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铝宁夏能源集团银星阿拉善风力发电公司运行检修部运检二班成立于2010年,班组成员8名,平均年龄28岁,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集体。班组主要负责风力发电设备的运行、检修及维护等工作,先后荣获2013年全国"工人先锋号",集团公司2011年、2013年"工人先锋号",2011年、2013年"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2012年"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管理标准化二星级班组"等诸多荣誉。  相似文献   

2.
<正>他曾荣获"宁夏首届十佳人民警察""全国爱民模范先进个人""全国爱民警察"等称号,是宁夏唯一一名获得"全国爱民警察"殊荣的公安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透过这些闪光的大字,读出的是一名人民警察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现年47岁的杨泽华,是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机电车间加工班班长。28年来,他从一名操作型工人成长为企业高级技师,用汗水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工人的奉献之歌。2019年杨泽华荣获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这样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杨泽华就是这样一个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在平凡岗位实现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9)
<正>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颗奉献于事业的心。他用工匠之心雕琢超高压事业,演绎着一名电力工人的闪光人生。他,就是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修试管理二处职工田晓云。田晓云从事变电工作13年,一直坚守在一线。从一名无名小卒成为技术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区电力系统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团体第一名,内蒙古电力公司技术能手、十大金牌工人等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内蒙古好人榜。用心做好每一次设备维护,实现零缺陷、零隐患,是田晓云的信条。"有他在的地方就没有难题"——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孔祥松是第一师电力公司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机械班副班长。1998年3月,他从电厂后勤部门调入检修车间成为了一名检修工人,在那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好好干,早日掌握机组检修技术,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力检修技术人员,为垦区电力事业多做贡献。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尖兵",孔祥松虚心好学、勤奋肯干,他很快掌握了该厂水力发电机组上导、下导等主机系统及辅机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右眼失明,左眼戴着度数高达1600度的近视镜,可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坚持上路作业几十年,成为当代养路工人的时代楷模;他获得的荣誉称号已经很多很多:"抚顺市优秀养路工""抚顺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最美辽宁工人""全国百名模范养路工"……他至今仍然工作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这位共产党员的名字叫孙本学,是清原满族自治县公路管理段土口子养护公司的一名普通养路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是孙本学的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7.
人的生命就是一本自己描绘的日历,细数李淑萍荣获的一师阿拉尔市经济技术创新"首席工人"、农一师职业技能竞赛"维修电工"二等奖、电力公司首届"电力杯"职工职业技能电工比赛三等奖、"优秀党员"等20多本荣誉证书,清晰地显现着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智慧和勤奋谱写着电力女工最美丽的青春。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3,(17):4
正1994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成立,历经19年的发展,已成为自治区广大职工改善居住条件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为中低收入职工家庭"住有所居"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宁夏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先后3次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多次荣获自治区"创优示范岗""三八红旗手""建设系统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名平凡的鞍钢工人,可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扎根生产一线,解决生产难题200余项,累计创效3亿元以上;在他的责任区域连续15年实现影响生产的设备事故为零;他创立的"三勤、三精、三准"点检理念和"清、紧、调、控"点检模式在全厂推广;以他名字命名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现已拥有创新成果300多项,年创效益1.5亿元。他先后获得"鞍钢特级技师""鞍钢劳  相似文献   

10.
正他,虽然只有32岁,却靠着坚韧不拔的拼劲和钻劲,为企业掘金"N"桶,成为革新创效的小诸葛、小专家;他,凭着对光明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发扬"四不"精神,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时代强音作了生动的诠释。8年来,他先后获得马莲台发电厂"首席工人";宁夏发电集团"敬业奉献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知识型职工";自治区"创双优"百名能手和国家五部委"质量管理优秀成果"创作奖、全国发电厂热控自动化专业年会优秀论文奖等荣誉。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个电力工作者,是大家伙眼中检修工作的"活字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却用技术和初心守护着万家灯火。他叫陈亮,2009年从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扎根于电力检修一线10年,甘当点亮万家灯火的"蓝领工匠",从一线工人到技术员再到副主任,直到2018年4月,因工作成绩突出。  相似文献   

