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欧阳林夕  杨发顺 《创造》2006,(11):68-75
楚雄彝族自治州,红土高原上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悠久文化的地域。生活在这里的彝族。是华夏兄弟姐妹当中一个优秀的民族。彝族史诗《梅葛》的开篇处.四句精彩异常的话语点触了彝州彝族文化的精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天,我们来造地。这开天辟地的史话所蕴含的“自强不息、求新求变”的精神.正是彝族先民传承至今的精神.也正是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继续秉承的创造、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解之诚  马骏 《创造》2008,(4):26-33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 远古的时候没有地。 我们来造天, 我们来造地。 这里是世界恐龙之乡, 这里是东方人类故乡, 这里是中国彝族文化的大观园。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6,(12):40-41
事件:彝族史诗<梅葛>里曾用四句话描述了彝州楚雄的文化精髓:"远古的时候没有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创造天,我们来创造地."事实上,楚雄人民的创造能力的确让人钦佩."十五"以来,楚雄州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5%、13.6%.这是楚雄最好的时代.面对"十一五",楚雄州委、州政府并没有满足于现状,2006年全州GDP实现两位数增长,正在向工业强州的目标慢慢靠拢.  相似文献   

4.
直苴在村公所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地区,许多从远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直苴彝族的宗教信仰具有原始、古朴的特征,其功能也具有独特规律。  相似文献   

5.
一、从《造棉造布歌》看纺织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寻布依族纺织文化的起源,必然涉猎原始服饰的产生。布依族古歌《造万物》里的《造棉造布歌》唱道:远古时候,世上没有棉,“人人挂树叶,个个裹树皮”。正象现存的原始部落的人们用树叶或草条遮蔽自己的身体一样。不论“挂”或“裹”,要使木叶、草片之类成为蔽体之物,必然经过拼串,而拼串之工便是织俗的起点。布依族织俗源起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采集劳动,又可从考古资料和古代文献得以佐证。我国的仰韶文化比较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没有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脚奋斗.当我们没有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奋斗.当我们手和脚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耳朵奋斗.但是,即使在这时候,我们依然有失败甚至完全毁灭的可能,凶手可能正是你最值得骄傲的本领. 一位外国女孩,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举行残疾人运动会,报名的时候,来了一个失却了双腿的人,说他要参加游泳比赛.登记小姐很小心地问他在水里将怎样游,失去双腿的人说他会用双手游泳.  相似文献   

7.
从彝族古藉和汉文古籍记载远古人、事、时、地、物作对比研究,即可发现两者之间有相同、相通、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之处;而最古老的、原始的即万年前的文化内涵,却留存于彝文古籍记载中、由之可以探索中华万年文明史。一、彝汉文古籍对应记载"天、地、人三皇"和"青、红、白、黑、  相似文献   

8.
“三”,作为一个成数,在彝族文史典籍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浸透着它的神秘影响,从古史到当代现实生活,神秘的“三”无所不在。“三”作为彝族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代表了从古代社会到当今彝族生活各领域的一种文化脉络。探寻“三”的文化意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彝族是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的遗裔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支系庞杂,分布于云、贵、川以及广西等省区。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自己的古彝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经济文化发展缓慢且不平衡,原始宗教观念还较为浓厚地保存在社会生活之中,这种原始宗教观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 这里,我只想就彝族对火的崇拜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在原始宗教的观念中,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不仅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有着广泛的普遍性或者说是典型性。 彝族的火崇拜,可以把它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1.人对自然物实体的崇拜,2.对灵物虚体的崇拜,3.对鬼神异体的崇拜。  相似文献   

10.
如来为何     
云溪子 《小康》2011,(6):126-127
如其所来,即从所来的地方来,空间上没有源点;如其所来,即如其所来的时候来,时间上没有起始。如其所来,当然也就如其所去,时间、空间上没有终点。如此,不正是永恒与无限吗?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个人来说,精神太重要了人要有所为、有所贡献,就必须有一种精神激励、鼓舞他去奋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精神的范畴宽大宏厚,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很难用一个定义来涵盖、包括。然而,作为一个能够凝聚起全民族力量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脊柱和载体,在中国社会里,从远古的女捐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传说,一直到孔子终身倡导仁政爱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苏武牧羊十九载而不失气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相似文献   

