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艳 《理论建设》2006,(2):62-64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优秀戏曲剧种、安徽的标志文化形象和代表性文化品牌。之所以称为黄梅戏,是因为它起源于黄梅县紫云、垅坪等山区的采茶歌,经过与道情、连厢、旱龙船、弹词等说唱文学结合而逐渐形成一种民间小戏,后东流到安徽省安庆地区而发展成黄梅戏。在当今黄梅戏艺术事业取得累累硕果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下,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起源及其形成。  相似文献   

2.
孙娟 《江淮》2004,(11)
黄梅戏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戏曲剧种,是安徽的标志和骄傲。经过数代人的奋斗,黄梅戏从草台走向舞台,从民间“里巷传唱”,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创造了黄梅戏艺术发展史上的三度辉煌。这朵艺术奇葩之所以越开越艳,除了适逢伟大的时代这一根本原因外,尊重、遵循艺术自身发展规律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边修 《江淮》2005,(12)
9月19日,省黄梅戏剧院根据曹禺名剧新排的五场黄梅戏《雷雨》,在北京长安大剧院公演,吴亚玲和蒋建国又一次合作演出,同台塑造了繁漪和周萍这两个全新的黄梅戏舞台艺术形象,给广大黄梅戏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本剧执导的空政话剧团著名导演王向明更是对他们的表演赞叹不已,认为蒋建国塑造的周萍形象,有可能在70年来各种版本《雷雨》诸多周萍形象中脱颖而出,留下历史性的一笔。吴亚玲和蒋建国自己也记不清,他们这是第几次共同合作、第几次同台演出了。这对令人称羡的“黄梅夫妻”,好似两朵芳香扑鼻的并蒂花,长期…  相似文献   

4.
100多年来,黄梅戏艺术从草台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大戏,经过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梅戏艺术出现了两度繁荣,推出了《天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和《红楼梦》、《无事生非》等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了以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为代表的表演艺术家群体和以陆洪非、金芝、时白林、胡莲翠等为代表的名编剧、名作曲、名导演。20世纪90年代末,经过黄梅戏的“艺术年”、“发展年”、“影视年”的有力推动,黄梅戏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梅开三度”,一批…  相似文献   

5.
《江淮》2008,(3)
在一些专业演出团体颇不景气的时候,怀宁黄梅戏民间班社却异军突起,一路唱响,唱红了千家万户……霜风起,锣鼓响。初冬是怀宁县民间黄梅戏班社的艺人们最繁忙的季节。20多家常年演出的民间班社,每年在本地和外地演出4000多场。  相似文献   

6.
在地方戏曲日渐衰落的背景下,黄梅戏通过对曹禺的名剧《雷雨》的改编异军突起,成为时下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明星。本文试图从文化研究的视角,细致解读黄梅戏版《雷雨》的改编和接受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思考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思想状况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张健 《党史纵览》2004,(12):45-46
陈独秀出生于黄梅戏之乡安庆,对戏曲与民众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有深刻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党史纵览》2009,(11):F0002-F0002
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古称桐国,秦到唐代中叶相继为舒县、枞阳县、阴安县和同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易称桐城县。桐城人杰地灵,翰墨飘香,是清代“桐城派”的发源地.现代著名黄梅戏表演家严凤英的家乡。由近代教育家吴汝纶先生创办于1902年的桐城中学,闻名遐迩,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9.
100多年来,黄梅戏艺术从草台 登上舞台,从民间小戏成为有全国 影响的地方大戏,经过了极不寻常 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 代初、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黄梅 戏艺术出现了两度繁荣,推出了《天 仙配》、《女驸马》等经典剧目和《红 楼梦》、《无事生非》等大批优秀作 品,涌现出了以严凤英、王少舫、马 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为代表的表 演艺术家群体和以陆洪非、金芝、时 白林、胡莲翠等为代表的名编剧、名 作曲、名导演。20世纪90年代末,经 过黄梅戏的“艺术年”、“发展年”、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8,(2)
"找到了喂,找到了喂……"。《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找到了她永恒的爱情,而赵嫒媛则找到了她挚爱、并将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黄梅戏。1980年,14岁的赵嫒嫒考入了安庆市黄梅戏一团。20多年来,她主演过多部舞台大戏,如《杨乃武与小白菜》、《包公嫁女》、《卖油郎与花魁女》、《孔雀东南飞》等,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08,(4)
不管千里万里,生活在外的安徽人,只要听到黄梅戏《天仙配》的旋律,就好像又回到了家乡,闻到了母亲煮饭的香味,那份熟悉的温暖,熨贴心怀。以《天仙配》为代表的黄梅戏,已成为我们安徽引以为自豪的文化形象,成为安徽人用心守护的心灵慰籍和思乡寄托。前些日子,某电视台播放了新拍的连续剧《天仙配》。作为安徽人,我格外关注地看过一两集。未  相似文献   

12.
严凤英是黄梅戏大师,赖少其是书画大师。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坎坷经历,凝结了两位艺术大师真挚、深厚的情谊。今年是严凤英诞辰80周年,特以此文记述有关两位大师的历史交往故事。  相似文献   

13.
孙戎 《党史文苑》2010,(5):27-31
严凤英是黄梅戏大师,赖少其是书画大师。共同的艺术追求和坎坷经历,凝结了两位艺术大师真挚、深厚的情谊。今年是严凤英诞辰80周年,特以此文记述有关两位大师的历史交往故事。  相似文献   

14.
祁剧五百年     
祁剧形成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她在中国戏曲大观园里,比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著名剧种发祥都早;她在我省各大剧种中,影响最深远,蔓延最广泛,积淀深厚,独树一帜。祁剧,又名祁阳戏、楚南戏,因发祥于祁阳县而得名。祁阳为楚南奥区,开县于三国孙吴时期,地适衡岳九之中,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7日,是黄梅县历史上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一九团,从安徽省宿松县进入湖北省黄梅县境,一举解放黄梅县城。驻县城的国民党县政府办事处和部分武装,不战而退,从水陆两路,分头经下新和濯港,逃到孔垅。县城的工商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欢庆黄梅县城的最后解放。胜利来之不易。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6年10月,黄梅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黄梅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配合北伐军夺取了黄梅县城,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县政府,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16.
让黄梅戏像二人转那样“转”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黄梅戏以其曲调舒畅、歌词清丽、雅俗共赏的特点逐渐发展成了强势剧种。我读书的时候,百看不厌的电影是《天仙配》,最崇拜的偶像是严凤英。毫不夸张地说,黄梅戏这朵农耕文化的奇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代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怀宁,文化之乡,人文荟萃。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千古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是怀宁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县城石牌是徽剧和黄梅戏发祥地,名伶辈出。怀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段唱词传播极广,脍炙人口。今天,在湖北通城县山区,有一对青年夫妻,到董永的家乡孝感市打工发财后,双双回乡办起现代化养鸡场,帮助乡亲脱贫。他们的故事较之《天仙配》中的董永夫妻,更具现代风采。走出山门艰苦谋生199...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7,(10)
早在1997年,我省就提出并开始实施"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战略。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把文化产业纳入"861"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金秋时节,一场以全国先进工作者、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省绿化奖章获得者、省优秀军转干部周世友为原型的大型黄梅戏《香椿树》,从大别山革命老区六安一直演到了省城合肥,人们用感动的泪花和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由衷的敬意——周世友,一个顶天立地的皖西汉子;一个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