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是古城泉州的灵魂,是泉州人引以为豪的金名片,去年,泉州从全国10个申报入围的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再次获得世界性的认可,焕发出璀璨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早在2011年1月,日本奈良第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方提出评选“东亚文化之都”倡议。根据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于2013年全面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各国选出一座城市共同当选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这是亚洲首次也是最高规格的…‘场区域文化评选交流活动,各国仅选出一个能够代表本国文化的城市。评选综合考核每个城市的文化综合性情况,是对参选城市历史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建设、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离开对国际因素的分析就无法真正解读韩国的民主化过程,影响韩国民主化的国际因素中美国因素首当其冲。在美军占领下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韩国,其民主化直接受到美国对韩政策和东亚政策的影响。冷战期间,美国的民主扩散政策和反共政策同时对韩国的民主化产生作用,使韩国民主化在反复中前进。后冷战时期,美国抛弃反共政策,韩国民主化开始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百家论萃     
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的表现邢悦在《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3期撰文,利用文化功能的内容阐释了文化在对外政策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不会产生立刻的、直接的影响,它与参与影响对外政策的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首先,文化的定位功能为确定对外政策提供了观察世界及自身的角度。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反映在对外政策中就表现为,文化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其本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角色提供了一种感知和认识上的视角,不同文化的国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对本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不尽相同。其次,文化的定向功能决定了对…  相似文献   

5.
节庆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韩国从1995年开始试验、1996年试行“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经过近17年的发展,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区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文化旅游节庆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我国开展文化旅游节庆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在传统精神文化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中,韩国建立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价值体系,即传统的儒家“忠、孝、礼”社会共同道德标准与现代民主法制相结合的价值体系。历史上,韩国长期受中国儒学的影响。在现代韩国社会,西方文明与传统价值观得到融合。韩国借鉴孔子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西方跨文化译介传播中一直是以西方文化为强势主体。西方中心主义不仅是西方译介传播主体一直持有的意识、理念和理论自觉,而且在中国对外译介传播主体一方,也自觉不自觉地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赛珍珠是第一位翻译全本《水浒传》的西方译者,她长期在中国生活,对中国文化怀有深厚的情感,在英译《水浒传》时以反西方精神帝国主义为宗旨。但即使如此,她也在不自觉中以美国东方主义的潜在意识,在其译本中嵌入西方中心主义的内涵元素。新时代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亟须在中国文化外译传播中增强去西方中心主义的主体自觉。这其中,不仅要“去”西方中心主义直接、显在的呈现与影响,而且要“去”其间接、潜在的呈现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很多,其中文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东亚社会福利能够成为与西方相区别的独立模式,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各国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东亚各国正是以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为背景,构筑了东亚社会福利模式。  相似文献   

9.
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是“非西方文化区”、在欧美,普遍认为工业化、现代化就必须是“西化”.因为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同产业革命和资个主义无缘这次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重了西方的这一倾向,甚至置疑“东亚模式”能否成立,至少是这个模式已终结了,果真是如此吗?东亚半个世纪发展的事实说明:东亚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究其成功的因素,除了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学习西方之外,无可否认地表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东亚模式”同西欧模式具有不尽相同的特质,是不容否认的。当然,东亚文化也确实含有重大弱点,这正是为什么产业…  相似文献   

10.
李冀平 《政协天地》2013,(11):18-20
泉州在义化部今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人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  相似文献   

11.
把云南文化放在东亚文化格局中,从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加以比较研究,就会发现,在东亚及东南亚的许多共同文化要素中,云南是这些文化要素分布最集中、存留最完整的地方。云南是东亚乃至东南亚地区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堪称古文化的“基因库”。基于这一点,对云南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认识及其作用将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在历史上是近似的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文化体系的差异最终导致文化格局的变迁,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历史从来都是现实生活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保护、修补东亚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巩固提高我们的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和西方各国,有关多元文化的讨论对其国家和地方的公民政策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所处的阶段既是一个向“成年公民”过渡的人生阶段,更是一个通过日常生活获得公民体验的身份概念形成阶段。主流社会对于“青年”、“公民身份”的讨论将重点转向了质疑多元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政府据此将政策由促进多元文化转向了关注“共同体凝聚力”,而这种否认“多元文化”的措施,不仅对多元文化本身带来冲击,也不利于社会融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陆静 《长白学刊》2023,(2):148-156
文化增值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也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国际文化话语权、促进我国文化贸易的顺畅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增值作为文化对外传播的理想效果,具有相应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值得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实现文化增值,首先是要对影响文化增值的各类变量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在平衡各类变量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基础上,综合各类变量最大效用发挥的影响因素,以期在各类变量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文化增值、提高文化效能。  相似文献   

15.
杨海云 《人民论坛》2012,(20):244-245
加强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是苏联文化与外交改革的重要内容。迅速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是赫鲁晓夫时期外交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对外"文化进攻"是苏联国际战略的重要方针。在改革的背景下,苏联的对外文化交流为树立苏联的国际形象、促进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同时,苏联对外文化交流也存在着某些障碍。  相似文献   

16.
唐婷婷 《今日民族》2011,(11):46-47
所谓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使西方文化霸权问题在国际社会中愈发凸显出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文化霸权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7.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12,(1):121-125
公民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成长机制和进化过程,西方式的“原生态”公民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智慧结晶,构成了我国当代公民文化的“内容共性”。但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不是西方公民文化的直接移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为多元文化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村民文化、臣民文化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以及现实的理性主义态度,这些都构成了中国语境下公民文化的“内容个性”,并将成就中国式的“再生态”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8.
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改变对外政策,从此中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历史时期。洋务运动标志着有了一定的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得以源源不断地涌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在货币方面也一样,学习西方货币制度和引进西方货币理论巳成了许多关心货币问题的先进中国人的共识。在甲午战争(1894年)以前,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20.
“韩流”热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掀起了生气蓬勃的“韩流”热。韩国文化能在我国如此风靡,得益于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政策、文化范式、文化传媒、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借鉴等。应对“韩流”,我们应保持理智,以开放的大国姿态,汲取“韩流”文化之所长,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