12.
贵州彝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其中的大部是可以进行开发利用的。结合彝族聚居区的山川风物、名胜风景,可以采取一地开发彝族文化的一个方面的方法,在整个贵州彝族地方进行散点式的开发,然后把这些点联合起来完整地反映贵州彝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让彝族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并以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人们便有养羊、食羊的习俗。在云南各个民族风格各异的“羊菜”中,独有云南彝族的“羊菜”古风犹存,给人带来一种久违了的山野清醇,令人食之不厌,留连忘返。其名菜有四:名菜之一:“羊皮划水”。这是云南南涧县彝族极具山野古风的一道“羊菜”。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云南南涧地域的彝族过火把节,要持续7天左右,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彝族男女老少不仅背上了粮食、蔬菜、油盐等调料,前去赴会,而且还牵来了山羊等家畜家禽。在欢歌狂舞之余,彝族山民拾来了柴禾,选择一个有水的山野之地,用木棒钉成四方形。将山羊宰杀之后…  相似文献   

14.
牟定纪行     
关于牟定,出行之前知之甚少。最直接的印象是那里出产的油卤腐很有名气。想找些资料来看看,却什么也没找着。只是基本弄清了牟定的位置,知道这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西北的一个县,至今还有很多彝族文化的原始遗留。据说由于地处偏僻,外来文化对这一地区的触及还不算太深。因而当地彝族至今还保留着纯朴的农耕生活和传统的节日习俗。另外,又恰好遇上这里彝族的一个特殊节日──三月会,通过采访纪录,了解牟定彝族的节日习俗,将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 1996年4月11日,我们从昆明出发,这是三月会的前一天,农历三月二十六。牟…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彝族诗文论》和《论彝诗体例》两部彝族诗学经典译著相继问世,这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发掘研究的又一成果。翻译整理这两部彝族诗文手抄本的康健、何积全、王子尧、王冶新同志,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是十分可贵的。 我国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勤劳智慧的民族,由于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才使得把丰富的彝文经典保存流传下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彝族古代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6.
生长在新中国的我们这代人,不可否认的是读毛泽东的著作长大的,像父辈们直到老都可以一口气背出《论语》中的篇什来一样,我们也可以在花甲之年以及之后,毫不费力地背出"老三篇"来。我们的知识中最熟稔最炫彩的部分,正是对毛泽东的诗词和语录的烂熟于心。毛泽东的著作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个人作为伟人存在的精神和物质载体。在中国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著作等身成为思想巨人的开国者还没有第二人。记得是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学校  相似文献   

17.
四、彝族虎宇宙观对中国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学的影响 彝族的虎宇宙观,经由老子、庄子抽象概括为道家最高哲学范畴“道”的别名“一”即“太一”之后,又经彝族先民羌戎方士谬忌向汉武帝提出作为高于五帝的天神而受到祀奉。高于五帝的太一,前面说过,它是彝族“罗罗”或“罗”(虎)的别名,早在先秦、西汉时已出现于西北地区(《山海经·海外西经》、《汉书·地理志·张掖郡·番和》),它在远古羌戎虎伏羲氏族部落生息的邻近。夏、周、秦、汉时,羌戎及其遗裔散布于秦、郑、齐、鲁、楚等境域,其虎宇宙观随之传播,虎(腊、皋)以“腊祭”和“皋禖”之名受祀奉,老、庄得据以抽象,谬忌得藉以迷惑汉武帝。其始自远古伏羲而迄于现代,且将延至未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如虎伏羲文化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和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走近花倮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曼龙村,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彝族花倮人部落,居住着112户花倮人近500人,至今仍沿袭着千年前的传统文化习俗,其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让外来人惊叹不已。不久前,笔者到曼龙村采风,领略了花倮人古老的风情文化……崇拜荞和鱼的花倮人曼龙村花倮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据史料记载:曼龙村花倮人源于西北高原南下的氐羌游牧民族。荞是他们最崇拜的“神物”。花倮人为何崇拜荞,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远古时期的一天,花倮人都到原始森林里捕猎去了,村庄不知为何燃起大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屋、财产和粮食,绝望中,一位长者在废…  相似文献   

19.
当现代化的脚步跨进高山峡谷,跨进原始老林,跨进至今还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氤氲的哈尼族地区的时候,一场经济的、文化的、情感的、心灵深处的变革,便不可避免地降临了。人们也许并未意识到哈尼族新文学的诞生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但哈尼族作家自己却是清醒地意识到了的。存文学不无自豪地说过:“哈尼族是一个百万以上的山地民族,过去没有一个作家和诗人,现在既然给我们提供舒枝展叶的条件和机会,我们当从这高山峡谷间捧起一捧泥土,举起一块石头,托起一座大山,或者一片厚厚的荫凉,是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语境下,利用网络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彝族文化网站不仅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们具有文化的自我表述与展演、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族群文化公共空间的生成等功能,旨在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它们以汉文、彝文或彝汉双语、彝汉英三语为网页制作语言,内容主体涉及到彝族、彝区和彝族文化.彝族文化网站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