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态矛盾 ,生态危机已从资本主义社会扩展为全球化危机。生态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 ,要解决生态矛盾 ,必须确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遵循生态发展、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原则 ,构建生态的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2.
袁欢 《新东方》2024,(1):83-88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3.
佩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危机的理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论证了现代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生产方式,明确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主张生态正义与社会正义相结合,构建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他的思想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许婕 《前沿》2011,(12):187-189
在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自然解读的基础上,詹姆斯.奥康纳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分析为前提,通过阐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了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构建了以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理论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同时探索了生态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及模式。虽然该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形成作出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填补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空场。  相似文献   

5.
高亚春 《前沿》2013,(3):171-172,17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且直接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最终将生态危机的解决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提出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杨桂梅  裴前方 《人民论坛》2012,(17):180-181
生态政治的发展逐渐成为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生态政治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的生态政治正基于马克思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而不断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一思潮的许多代表人物都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消除生态危机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超越当代资本主义和现存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思潮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同时它也使当代生态运动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向,并使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代最大的现实问题而摆脱了教条化倾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是发轫于西方绿色运动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其将马克思主义与人文理念、生态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结合起来,重新思考资本主义与生态环境的冲突,进而寻求社会变革的根本途径与策略,并积极探讨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与绿色政治是有区别的,虽然存在缺陷与不足,但是其提供的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模式,已给全球进步发展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垣  宋玉波 《前沿》2011,(13):177-18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社会公正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才能求得生态危机的化解之道。分配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生产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性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试图用生态学理论去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生态视域,以此来揭示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深层内在联系,并提出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这对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思维方式、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的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发掘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晓明 《前沿》2011,(8):183-187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生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观,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和摆脱生态危机的途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和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必然联系,展示了社会公正与生态和谐内在统一的未来社会的图景,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殖民主义批判理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生态殖民主义出现的深层原因分析,生态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生态殖民主义的实质.这一生态批判理论有利于人们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侵略本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主要有三个批判对象:本性上反自然、反生态的资本主义;缺乏明晰生态维度、需要重新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生态失衡问题的苏东式社会主义。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辩证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苏东式社会主义的生态批判。  相似文献   

17.
杨小军  周晓敏 《求索》2007,(3):136-137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会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他在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分析的过程中所阐明的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都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这些宝贵思想,对于当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生态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解放自然"、生物多样性伦理以及理性消费价值观为核心的生态意识;以发展生态理性为原则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和"软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思想;以揭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为核心的生态政治思想。这些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危机及非正义和扭曲的文化价值观是造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指出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除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生态危机根源批判的观点和主张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合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