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丁 《瞭望》1994,(27)
一年一度,又届“七七事变”纪念日。漫步芦沟桥头,禁不住心潮起伏。 日本前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公然歪曲历史,声言“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所引起的一场风波,已经过去了。他5月3日发表谈话,5日承认错误,7日辞去法相官职,也算是来得疾,去得快。值得人们注意的是,继永野之后,又有人接二连三地胡说八道。据外报披露,5月26日,众议员石原慎太郎在东京发表演说,对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提出质疑,说“我看数字有问题”。5月29日,一个叫秋山昭八的律师发表文章,说“南京事件并不是有组织的行为”。6月10日,又  相似文献   

2.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最近公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分,参拜了供奉着东条英机等军国主义分子头目灵牌的靖国神社。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严重地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激起了中国、朝鲜、韩国、新加坡乃至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愤慨。 50年前,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包括举世震惊的南京大  相似文献   

3.
蔡睿贤 《民主》2005,(9):8-8
今年9月12日民进名誉主席雷洁琼度过了百岁寿辰,她在90多岁时仍能步履自如、思维敏捷、发言洪亮,曾有不少人向她求教健康之道。后来在社会上有流传,说她自称的保健秘诀是:“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作为她的家属,得到过她长期的教育与熏陶,我当时就对这“三不”中的“不锻炼”甚为讶异。因为我知道她从小就参加各种当时对女性还不太普遍的体育运动,而且一直保持锻炼到老年。例如在广州当学生时她是学校的篮球运动员;日本侵华初期,在华北北部宣传抗日她还能骑马  相似文献   

4.
今年1月23日 ,日本的一伙右翼分子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一场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反华闹剧。他们打着“彻底验证南京大屠杀”的旗号 ,公然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彻底地暴露了他们篡改历史事实 ,美化侵略暴行 ,破坏中日友好的险恶用心。铁的历史事实表明 ,制造“世纪谎言”的不是别人 ,恰恰是这一伙居心叵测的反历史、反和平的右翼分子。“大阪事件”说明了什么日本右翼分子挑起“大阪事件”决非是孤立的事件 ,而是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原因。首先 ,这次事件是近年来在日本政治趋于保守化、右倾化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日本裕仁天皇逝世以来,关干他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应负的责任问题的议论再起。重新挑起这场议论的是,日本当局公然把裕仁说成是“一直为世界和平祈祷”,“为避免战争作出了全面努力”,“没有战争责任”的,甚至说,“上次大战是不是侵略,应由后世历史学家作评价。”历史事实是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揭露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争犯罪需要勇气,尤其在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翻案之风愈演愈烈之际,承认并揭露南京大屠杀罪行,就更需要勇气。然而,有一位原日军士兵则无所畏惧,公开站出来,这位勇敢的老兵就是东史郎。东史郎生于1912年4月27日C1937年8月26日应征入伍,参加侵华战争。他有记日记的习惯,在作战期间,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部记录下来。他先后参加了侵占华北、南京、徐州、汉口、襄东等战役,在(阵中日记)中如实地记录了日军所到之处杀、烧、淫、掠等暴行。战后的几十年来,东史即不断反省自己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  相似文献   

7.
忆拉贝     
《民主》2021,(3)
正在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新华社等媒体都提起拉贝迎救25万难民的历史。拉贝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约翰·拉贝(John Rabe,1882—1950年)是德国商人,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前,他从天津赶到南京,见日本兵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拉贝等人出于人道主义,与多位国际友人自发成立国际安全区。因为拉贝有"纳粹"党员的特殊身份,主动请缨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为难民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建起了25所难民所。拉贝的特殊身份,使得日本侵略者不能任意进难民营胡作非为。有一次日本兵翻墙进去,企图行凶,被拉贝拦住,并把他们赶走。  相似文献   

