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乾举 《行政与法》2007,1(2):29-32
警察执法不仅是实施法律的过程,而且也是实现道德价值的过程。忽视警察执法的道德追问,必然造成警察执法的道德缺失。警察执法应是法治化与道德化的统合。提高警察的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警察执法正当目的的确立和警察执法手段的正当行使。在依法治警的同时切实以德治警,加强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道德约束,让“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道德价值理念照耀警察执法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法治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审视和优化警察执法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的关键所在。以自由秩序原则和民主法治精神构建警察执法和谐是法治理性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警察执法和谐的真谛;体现法治理性的宽容精神是警察执法和谐的需要。警察执法和谐呼唤体现法治理性的积极守法精神。培养积极守法精神对于促进公民理性守法,警察理性执法,实现警察执法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警察人性化执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玉功 《时代法学》2007,5(5):87-94
警察人性化执法,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在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照法定的职权和法定的程序,改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公正的一项专门活动。在警察人性化执法中,严格执法是前提,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是核心内容,人文关怀是方式,实现执法公正是终极目标。而"懦弱执法"、"人情执法"、"不平等执法"和"首次不罚"的执法都不是警察的人性化执法。警察人性化执法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三:一是完善公安法律制度;二是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的素质;三是加强监督,从严治警。  相似文献   

4.
黄新伟 《政法学刊》2007,24(1):96-99
加强对警察的管理必须从完善警察自身的素质方面下功夫,警察身上所内含的德性在警察管理的过程中蕴涵着重大的价值,应成为警察管理的又一新方向;警察德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应是对人权的信仰、对法律的忠诚和对公正的维护;而警察管理中德性的养成则可以在他律和自律的逻辑中建构。  相似文献   

5.
警察职权的配置与警察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了警察机关以广泛、重大的职权,但立法上对警察机关行政职权制衡机制配置上的不完善,对警察行政强制权特别是即时强制权配置上的失衡,导致警察执法过程中种种滥用警察权和警察权益受损情形同时存在.因而,从立法上加强对警察权的限制、制约与规范,合理配置警察职权,不仅是保障警察执法活动和警察个体权益的需要,而且是更有效地保护执法相对人的权益、公民的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即,法律不具有权威性,警察执法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警察执法权所必须的权利基础比较淡漠,缺乏强有力的维护警察荣誉的纪律严明的法律权利;警察执法权所必须的权力制约有待完善,过于依赖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警察执法权的关键因素。对权利的根本保障来源于对权力的制约。制度和法律才是警察执法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唐玲 《犯罪研究》2016,(4):58-63
警察执法强势心理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展现的一种居高临下、傲慢、权威的心理状态,它对执法公正性产生无法排除的疑问,冲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这种心理的表现主要有知觉上的麻木、优越感强以及心理认知性等形式;是个体、群体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促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解警察执法中的强势心理影响,可以采取增强社会支持度、创建群体逆向执法模式、加强警察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湘莲 《政法学刊》2000,17(2):61-63
警察道德失范是警察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重要原因。不良社会心理是导致警察道德失范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在警察的不合理认识、不良社会意识和偏颇的角色意识三个方面。提高警察道德认知水平、加快警察道德立法进程是治理警察道德失范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欧阳洁慧 《政法学刊》2007,24(4):126-128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警察管理者能够把握管理学科的系统框架,深入了解现有警察管理法律法规,注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素质的共同提升,不断推动管理创新。构建和谐执法环境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升警察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执法环境的必要条件,通过实现优化警察执法环境和提升警察管理水平,将有效促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叶氢  黄辉 《政法学刊》2006,23(1):111-114
警察执法服务质量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公共服务职能是警察的基本职能之一。警察权力的亲和性决定了警察执法必须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大众的和睦、富裕和幸福服务。当前,警察执法存在着诸多问题,构建以服务公众为导向的警察执法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臧建国 《政法学刊》2006,23(1):119-121
社区警务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主流警务思潮和新一轮警务改革的探索模式。公安派出所是市、县级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多种职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社区警务工作包含了公安派出所工作。社区警务工作是以公安派出所为主要载体展开的。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决不只是公安派出所一家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严琦华 《政法学刊》2006,23(2):94-99
警察权的运行,是通过警察执法的权利化和公权化,以实现警察权的要素化和运行化的过程,与此伴随的还有警察权的权力异化过程。法律应当以警察权的权利与权力化、公权化、运行化、要素化和异化为着力点,对警察权进行规制与调整。  相似文献   

