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国际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地区大国,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必须实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共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西方国家的猜疑,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高祖贵 《前线》2012,(12):172-175
党的十八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21世纪新十年的新起点,也是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前进的新标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亟需深入系统谋划中国对外战略,推动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相互促进。学习报告关于我国对外战略、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一些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谋划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以“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题,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的和平发展战略。报告指出:“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对全世界再一次的庄严宣告和郑重承诺,也是中国政府必将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和历史上许多大国的“战争崛起”不同,中国的战略选择是“和平发展”,国际国内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和平发展并非易事。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要采取切实的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同时也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和平发展”战略指导下,近年来中国外交在外交理念、外交方式、外交布局、外交内容、外交策略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点,中国外交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国的外交理念时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P46)。这一理念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中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愈益凸显,要求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征途上,必须给予地缘文化战略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实施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文化战略,既要根据世界不同的地缘特征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质,采取内容多样、形式不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方略,又要充分利用国际制度赋予的文化权益,借助国际社会反对文化单边主义的力量,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国际文化新秩序,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地缘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和平发展战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近个时期,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关于和平发展战略的研究视野开阔、成果颇丰,众多研究从和平发展战略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三个层面形成了广泛共识和相关开拓.  相似文献   

9.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主张和必然选择.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软实力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纷纷研究并认真谋划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中国倡导构建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软实力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贯主张和必然选择。邓小平在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涵丰富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世界大势与中国对外战略作出了新的深刻阐述,鲜明地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四个大力”主张: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5):19-19
2003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对中央党校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提出,要就中国和平崛起道路问题开展研究。随后,中央成立了专项课题组,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领衔,对中国和平崛起道路这一课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战略蕴涵许多新的内涵,如加强与现行国际秩序的协调,摒弃“零和”,寻求共赢,注重制度等软实力因素,树立新安全观、新权力政治观等。这些内涵为中国海权观设定了新的价值纬度。海权建设要适应和平发展战略的要求,避免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在发展海洋军事力量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要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作为海权建设新的内容。同时,发展海权要着眼于海上资源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5.
赵可金 《前线》2017,(11):152-157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必然产物,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平崛起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崛起的道路既是对过去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它的内涵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和平崛起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必将受到国内国外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综观各类因素,人口问题、能源问题、中美关系问题、台湾问题四大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全新道路,强调发展的道路是和平的,发展的基本国策是开放的,发展的国际关系是合作的,发展的目标是和谐的,发展的结果是共赢的,把“和平”理念作为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内政外交的各个环节中。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一种姿态,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战略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在发展着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选择的。  相似文献   

18.
郭玉亮 《实事求是》2004,26(4):20-22
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和民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是近代所有中华儿女矢志奋斗的光荣梦想.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建国后,毛泽东等中共党人对如何实现中国的崛起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由于受当时国内外形势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并未能实现在和平中崛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等中共党人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科学判断出"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对外推行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为核心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开创出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作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为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20.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突出的是和平、重视的是合作、追求的是共赢.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