12.
<正>他太普通,普通得没有任何"光环",他太平凡,平凡得让我们看不到任何"缺陷"。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他",兑现着一名兵团职工不屈的诺言。丁勇是十二师三坪农场六连的一名在职职工,小时候因高烧致使左腿小儿麻痹,患肢体残疾四级,现为天润乳业19号奶站技术工人。"再穷,也不吃低保!""丁勇,咱两个孩子都上学,你的腿又残疾,要不,咱向连队申请低保吧!"妻子杨小萍满是愁容地向丁勇问道。  相似文献   

13.
正杨建华,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三车间铆工、高级工人技师,先后荣获"沈阳市十大能工巧匠""全国机械工业有突出贡献技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08年1月,他发明的"压缩机焊接机壳拼装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辽宁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在生产中,杨建华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焊接技术,1997年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正5年多来,他满腔热情、勤奋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1年,他被银川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他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就是李明海———新时期优秀农民工的代表。勤奋学习提高技能今年40岁的李明海出生于宁夏西吉县吉强镇大滩村。为了更好地生存,他走出了大山。2008年,他被聘在银川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几年的努力,使他成为公司施工队队长。  相似文献   

15.
正泉州市龙门滩引水工程管理处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以道德讲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依托一个道德杯、两个践行点、三个流动站等教育平台,大力实施123提升工程,培育道德新风,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上新台阶。2012年以来,管理处被评为德化县道德讲堂建设示范点、泉州市文明餐桌示范点、2012年福建省电力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工人先锋号",并连续六届荣获福建省"文明单位"称号。一个道德杯。向职工征集"严是爱宠是害,好家  相似文献   

16.
正韦成刚,一个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人,在感恩中成长,又在感恩中回报乡亲。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表情有些木讷。从外表看,平凡得像一块石头。只有走近他,才发现他是不平凡的。他当过村干部,全心全意为民谋利;他知恩图报,为解决"出村难"问题,自筹近7万元为村民修桥;他是一名普通的供电所抄表员,5年多来尽职尽责,用"心灯"点亮麻山大地……他先后荣获贵州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贵州省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第三届贵州杰出青年农民、贵州  相似文献   

17.
正秦玉福现任乌鲁木齐西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水电站副站长。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公司的事业作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2011年被十二师评为劳动模范,2012年被兵团工会授予"兵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被十二师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他带领的班组荣获兵团"工人先锋号"称号。2015年6月,秦玉福带领的水电班组被十二师工会授牌为秦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7)
正他,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首席技师,获得过中国技能工人的最高奖项"中华技能大奖",是2015年央视推出的8名大国工匠之一。他,也是一名永不服输的电焊工,凭着爱一行、干一行的执着,37年来坚守在平凡的焊接岗位上,品尝过实现梦想的喜悦,经历过意外工伤带来的沉痛打击,一路不畏艰难、一路顽强拼搏、一路勇敢超越,演绎出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的"最美"人生。他,就是来自中国兵器内蒙古一机集团的卢仁峰。  相似文献   

19.
正铜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以创建学雷锋示范点为契机,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争创"五个一流"科室,先后荣获"省级工人先锋号""市级重点专科""先进科室"等多项荣誉。2月26日,铜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贵州省共有两个单位(个人)获此殊荣。近年来,铜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以创建学雷锋示范点为契机,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强化服务为根本、改善医德医风为宗旨,积极加强科室  相似文献   

20.
正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有一个平凡的小山村——黄土坎乡和尚沟村。21年来,村子没有一人上访,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辽宁省精神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1年来,村子的"掌舵人"连续七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每一届都是满票当选。乡亲们亲切地管他叫——"走进和尚沟,步步踩石头。河套是公路,山上光秃秃。老人得病怕,小伙娶妻愁。"这是20多年前流传在和尚沟村的一个顺口溜。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