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断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应对挑战并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源泉和法宝,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认清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必要环节。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以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时代化为前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以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通俗化为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极创新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契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共十七大基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系统工程。我们应把这一工作作为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政治领域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制度保障力.但对照人们当家作主及政治参与的要求和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着民众的知情权和政治参与权缺乏制度保证、民众政治表达权制度不健全、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未能根本扭转、民众监督权缺乏制度保...  相似文献   

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党的意识形态管理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总结意识形态管理经验,打破新教条主义束缚,深化意识形态管理改革,创新意识形态管理机制,实施全面的意识形态管理,对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  相似文献   

5.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在意识形态层面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到专政意识形态的转变。随后70余年苏联意识形态发展和演变证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苏共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高度重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把握思想舆论主导权;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涵,拓宽发展路径,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将意识形态掌控力纳入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范畴,不断提高引领意识形态发展的能力;必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诉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若干观点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随着这一工程工作的相继开展,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热潮,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和成果。现将近两年来理论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状况综述如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逆流以否定苏共领袖和革命英雄为切入点,进而演变成一场全盘否定苏共历史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掘祖坟"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根基,一定程度上粉碎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赖以支撑的精神基石。历史虚无主义扭曲了苏联共产党的形象、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失控。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防范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问题,关涉对国内外反马克思主义诘难的正本清源,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分析整体性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核心;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诸重大问题之解是论证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关键;把握方法论视角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蕴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疑占有主导地位,它通过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通过执政党的地位和权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和文化起到一种教育和规范作用。但是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日益多样的思想潮流、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挑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这就为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民主讨论的气氛日趋浓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落实,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层出不穷.同时,形形色色的国外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国人的思维观念、话语系统、价值判断、行为趋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锋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围绕"'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对外工作历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处理好与他国执政党和在野党交往的关系.未来党的对外工作需要汲取上述历史经验,处理好五大关系,尤其要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同时,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既超越意识形态差异,又坚持价值引领,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共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准备;通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对中国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成果;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瞿秋白、恽代英、毛泽东、邓中夏、萧楚女等为代表的中共早期报刊编撰群体,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力量。深入探究中共早期报刊所作贡献,对于在新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创新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中苏改革的经验教训启示人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取向,改革不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否定,而是自我完善;必须坚持"有为"、"有不为"原则;必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量国情、历史文化和群众的承受力.这既是中国改革创新区别于苏联的三大特点,更是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15)
正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纲要性地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的构成和形势,并以这种具体的分析为基础,从理论斗争的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几个战略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在绝大多数人文科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和唯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区分出人文科学领域中真实的对象和想象的对象,并识别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盟友。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进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在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推广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三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和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特别是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方面,逐渐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9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走过了孕育和萌芽时期、初步发展和局部实践时期、全面实践和曲折发展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实质上就是追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时代发展和历史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何时?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赢得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究竟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重塑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同其他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楠森先生.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这要求我们把握四个方面的一要科学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科学理论,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二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认识到它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伟大成果,是博大精深、多学科的完整科学体系,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三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结合中国实际,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四要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3月31日,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召开马研部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专题会议。马研部主任冯雷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若干重要论述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两家期刊主编及各处室负责人分别结合各自工作谈了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理论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会议还就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