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王昭君的名与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史籍中的有关记载和汉朝的文化环境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王昭君应字昭君而名不详。“嫱”不是女官,也不是昭君的名或字,而只是泛指美丽的女子;昭君不是她的封号,不是其名而是其字。  相似文献   

2.
邓文琦 《青年论坛》2006,(4):153-155
本文回顾了<助字辨略>以前对虚字的研究历史,并从<助字辨略>的收词范围和<助字辨略>对"助字"的理论阐述具体分析中,归纳总结了<助字辨略>的虚词观.<助字辨略>的"助字"涵盖了现在的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词类,其虚实区分的标准是"为义"不为义".这是对前人词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正面说,"助字"就是表示"语气与关系"的词.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现辑录几则,以飨读者: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可击,心中十分高兴,便委以重任。  相似文献   

4.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5.
要做好询、讯问笔录,除了掌握笔录常用字之外,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笔录难字。笔录难字可分为四类:方言字、口语字、犯罪隐语字和冷僻字。笔录难字中80%以上是形声宇,辨别和牢记形旁和声旁是识写笔录难字的一条捷径。有音有义但无形的难字(即还没有的字)可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或谐音字代替。俗读字的记写方法有两种:拟音和重意。使用通用字要注意规范化,公安干警的一项重要工作:随时收集笔录难字。  相似文献   

6.
四字格词组是汉语言文字的显著特征。在本文中,作者指出了在英汉翻译当中如何运用四字格词组以适应汉民族的习惯思维模式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运用这种方法常犯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三字习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隐喻性习语又在三字习语中占绝对优势,隐喻性三字习语有部分隐喻和完全隐喻两种类型,而后者比前者的意义更难从字面上获取,因此辞书对隐喻性三字习语的解释最好采用溯源式或本义、喻义和喻底同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从汉字说起     
吴心 《黄埔》2006,(1):50-51
人类社会真正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文字,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汉字,则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说到汉字,可说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独具特点的。从文字发生学的角度讲文字分为自源字和借源字。顾名思义,所谓自源文字,是一种独立产生、发展的文字,历史一般比较悠久。汉字是自源字除了汉字以外,世界上的自源字,还有西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而只有汉字至今还在使用,其余的都已死亡,或只有后裔留存了。借源文字则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体系而建立的文字。如日文借源于汉字,英、法文等借源于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等。当…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的"义同换读",实际上应该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第一种是文字使用和注释上的"义同换读",换读字并不代表语言的实际读音,是自觉的用字法和注释方式。第二种是导致音变的"义同换读",这种性质的"义同换读"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其发生一般是不自觉的。第二种"义同换读"中的本字和换读字出现的语境大致相同,意义接近,换读字普遍使用,本字较为生僻,换读字有可能取代本字成为规范读音。这与汉语方言训读的产生机制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细细地品味“人”字,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出不少做人的道理。“人”字只有两个笔划,一目了然,再简单不过了,比其笔划少的汉字屈指可数。特别具有象形效果的“人”字首先告诉我们,做人要简单。像“人”字一样做人,简简单单,清清爽爽,顺其自然。这样,做人才会不背包袱,轻松愉快地生活。然而,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做人做得挺累。比如,正常渠道就能办成的事非要拉关系走门子,做错了一件事本来没啥大不了的,  相似文献   

11.
坚持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是我们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是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这“十六字方针”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委工作中的具体化。贯彻“十六字方针”应处理好书记与委员、书记办公会与常委会、常委会与全委会、全委会与党的代表大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接读代字是《马氏文通》模仿西语的关系代词而为汉语设立的一个词类,其中共有三个成员:其、所、者,其中"其"字最具代字典型,存在问题也最多。在具体分析了《马氏文通》中接读代字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不应忽视其中合理的理论价值,重读《文通》,就是要回复到原点和起点,读出它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字的性质,基于不同的界定标准,学术界没有一致的看法.文字的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音、意联系的层次性是界定文字性质的根本标准.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意义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字是表意字;形体与其所指称的语言单位读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字是表音字.汉字是表意字.  相似文献   

14.
阳美燕 《求索》2010,(10):193-195
《字林汉报》是英商字林洋行在汉口创办的中文日报《汉报》初创阶段的报纸,系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日报。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报现存两份珍贵原件的分析,揭示这份标榜来汉口开辟内地"华人阅报之风"的、在外国人深入中国内地办报历史上有着独特地位的中文日报之面貌。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有幾種最古老的文字:漢字、古埃及文字、古蘇末文字和古巴比倫文字。但是,後面的幾種文字都早已消亡了,只有漢字至今仍然盛行不衰。$$ 從圖畫到文字漢字是中國漢民族語言的書寫符號。對於它的起源,曾有着各種說法。傳說古代伏羲畫八卦爲書契圃畫之始,或黃帝的史官倉頡取形象而造字,但這些都不足信。漢字的真正起源是漢族人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的產物,是由圖畫逐漸演變而來的。圖畫是一種用綫條、色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割析现行汉语"词"的定义入手,讨论了定义汉语"词"的困难,然后从字本位理论视角,探讨了汉语"词"的字组合机制和词化程度,认为表达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约定程度的单字和字组合就是汉语"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犯罪的不断升级,嫌疑人利用文字作案的手段越来越狡猾,书证为"少量字"的案件日趋增多。这类案件书证特征很难掌握,检验难度较大,往往不易澄清。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书写习惯或多或少存在稳定性,在书写过程中固有的特点就能够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8.
王锋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2):151-155
本文通过几种典型文字简要介绍了南方汉字系民族文字的历史发展和制字方法 ,认为这些文具有类似的造字模式和文化属性 ,构成了汉字系文字的一个重要类型。  相似文献   

19.
少量字的检验是目前文件检验的一项主要内容 ,因其字数少 ,犯罪嫌疑人的书写习惯体现不充分 ,检验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对两例无伪装的典型少量字的检验进行了类比分析 ,以期探求少量字检验的科学方法 ,为案件侦破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表意性是漢字的特點之所在漢字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文字,這是近些年來語言文字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有一種意見認為,漢字同世界其他文字一樣,也是一種表音文字。這種意見一般不爲大家所接受。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任何文字都是既表示讀音又表示意義的。如果籠統地把文字分爲表音文字或表意文字,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分析漢字的性質,就是要找出它的特點與個性,而這種特點與個性是同其他文字相比較而存在的。如果說漢字也是一種表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