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遵义会议上,以前支持博古的张闻天,首先站出来对博古的“总结报告”作“反报告”,有力地支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主要议题是“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尽管博古没有明显地把一些主观的指挥上的错误放在次要的地位,但主调还是避重就轻,过分强调客观的困难,如反动力量过于强大等。博古报告的实质是用客观原因来掩盖因军事领  相似文献   

2.
黎辛 《党史博览》2013,(5):47-47,56
一《新华社编年记》(新华社内部出版印刷)1944年10月4日记载了"毛主席在博古(博古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社长及中央出版局局长)陪同下,来到清凉山西侧山腰上中央印刷厂大礼堂,接见了新华社与解放日报社全体工作人员等"一事,但没写具体内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44年10月4日上午9点多钟,新华社副刊部编辑温济泽在山上看到毛主席从清凉山下往上走,便快步跑到新闻编辑部,告诉正在审稿的博古社长,说:"毛主席来了,正从山下往上走呢!"博古说:"毛主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秦邦宪)、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取消了最高"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随后,张闻天取代博古,成为党的总负责人。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博古,如何对待其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呢?关键时刻让大位1935年1月5日,中央红军一部奋勇作战,夺取遵义。随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进驻遵义。此前,为了统一全军的思想,博古与周恩来等商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讨  相似文献   

4.
博古曾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追随者和执行者,由于他的错误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但遵义会议后,他能正视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为党和革命事业做了很多工作,直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1935年6月12日,红一、四方面军前锋部队在懋功东南的达维地区会师,这之后,6月26日至28日、8月4日至6日、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在四川功县(今小金县)的两河口、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以及松潘县境西部毛儿盖召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仍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博古在这些会议上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反对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在党中央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博古为主任.12月17日至25日,博古参加了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  相似文献   

5.
谈到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人们一般都知道叶挺、项英等人的贡献,而对博古在此中所起的作用,则知之不多。笔者试就现有史料作一简单的介绍。博古原高秦邦宪,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以身殉国。博古作为一位革命活动家,在历史上曾犯过严重的错误。他在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主持中央工作期间,由  相似文献   

6.
1932年,王明、博古等“左”倾冒险主义者统治着中共临时中央,他们过分地夸大红军的胜利与国民党军队的失败。元月9日,王明、博古以中央名义发布了《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纲领。命令中央红军首先夺取赣州,然后沿赣江而下,攻占吉安、樟树、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争取革命在江西及邻近省区的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13,(4):57
1934年12月,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围歼向湘西转移的红军。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城。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参加的中央军事指挥小组。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观点,为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会议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中,严肃批评了李德的极端恶劣的领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列席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  相似文献   

10.
李海文 《党史博览》2012,(10):18-22
博古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因飞机失事遇难。在21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0年的时间是和周恩来共事。博古和周恩来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第二阶段,博古是周恩来的领导。第三阶段.周恩来与博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第四阶段.周恩来是博古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博古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在党报创办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党性和群众性相统一为宗旨、人民办报为核心的党报群众观.博古党报群众观的发展与成熟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博古新闻宣传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博古的党报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6,(11)
一、关于通道会议问题我们认为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后,召开了通道会议。时间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地点在芙蓉。主要依据和理由是: 第一,中央一、二纵队十二月十二日在芙蓉和芙蓉附近宿营。长征出发前,博古、洛甫、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李德还有其他负责同志,都编在红星纵队。但在行军进入通道时,“李德、博古、周恩来、朱德在第一纵队,毛泽东、张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4月8日,是"四八"烈士罹难70周年。"四八"烈士是因1946年4月8日,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在参加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之后,与叶挺、邓发、黄齐生等乘坐的飞机,由重庆飞回延安,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而得名。一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15,(3)
<正>博古,原名秦邦宪,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博古的第一任夫人刘群先,参与领导过无锡工人罢工运动,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她是"中国杰出的女工领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出席世界劳工大会时与博古相识,1928年与博古结婚,长征时任妇女队队长,1939年赴莫斯科治病与博古失去联系,牺牲于苏联卫国战争中。博古的第二任夫人张越霞,1927年加  相似文献   

15.
孟昭庚 《党史纵横》2011,(11):36-38,52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6月24日生于江苏无锡,是北宋著名词宗秦观的第三十二代孙。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lLj大学学习。留苏期间,按照当时苏联当局的要求,必须取一个俄文的名字,秦邦宪的俄文名字的中文译音是“博古诺夫”。于是,秦邦宪干脆就用“博古”作了笔名,以后便也以博古名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秦福铨的父亲秦邦礼是博古(秦邦宪)的胞弟。秦邦礼1927年参加革命,曾任国务院对外经委副主任、党组书记。作为博古的侄儿,秦福铨得以从严扑、蔡畅、、帅孟起、陈昌浩、张琴秋等革命前辈,特别是从父亲与伯父最熟的战友潘汉年处得知许多关于伯父秦邦宪的情况。作者黎辛1942年到1946年,在秦邦宪为社长的延安《解放日报》担任五年多的副刊编辑,听过博古在整风与传达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时所作的检讨,平时也向他请教过一些历史问题。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作者秦福铨和黎辛撰写此文,首次批露了关于博古交权以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博古在上海     
<正>博古,本名秦邦宪,中共早期领导人,从苏联回国后化名博古。他190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青少年时期在无锡度过。博古与上海两次结缘,时间不算很长,但意义非凡。1925年夏,博古从无锡第二工业大学毕业,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第一次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结缘是他痛下决心、认真抉择的结果。无锡与上海虽然近在咫尺,但博古家境贫寒,作为长子,他上有老母要抚养,下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在纪念博古诞辰11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新四军后代、好友康小平,他的父亲康念祥曾经在长征期间担任过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的贴身警卫员,主要负责博古的生活和掌管象征中共最高权力的两只铁皮箱子,里面装有中共中央最重要的三颗印鉴,还有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和经费(金条)。为此,康念祥曾被博古戏称为"掌玺大  相似文献   

19.
正多少年来,关于博古(秦邦宪)在瑞金及红军长征途中的回忆资料,堪称凤毛麟角。偶尔见之,也多为碎片化、概念化的东西。还是长征前夕即担任了博古警卫员,并一直陪伴他走完长征路的康念祥,对他亲见亲历的博古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的追忆,得以让人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博古。"我和挑子比,我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02,(2):48-48
1946年4月8日,出席国共谈判与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等同志,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在由重庆飞返延安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途中,由于云浓雾大飞机迷失方向,撞在山西省兴县以南40公里处的黑茶山而遇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