8.
王涵 《瞭望》1984,(24)
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天南海北我都去,就是不去新西兰。”这里的“天南海北”,指的是天津、南京、上海、北京;这里的“新西兰”,指的是新疆、西藏、兰州等边远地区。提出不去“新西兰”的人,在精神境界上,要学学东汉的马援。马援曾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马援这种志在四方、四海为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日本侵略者对于当年中国首都南京人民生命和人格的极端轻蔑、践踏、凌辱和摧残,是炎黄子孙有史以来不曾蒙受过的国耻民辱!中国人应该从这不堪忍受、也不堪回首的奇耻大辱中汲取怎样的教训?人民的反抗并非绝无仅有有人说,在“南京大屠杀”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跪在那里,等着日本兵射杀、砍头,实在令人悲忧.然而,事实是,人民的反抗并非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0.
林田 《瞭望》1988,(36)
首都一家报纸不久前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某大公司经理发表谈话,呼吁人们在改革必然存在的困难和风险面前,要讲理想,讲“奉献”,发扬中国人民不怕艰难困苦的传统,振奋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民族精神。谈话情真意切,使人颇受鼓舞和启发。 但报道中有一种说法:“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的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日军沿平绥、平汉、津浦三路扩大对华北的进攻。为了求得“速战速决”,迫使国民党投降,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地区。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又有孙中山总理的陵墓,南京的得失,事关士气民心,亦为国际所注目,对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专电.尘封近60年的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铁证——约翰·拉贝日记终于在纽约重见天日。拉贝的外孙女赖因哈特夫人携带外祖父日记的部分原件和影印件于1996年12月9日从德国柏林来到纽约。12月12日下午,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在曼哈顿岛洲际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赖因哈特大人在招待会上向驻纽约的各国新闻记者和学术界人士公布了拉贝日记。拉贝30年代是德国著名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总代表。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时他刚好在那里,被在南京的国际人士推选为国际安全区主席,负责与日本驻南京领馆和日军军方交涉,保护受苦受难的中国军民。他因此亲眼目睹了日军残害手无寸铁的南京城军民的惨绝人寰的景象。在他和其他国际人士竭尽全力保护下,有25万中国军民免遭杀戮。为此,日本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5)
日首相就战败50周年表示反省日本首相村山富市8月15日在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说,日本过去“走了战争道路”,其“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他承认这段“无可怀疑的历史”,再次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日一批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8月15日,现任日本村山内阁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等8名自民党内阁成员参拜了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军人的场所,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作为“昭和殉国者”也被奉祀在此.  相似文献   

14.
一、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拉开了当代中国解放思想的序幕 1.复出前多次发表谈话,对“两个凡是”表示异议。据《邓小平年谱1975—1997》记载: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系统地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其中包括这样几个主要论点:第一,“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东京专电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只有吸取历史的教训,才能捍卫今天的和平。”塚越正男先生最近根据他的亲身经历,深有体会地向记者说了这些话。 塚越正男参加过侵华战争,1945年被俘,后被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判为战犯,1956年经中国政府宽大处理释放回国。他回到日本后曾担任中国归还者联盟事务局长,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反战和日中  相似文献   

16.
本调查以南京各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示了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和认识状况,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对日本政府、右翼、中日关系的看法和态度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南京大屠杀教育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生智一生充满争议:他信佛,却又在战场上浴血,有“佛教将军”之称;他几度起兵反蒋,也几度帮助蒋介石作战;他是力主抗击日寇的南京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却又仓促弃城撤退,没能避免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文革”时期,唐生智遭受冲击,宁死不愿“揭发”贺龙等老干部,又是一段传奇。唐生智的二儿子唐仁理现为香港居民,为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父亲唐生智。  相似文献   

18.
于力 《瞭望》2001,(38)
今年是“9·18事变”70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借口突然袭击沈阳,进而霸占我东北三省,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残酷统治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是,战后日本总有一些人不愿正视历史,妄图歪曲篡改历史。在“9·18事变”70周年前夕,本刊特发两篇记者专访,再揭真相,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7,(2)
1996年12月12日,作为南京大屠杀目击者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战时日记”,由其外孙女乌苏拉·赖因哈特夫人在纽约公诸于世,引起国际舆论强烈反响,新闻媒体对此作了充分报道。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又一铁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王武龙说,去年10月9日,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收到赖因哈特夫人从德国柏林寄来的拉贝先生致希特勒的报告书及其附件,其中包括他的日记和他整理的80幅“南京暴行”照片的复印件。经专家对日记进行研究和论证,可以确认,拉贝日记是近年来发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具有说服力、研究价值较高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闽南泉州市晋江县一带,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有海外关系。过去,许多华侨眷属长年不劳动,依赖侨汇生活,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嫁侨吃侨,快乐逍遥。”近日,记者在这里采访,却不只一次听到妇女说:“不甘愿白白过一世人”(闽南方言,即“一辈子”)。这反映了当今侨乡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