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矫月 《先锋队》2013,(5):35
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多家央企2012年业绩不佳,而此时,央企高薪酬问题更凸显出来。甚至有市场人指责:"为何央企在2012年业绩下滑的同时,高管的薪酬却在上长?"而近期,国务院国资委传出的中船集团高管主动降薪30%的消息打破了去年央企高管薪酬只长不降的传言。中船集团高管带头主动降薪的行为也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黄淑和的公开表扬。  相似文献   

2.
央企老总们的薪酬,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特别审议《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又一次聚焦了公众视线,央企高管称霸A股CEO薪酬榜 来自同化顺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4月28日,2013年年报收官,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总经理薪酬的央企共计323家,这些上市央企总经理的人均薪酬达77.3万元,同比上涨4.33%。  相似文献   

3.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回应央企高管天价薪酬时称,即将公布的国企高管薪酬规定将确保高管和职工收入相适应。李荣融还透露,国资委的职工收入也不高,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1万元。如果交完税,到手的不超过1万,国资委的处长们每月收入约3000多块钱。(《北京晨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央企高管薪酬现在有了新规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中组部、监察部、国资委等部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依据这份最新的《意见》,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收益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5.
高峰 《先锋队》2013,(17):35
最近,有媒体披露了192家央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年薪,其中年薪超过200万元的有十多位。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以998万元的薪酬位列榜首,长城开发的董事长谭文钅志和总经理郑国荣,分别以600.79万元和485.91万元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对普通百姓而言,年薪几百万乃至近千万元的薪酬,是个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人们羡慕之余,也在质疑:国有企业的高管是否应该获取如此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正>"我只说一点,(中国)没有创业板,只是套用了创业板的名字。"创业板一周年后,被誉为"中国创业板之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望着离他最初设想太远的创业板,没了再言语的心境。他们为何而"逃"?——"纸上富贵"落袋为安11月1日,一则新闻引起议论纷纭。创业板120家上市公司中,已至少有超过26家公司的60多名高管辞职,其中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辞职。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3,(12)
国企薪酬是当下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国有企业目前的薪酬分配方式并未完全体现我国宪法确立的按劳分配原则,国企畸高的薪酬进一步拉大了国民收入差距,造成了分配不公的事实。国企薪酬问题的原因在于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并不彻底,国有企业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营,高额薪酬主要获得群体的企业高管人员并非由市场竞争产生,同时,国有企业监管模式的分散以及主管部门自身角色定位的模糊,导致政府公权力对国有企业监管的失效甚至异化。  相似文献   

8.
邹德萍 《先锋队》2011,(16):52-53
最近,有关央企连续被曝光的几件事,着实让人如鲠在喉,心里总不是滋味,对此,老百姓是有话要说的。审计署发布17家央企审计公告,从违规薪酬到纳税问题,从乱发福利到经营不善,均被查出数十项问题。在此之前,中石化广东公司曝出"天价酒"事件,中  相似文献   

9.
青组 《党建文汇》2009,(11):18-18
美国财政部官员10月21日透露,七家政府救助企业共175名高管今年的总薪酬将被大幅削减,平均降幅达50%。美国国际集团金融部门受打击最重,其高管平均薪酬不得超过20万美元,还不得接受股权激励。这一政治意味浓厚的举措引起一些民主党议员叫好,不过专家普遍对其效果表示怀疑:因为限薪措施不适用于大多数银行,即使是受影响的企业,也有办法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要求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薪酬制度,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高管薪酬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缓解所有者与管理者间的利益冲突,确保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当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业绩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时,表明薪酬激励是有效的。在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高管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一方面,政府为实现政治目标存在干预国有企业经营的动机;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提供补贴迫使国有企业承担冗员负担,从而导致业绩损失,进而降低高管薪酬与业绩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政府干预—冗员负担—高管薪酬激励这一传导机制下,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确实承担了冗员负担,且冗员负担削弱了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强力推进,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核心,应注重厘清政企关系,减少政府过度干预;剥离社会性负担,加速社保体系全面构建;健全政府补贴审批流程,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设计市场化高管薪酬契约,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孙浩天  于飞 《奋斗》2012,(9):55-57
我省企业上市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自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1993年成功上市以来的近20年时间里。企业上市工作逐步进入健康发展轨道。截至2011年底,我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4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30家,境外上市公司24家。目前我省有200家企业进入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其中较成熟企业近70家。但与快速发展的全国资本市场相比,我省上市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数量少、分布不均;二是规模小、运行质量不高;三是效益低、融资能力弱。  相似文献   

