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权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权力是政治学研究中恒久的课题,政治行为都是权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前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也受到农村权力结构的重要影响。多元的权力符号与代码是新的农村组织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在权力流的传播下逐渐形成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村民、县制与村政等良性互动的权力博弈与资源配置机制,达到权力分配与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是重新构筑农村社区内的权力结构,使之由一元国家农村基层政权转变为一元村民自治权,并承担相应的功能,实现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的再度整合。但是在苏南农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实践偏离了制度运行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要把完善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抓实抓好。要大力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意识,着力推进村民自治中“四大民主”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努力优化村民自治中的各种关系,建立高效能的农村社会整合机制,为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村民自治因具有竞争、参与和自主机制而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制度化参与 ,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 ,避免危害农民利益的不良决策 ,重建社区内在规范体系 ,有效约束村组干部不良行为 ,抵制乡镇过度提取  相似文献   

5.
宗族势力对农村村民自治权力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直选中,宗族势力的影响不可小视,它给村民自治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村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官员",在农村基层其他类型监督手段的触角均延伸不到的现状下,加强"村官"的权力监督,应当重点回归到村民自治制度中探求路径。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系典型的直接民主,在民主体制架构下探求"村官"权力监督路径,除了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内部监督外,必须重点挖掘村民民主监督潜力,将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面对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减少了行政权对自治权的制约,扩大了村民行使自治权的责任,需要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对基层自治权的保障.只有强化人大监督权的行使,才能保障村民自治健康有序地发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是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从村民自治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分析入手,针对当前村民自治运行中出现的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关系模糊、自治主体素质偏低和虚化以及村委会自身能力欠缺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划清政府与自治组织关系的界限、发展自治主体教育和增强村委会自身建设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的主要活动内容。从1987年全国开展村民自治实践以来,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程度不断深化,参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许多村民对政治活动越来越表现出冷漠的情绪,厌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是当前选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文化思想对农民政治心理的影响;二是经济根源和文化素质因素;三是农村家族势力的复兴伤害了农民的参政积极性;四是选举平等性城乡的巨大差别遏制农民参政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政治制度,主要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形式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村民自治的民主自治性表现为四个方面:从产生背景看,村民自治是维系农村社会稳定、弥补制度真空的自治性民主;从发展历程看,村民自治制度的逐步完善、推广觉醒了农民民主意识;从实践层面看,村民自治是实现国家行政与农村民众之间良性互动的缓冲带;从发展趋势看,村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载体是国家民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委员会和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社会里内生的两种组织形态,都是为了满足村民的利益需求和保障而存在的。要以利益为基点,建立两种组织形态的利益传输、动力、参与、实现机制,实现两者的联动。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在运行中面临许多新的社会焦点问题,这些农村社会焦点问题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因果、影响和虚假因果三种基本关系。农村社会焦点问题的形成有着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复杂原因。解决社会焦点问题应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两委”工作机制,加快农村组织制度创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农村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的非制度化运行是当前农村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在华中地区,农村社区政治生活中的选举、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非制度化现象。农村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生活逻辑相互交织,为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的非制度化运行提供了土壤。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的非制度化运行引发了村委会及基层政权公信力缺失、村民与干部对立、基层群众自治受到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亟需采取措施使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的运行回归常态制度,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农村的经济状况、社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其成效显著。然而,它的推行给基层民主化进程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农村传统观念、传统习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从多种角度去理解村民自治,对村民自治的进程和成效做了阐述,并对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最后对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践中村民委员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壮大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当今农村中虽不普遍存在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 ,是当前农村实施、完善村民自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层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村民自治经历 2 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取得了可喜成绩 ,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村民自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村官权力具有自治权力和行政权力 (依授权、依委托 )二重性。乡村民主政治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 ,社会差异导致无法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存在极大差异的中国农村。在现实条件下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法治使村官权力及其运作成为研究农村法治的重要范畴。为此 ,应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村官权力进行技术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主体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民自治是一种权利自治,村民自治主体是自治权的享有主体,区别于村民自治法律关系主体。村民自治主体应当是作为个体的村民,而村民集体和村民委员会都不是自治的主体。在界定作为自治主体的村民时,除了有户籍和居所都在本村的以外,还有外来人员和外出人员两种特殊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可以成力自治主体。"户"作为一个特殊村民自治主体而存在,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从“三个代表”的高度阐述农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二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以法律法规为媒介 ,明确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地位性质、职责权限、活动方式、活动内容等 ;最后 ,结合现实 ,提出一些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村民自治典型代表的村民委员会在现实中担当了村级政府的角色,负责管理所有农村社会事务,但目前农村实际上存有表现形态多样的村民组织,各村民组织设立目的差异必然致使其承担管理相关农村社会事务的职能,所以,实务中赋予村民委员会全面管理农村所有事务的村级政府模式与农村社会现实不符,应通过由各村民组织全体成员管理各自事务模式予以践行村民自治,以村民委员会为对象研究村民自治也就无法有力地解决村民自治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症结。加之,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经验而进行的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出现了农村社区职能与村民委员会职能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复的现象,如此,就必须在废除《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础上,再准确定位践行村民自治的各村民组织适用的法律。需注意的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户籍制度的改制以及跨城乡的社会组织的出现,作为城乡二元分离产物的村民自治必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