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打造和谐人生着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路径,而修身即和谐人生的打造是其逻辑起点。打造和谐的人生需从提升人生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和确立价值标准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谐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儒家不仅从天人观、人我观等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意义和要求,而且从思想方法、行为规范、人的素质三个层面指出了实现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方法;修身与教化能够为和谐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礼"成为实现和谐的基本行为规范。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价值应用,对于现代管理、现代社会的稳定和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对于统治者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内圣外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统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修身思想,不仅在当时有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其修身思想的闪光点仍然值得我们仔细挖掘,古为今用,为我国党员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为"孔氏之遗书",其系统地阐述了儒家的"修、齐、治、平"学说,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价值.<大学>中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理想目标,"慎独正己"的修身方法,"平政爱民"的施政纲领,"以义为利"的价值取向,不仅对古代的廉政建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语》记录了孔子、孔门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言行。孔子开创了“内圣外王”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它有别于之前以“儒”为职业的儒家.本文侧重孔子儒家关于“内圣”和“修身”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德"治、"仁"治;"仁政"、"贵民";"重礼隆法"等治国思想,对今天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是儒家重要教育著作。《大学》凸显了一种兼及内外的整体教育观,认为大学教育之本是"明明德",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亲民易俗",同时,《大学》中还有着丰富的修身思想和教育管理思想,这些对现在的大学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强调完善人格的身心之和、人我之和的人际和谐、人之善群的群己之和,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启示现代社会主体要加强修身自省,塑造理想道德人格,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走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儒家主张通过修身以达到个人身心和谐,通过对于“礼”的维护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天人舍一”为总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大同社会”作为自己最高的政治理想。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内容对于我们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值得借鉴的积极内容,同时也有因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消极影响。先秦时期是儒家文化的产生和重要发展时期,本文试图探寻先秦时期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并简要加以评析,从而进一步探究先秦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注重伦理道德,擅长系统思维,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人与自然万物的生态和谐;修、齐、治、平的社会和谐;人与他人的人际和谐以及个人修为的身心和谐等。它不仅提出了“何种和谐”的问题,而且还在方法论上阐明了“何以和谐”的问题。反思儒家文化传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试论儒家学说的精髓——人格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干,而其中的人格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的人格思想起于孔孟,成于程朱.在被历代文人奉为政治经典的《大学》篇中,孔子就把人格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人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治的好坏;人格的修炼,是治国的关键;人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他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因此,可以说孔子的政治思想的内涵是人格思想,人格思想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我们应以批判继承的精神,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深入研究和发掘其思想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均无贫,和无寡”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四个方面来论述儒家和谐思想的意蕴。启示我们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启示我们要构建持久和平、发展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老子和谐思想包含了爱民治国、安居乐业、公平正义、善待自然的重要内容,从中反映了老子坚守“道”的思想准则、施行无为而治之策、培育知足常乐的民众的社会治理理念。当今借鉴老子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乃至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国人重修身,修身思想是儒家圣人自我修炼的体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在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儒家修身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下,修身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治理模式,对构建法治社会更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古代先贤、当今名家的著述颇丰,不少论述且早已被奉为经典。这些哲理是前人留给我们民族独自享受的巨大财富。这些思想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作为统战人,在提升"四种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修身之道,切实把宪法作为信仰,工作宪法化,宪法工作化,生活宪法化,宪法生活化。注意把握一些分寸,留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更加严峻,"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四风问题"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和谐修身对加强共产党员的自身修养、净化党的生活、强健党的肌体、增强治国理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共产党员要从中华传统修身文化中汲取精华,科学构建"五维一体"的修身观:树立尊道厚德的道德观、树立至誉无誉的荣辱观、树立少私寡欲的义利观、树立朴实无华的审美观、树立有为无身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诸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整合方案,礼乐教化、为民制产、与民同乐、仁义道德、修身克己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其他学术流派相比,先秦儒家社会整合思想具有注重内在途径、偏重社会整体利益等特点。先秦儒家的社会整合思想对当今社会治理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解决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也是其治国理政重要的方法论源头。以敬民、顺势、筑梦高举民族复兴的"立天之道",以传承、开拓、升华倡导生态文明的"立地之道",以修身、壮骨、齐心锻造德法同行的"立人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显示出了与《周易》"三才之道"的"异曲同工之妙",更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再续薪火。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的道德修养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早期儒家的一篇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的典籍,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且居四书之首。《大学》的主要内容是“三纲领”和“八条目”,二者是《大学》的两条基本道德修养原则,且构成了以修身为核心的一个互为对应的整体。《大学》围绕“三纲八目”构建了一套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体系,同时也蕴含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