12.
赵昕 《廉政瞭望》2014,(6):25-26
近日,在中央纪委机构改革中,原来由纪检监察一室联系的国资委及66家央企,改为由第五监察室专门联系,传递出对央企加强监管,严查腐败的信号。在以治标达治本的思路下,中央巡视组、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合力狙击国企腐败,一批“中枪”的国企高管应声落马.  相似文献   

13.
秦湘豫 《党课》2014,(20):69-72
近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的薪酬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实上,不只是中国有国企,外国也有国企,在确定国企高管的薪酬方面,国外的一些作法也可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观点搜索     
经济结构"央企化"有碍民生邓聿文在2007年第47期的《瞭望东方周刊》上撰文指出:随着"中石油"这个巨无霸的上市,A股市场已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央企化"特征。经济结构"央企化",已经成为我国现实经济形态的一种反映。然而,央企的高收益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视野     
《廉政瞭望》2006,(9):30-32
数据>>>76.3%的央企只贡献了5%的利润国务院国资委统评局的统计报表显示,2005年度,169家央企有14家出现亏损,比2004年增加了4家。这14家共亏损24.1亿元。这和中石油等央企“豪门”形成鲜明对比——2005年度,169家央企中,前40名的央企赢利5944.2亿元,占了整个央企利润的95%。而剩下的129家总共只贡献了5%的利润。(据《21世纪经济报道》)居民吃喝占餐饮业零售总额60%据《深圳晚报》报道,目前我国居民餐饮消费已占到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的60%,公务、商务消费降至40%,2006年全国餐饮业零售总额预计可突破1万亿元,人均外出餐饮消费支出达到800元。…  相似文献   

16.
周超 《学习月刊》2009,(14):54-54
国企高管“天价薪酬”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于是中央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有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的有关规定,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贫富分化,促进了社会公平。但关乎社会公平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就此笔者谈谈管见,以期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白岩松:今天晚上7点,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再次公布了对6家央企的巡视反馈情况报告。至此,已经有对21家央企巡视的报告被公布出来。今年中央第一轮巡视的目标央企一共有26家,目前只剩5家相关央企的这种"体检报告"没有公布。"体检报告"中的"典型病症"白岩松:在这些"体检报告"中,哪句话出现的频率最高呢?我们来看一下:"巡视组还收到涉及一些领  相似文献   

18.
袁朝阳 《探索》2013,(1):109-113
利用2007-2011年中国11家上市中小银行所构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员工数量、总资产负债率、高级管理人员数量、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等对中小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政策含义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立新的分行,扩充银行员工队伍,加大组织创新力度,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条件,到中小城市,乃至村镇设立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降低负债水平;中小银行应严格控制高级管理人员数量,避免其队伍过度扩张,保持高管团队的短小精悍,以谋求良性治理和稳健的决策;改革现有薪酬制度,重视股权激励所起到的治理作用,增加股权在薪酬体系中的低位和比例,减少现金报酬支出.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1,(16):7-7
日前,审计署发布2011年第12至28号公告,披露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17家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内容涉及2007年至2009年间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违规发放薪酬、少缴税收等诸多问题,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翻检这些年来的各类审计报告会发现,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审计署发布对20家央企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引人注意的是,被抽查20家央企的155项境外业务,竟有61项形成风险,合计384.91亿元。审计署审理的10家央企93项境外业务,有62项存在论证不充分、未按程序报批等问题,其中仅10起重大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