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环境治理所广泛遭遇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说明解决环境问题仅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环境问题社会自治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加以考量的选项。在实践中,公民、社区、环保NGO等和企业社会主体在环境问题社会自治中已经逐步显现出了力量。当前,需加快环境问题的制度创新,完善环境自治法律体系;加大环境自治的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自治;政府要让渡部分环境治理权力,激发社会环境自治的活力;进一步提升环境自治主体的主体意识与治理能力,落实环境自治责任,并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完善区域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环境"善治"。  相似文献   

2.
亚洲环境NGO: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化进程逐渐席卷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公民社会的发展成为亚洲环境NGO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环境NGO的数量、类型、活动范围都在不断增多和拓展。亚洲环境NGO的专业技术和信息优势特征、公益目的性特征、组织性和自治性特征保证了其在全球化时代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为亚洲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的有益补充性资源,亚洲环境NGO职能定位为“倡导”,其试图通过运动、政策研究、法律、游说等倡导方式,倡导公民、政府、企业和其他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等参与环境保护,共同为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环境治理中公共价值的缺失显露无遗,功利主义逻辑和市场至上法则已经侵入,污染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治理精英则以政绩前途为中心进行公共决策,公民社会的软弱涣散加剧了严峻态势.有鉴于此,环境绩效治理中价值整合的路径选择,相应地从政府行政伦理、公民参与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入手,对绩效治理中价值整合研究的境外变迁和国内发展进行梳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发,有助于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发展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诉求.政府在发展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主导优势.然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弊病也影响到发展环境建设,因此,必须通过公民参与、政策工具、民主监督、绩效评估,社会管理等举措,连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凸显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但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主体非均衡、参与制度不完备、参与途径有限、参与信息非对称性和参与目的不一致等诸多不足.究其根源,是由于体制、参与机制和传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以下路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进程;改革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以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对社会的信息开放程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的机制,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团体和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一方面,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公民的环境意识与权利意识在迅速提升,全国范围内由环保引发的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民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敏感期,通过协商民主,实现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公民有序参与地方政府环境决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行政的具体体现和基本保证,这种行政参与是建立良性的公民与政府关系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具有特殊性,许多行政人员都具有维护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内在动力,而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促使我国必须建设地方服务型政府。为此,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能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程;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系统,使公民能够合法地参与行政管理过程;培育公民社会,鼓励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形成组织化的公众参与;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构建电子化地方政府,积极拓展公民参与的渠道;营造有利于公众行政参与的文化氛围,着力改变官僚行政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繁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已成为共识。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作共治与责任共担,以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趋势。然而,在我国,社会协同治理的实现还存在着来自政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公民参与等主体方面的障碍。因此,加快政府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大力培养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政社信任关系和建设主体间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实现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完善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社会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治理理论,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和公民社会三个部分共同起着重要作用,三者的良性互动是实现善治的必要条件.其中私人部门主要指市场;公共部门主要是指政府;公民社会则是指第三部门,即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双重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社会组织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幕后走向社会发展的前台,扮演着新的时代角色.中共十七大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笔者认为,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是促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存在着社会诚信缺失、制度和规则不健全、社会治理不优化、传统政策过程的路径依赖等问题,制约了公民政策参与.为此,需要我国从重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强公民政策参与的法制建设、发展公民政策参与的组织载体、促进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良性互动等方面来实现社会资本对公民政策参与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绿色社区成为现代化城市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所期望实现的真实图景。绿色社区理念宣扬的社区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保护将促进社区环境公共福利的生成,进而有利地改善整体社区居民的生存条件与生活质量。而在这一过程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是将绿色社区理念转化为社区环境公共福利的主要行动,它以保护社区公共环境、促进社区生态建设与发展为主旨,以非营利的方式组织与联合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建设。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环保社区社会组织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在政府支配型模式下工作。环保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存在资源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导致其组织游离于公共服务体系外,容易产生"组织外形化",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与社会功能。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理念与方式探求环保社区社会组织的理性发展路径,从而实现突破其发展之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公民有序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松燕 《学习论坛》2007,23(7):73-76
公民有序参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制度化、公民权利意识、社会自组织、政府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四个因素。高程度的制度化意味着公民参与渠道的完善和成熟,是公民有序参与进行的规则基础。较强的权利意识是公民有序参与的心理基础。发达的社会自组织网络是公民有序参与的组织基础。公正灵活的政府主导是公民有序参与的能促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权力监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腐败严重的形势,单纯依靠政府自身的监督已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公民社会的崛起为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公民社会在权力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问题。发展公民社会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优化政府职能,促进第三部门发展,推进社会自治,并构建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南方市福区福街①商人自治组织基于宪法财产权的公民参与预算行为,对于地方政府公共预算行为产生了实际影响.福街商业街的最初兴起,是南方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迹象,由此催生了所谓宪法财产权的产生.宪法财产权包括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权利,和公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两个部分,这是公民参与预算的重要理论范畴.一方面,公法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是公民参与预算的法理基础,公民享有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对公共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另一方面,民法意义上的物权权利是公民参与预算的价值目标,它是检验公民参与公共预算效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背景: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亮点:新环保法一出,即被公众誉为"史上最严"环保法。一、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进行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社会组织及民间公共领域,它所强调的自主、平等、参与、互助等价值理念,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公民社会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建设公民社会的必要性;其次针对我国具体情况,从制度、文化、经济层面分析了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困境;最后,从政府、配套制度、公民精神、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持续高位运行,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内粗放式发展、社会矛盾显性化的一个缩影,严重冲击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其环保意志和治理能力也日益受到公众的质疑与不满。经济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环保职能的不健全、民情表达的不畅通、决策程序的不透明以及环境治理的不充分,是影响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地方政府面临着价值选择困境、体制性困境和政府能力困境。只有坚持科学、绿色发展的理念,优化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扩大公众的参与以及增强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才能突破当前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多元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社会治理是在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后产生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公民参与的有序化。要改革政府行政体制,培育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实现权利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相似文献   

19.
石国亮  黄尹 《唯实》2009,(12):87-90
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造就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政策的调整,实现政党主导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的必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需求与社会组织自身属性相契合的必然;是适应公民意识新觉醒和公民社会发育,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双赢的必然;也是借鉴和总结国际经验,实现与世界政府改革趋势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的崛起为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公民社会在权力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展公民社会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必须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优化政府职能,促进第三部门发展,推进社会自治,构建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