13.
许韬 《政法学刊》2007,24(3):52-57
作为国家权力之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权的法治化运作乃公民基本权利之最有力保障,然而公民基本权利也面临来自警察权滥用的威胁。被誉为西方国家公法领域之“帝王条款”的比例原则起源于德国警察法,蕴涵着丰富的控权思想,对警察权的运作具有极强的监督与控制功能,并为实现行政目的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和防止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提供了可操作的标准。因此,为保障人权,弘扬法治,应尽快确立我国的警察比例原则,从而实现对警察权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4.
王儒斌  史阳 《政法学刊》2000,17(3):49-50
覆盖社会面的刑警队是刑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提高了打防效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与派出所的关系上尚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直接影响改革的成效。只有协调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更好地推进刑侦改革。  相似文献   

15.
聂晓英 《政法学刊》2007,24(4):115-1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警民关系由于社会的转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警察文化视角研究警民关系,有利于调整警察的价值观与增强群众的认同感,有利于警察体制的建设和执行,有利于警察形象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从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与警察文化的创新两方面谈了警察文化视角解决警民关系的途径。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宣传教育,并通过实践外化警察文化从而增强内化;警察文化的创新是要转变执法思想,加强文化强警的认识,通过制度化来稳固已有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6.
论对警察权的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警察权是指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警察机关执行警察法规范、实施警务活动的权力由于受到人性及权力自身特点的影响,其具强烈的强制性,单方性特点,且容易出现权力的扩张、侵犯和擅变,在现代法治的国家里.对其控制和制约及其必要。制约的手段从其自身的构成要素即权力的来源要素、权力的主体要素、权力的运行要素、权力的对象要素、权力的保障要素着手进行,以其真正达到警察权的控制和制约。  相似文献   

17.
Independent appointed members to police authorities were introduced as part of the reforms brought about by the Police and Magistrates' Courts Act 1994. This radical change to the make-up of police authorities was defended by government ministers as a necessary reform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expertise and experience available in such bodies. Critics, by contrast, saw the change as a move to further centralise control, and as a means of reducing local democratic input, over policing. Using data from a national telephone survey of police authority clerks, and case studies of three police force area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appointed members to local police authorities. We argue that the early signs are that the new members are becoming well integrated into police authorities, although such bodie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depoliticised as a result of this and other chang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警察体育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如军 《政法学刊》2003,20(6):75-76
警察体育是公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的新学科,它具有公安、体育的双重性。警察体育产生于公安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警察体育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服务。警察体育目标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的总目标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9.
香港水警警务运作模式对水上公安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宇轩  余华 《政法学刊》2006,23(4):114-118
已有160年发展历史的香港水警无论在工作机制、警员培训、资源整合、科技意识以及预案制定上均突显出其紧密联系实战需要的工作思路。深入了解和探讨香港水警警务运作模式的特点,有利于完善和加强全国各地水警队伍水上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20.
Since foundational work in the 1950s, researchers have described a variety of dimensions of the occupational culture of police. In an effort to integrate the disparate works, a theoretical model has been constructed depicting the ways in which the stressful features of the police work environment produce coping mechanisms and outcomes. While this model usefully organizes the vast literature on police culture, it has yet to be empirically tested. The current study addresses this void. Path analyses of officer survey data reveal support for several of the propositions set forth by the monolithic model,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s was not very powerful and overall model fit was marginal.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especially relevant given recent concerns over police-community relations and the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police occupational culture expressed by the President’s Task Force on 21st Century Polic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