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艺 《中国减灾》2013,(6):36-39
灾后救助评估 灾后救助评估包括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过渡期救助需求评估、冬春救助需求评估以及相应的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工作的灾后救助绩效评估(见图1)。  相似文献   

2.
袁艺 《中国减灾》2013,(11):36-39
灾后救助评估灾后救助评估包括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过渡期救助需求评估、冬春救助需求评估以及相应的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过渡期救助和冬春救助工作的灾后救助绩效评估(见图1)。一、倒损农房重建救助需求评估倒损农房重建救助是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然灾害救助条列》第四章灾后救助的第十九条规定"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研究制订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规划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3.
在抗击台风灾害的工作实践中,浙江省民政厅认真研究探索台风生成、发展、影响的规律,在逐步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着眼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灾前、灾中、灾后救助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有力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4.
新华 《协商论坛》2008,(7):36-38
世界各国遭受自然灾害的事情是经常的,因此,灾后重建便成为各国探索的课题。 日本:体制健全体系完善 在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灾后重建一直都是政府和灾民共同面临的课题。经历了无数次灾难“洗礼”后,日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以政府救助和自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灾后重建体系。  相似文献   

5.
灾情信息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涉及灾害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灾前监测、灾中救援及灾后救助中,有效的灾情信息采集与报送手段,对于灾情分析、灾害预警、救援决策等方面都具有关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弢 《中国减灾》2016,(5):40-41
正2016年1月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国生签署第385号省政府令,颁布《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分总则、灾害预防、应急救助、灾后救助、款物管理、法律责任、附则七章三十七条。《办法》的出台将对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救灾工作方针、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是建国以来湖北省制定的第一部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政府规章,是全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1,(3X):65-65
<正>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友成基金会"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也投入到搭建灾民过渡安置房的战斗中。如今,一排排新房伫立在田间地头,成为政府灾后救助的有益补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反应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徽省已经初步形成以安徽省民政厅救灾减灾中心储备仓库为中心,沿淮、沿江、皖南和皖东9个市、县民政局为代储单位,基本覆盖全省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该网络的建立,对加快安徽省汛前救灾储备物资和灾后救助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5.12地震发生已一年有余,灾后重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对甘肃陇南市文县地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多维度效应及遭遇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者提出,建立完善的灾后救助体系,实践"以人为本"思想,听民情、重民生、维民意,努力实现灾区援助的多元化和持久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7月31日至8月4日强降雨及8级台风导致的严重洪涝灾害,河北省昌黎县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积极做好查灾核灾和灾民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11.
灾害风险管理是集灾前预防、灾中救助与灾后重建于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完整体系,涉及政府、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等主体,这些主体在灾害风险管理模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服务于防范风险、减少损失和灾后重建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宾川县民政局采取四项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一是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以转移安置、灾后救济和灾后重建等为主要内容,制定操作性和可行性较强的救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辽阔,在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上没有统一规定,各地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执行的标准有较大差别,分地区、分灾种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内容和标准,是自然灾害救助管理部门又一创新课题。笔者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就加强灾害救助标准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全省灾害信息员灾情管理水平,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4月16日,江西省民政厅在南昌市举办汛前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重点就灾情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灾害救助实务、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基础知识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全面培训。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减灾救灾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开展灾前预防和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要严格按照灾害信息管理规定,按规定程序、按时间要求上报灾情,要提高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15.
社会情绪的灾后疏导,是指在灾后对负面情绪进行心理辅导,对精神创伤进行心理救助,对社会恐慌进行舆论引导,使社会情绪回归正轨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对受灾者个体进行疏导,以防其出现极端行为;对涉灾群体进行疏导,以防发生群体性事件;对社会进行疏导,遏制恐慌情绪蔓延。与传统救灾方式相比,社会情绪的灾后疏导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灾害救助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灾害发生后 ,其救助行为有一套较为严密的救助程序 ,主要包括诉灾、检放和抄札三部分。诉灾是向官府报告灾情 ,检放是检查灾情状况并确定减免租税份额 ,抄札是登记受灾人口数量以备进行救助。宋朝通过这些灾害救助程序 ,较好地掌握了灾害的实际情况 ,为下一步的具体救助创造了条件 ,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也存在有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7.
乜琪 《学习与实践》2013,(3):101-107
慈善组织作为救助领域的重要主体,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从救助理念、救助主体、救助资源、救助机制、救助内容等各个救助环节和方面实现了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救助主体有待整合、救助资源尚未实现互补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的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四条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世福 《中国民政》2010,(12):49-50
<正>2010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的立法宗旨贯穿于救助准备、应急救助、过渡性安置、灾后救助的全过程,集中体现和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条例实施后,对减轻我国自然灾害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其预期功效将主要显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8,(7):27-27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31号),要求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通知》确定了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通知》指出,临时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户中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相似文献   

20.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起抢险救灾,人们直接想到的是救命、抢救伤员、提供吃穿药物,还有灾后救济恢复,却往往忽略了心理方面的救助.其实,灾害使人们遭受的心理伤害不会比肉体伤痛少多少.面对灾难,人人都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抚慰. 2006年8月,由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10名心理专家组成的广东首支“灾后心理救援工作队”奔赴乐昌灾区,对受灾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