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背景下,随着农民流动性的增强,农民的社交关系网络、信任关系和行为规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正由内生型社会资本逐步嬗变为建构型社会资本。这一嬗变过程,培养和激发了农民的自主性、权利意识和公共利益关怀,有助于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  相似文献   

2.
李义波 《学理论》2010,(27):75-76
因户籍制度、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宏观约束,自身社会资本欠缺的微观作用,和街头非正规就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城市街头务工农民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提高街头务工农民生存能力,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类因素,必然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进城农民的就业资本缺失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民长期积贫积弱、职业技术教育机制不健全、城市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缺少政府政策的保护等原因,致使进城农民的就业经济资本、就业文化资本、就业社会资本和就业权利资本的缺失,进城农民的就业困难,就业权益受到侵害,难以通过城市就业实现社会阶层的变化。为此,必须增强进城农民的就业资本,拓宽他们在城市的就业渠道,加快进城农民城市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提供方便,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新一年工作要点,提出“要继续关注城市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就是城市的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宇海 《青年研究》2005,(10):26-33
街头务工的进城农民是进城农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通过以福州市为例的实证调查,对这一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进而对进城农民选择街头务工这种谋生方式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对转型过程中中国城市里农民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做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进城就业农民中再社会化成功的人数较少,比例较低,进展颇为缓慢。有效促进进城就业农民再社会化,对构建“和谐湖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采取的基本思路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包括思想文化、经济、制度、组织等环境,充分发挥进城就业农民再社会化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 ,大批青年农户进城经商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 ,他们成了拥有农民 /商人双重身份的城、乡“两栖人”。双重身份现象引发了诸多问题 ,既阻碍了青年农民自身的发展 ,又对宏观社会经济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万春 《学理论》2014,(7):91-92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然而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地居住在城市,农民要实现市民化转变,要成为城市真正的主人,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打破农民市民化的瓶颈,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在城市工作生活,理应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关键,是关系我国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重大课题。认识、政策、制度、信息和素质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民的市民化进程。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快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内动力;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更多吸纳城乡劳动力,促进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
万鄂湘 《团结》2004,(2):37-38
对于有着9 亿农民的我国来说农民问 赖于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农民想要通 , ,题的重要性从来都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共产 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艰难有的 。 ;党的奋斗史就是为工农民众争民主求解放 地方由于严重的干预农民提起行政诉讼时 、 ,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非 连立案的机会都难得到。 , 。常重视三农问题农民的物资生活和政 2. 在农民进城务工经常遇到的劳务纠纷 “”,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