似文献   

17.
<正>他叫马金林,今年47岁,回族,是十二师三坪农场二连职工。2009年开始自主创业,如今拥有5辆大型运输车,1支10人组成的运输车队,每年3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多年创业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诚信创业是创业者心中的一盏指路明灯。回顾一路走来的创业经历,现在仍然历历在目。马金林于1990年结婚,当时与妻子住在不到50平米的两间简陋的土坯房子里,生活靠种地为生,由于没有种地经验多年亏损,欠款6万多元,经济条件非常不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周围的朋友都笑话他,说  相似文献   

18.
《兵团工运》2020,(2):22-22
马旭龙,六师奇台农场开垦庙社区四队职工。2007年毕业于昌吉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马旭龙毅然回家创业当了猪倌,他的举动,引起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职工们对马旭龙的做法也是褒贬不一,但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没能动摇他回兵团自主创业的决心。在团场和社区的扶持下,马旭龙办起了养猪场.  相似文献   

19.
农五师八十四团六连青年贫困职工张建国,2002年种植150亩制种玉米获利4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帽子,成为连队青年职工中的致富能手。 张建国在六连种地多年,累计连续亏损3万元,被连队列为贫困户。他想:作为一名年轻人,老是被连队列为贫困户,脸上也是很不光彩的。  相似文献   

20.
巩成是农九师一六八团六连的一名职工,曾当过副连长、连长。1995年开始承包土地,同年又四处筹款购买了一辆东风牌汽车。他农忙泡地里,农闲跑运输,在他的科学管理和苦心经营下,每年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2002年,巩成的致富经验被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播出,他一下子成了全团的露脸人物,致富“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