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曾被认为是铁腕治污的硬汉却是一只揽权捞钱的"老虎"他在环保执法中"靠山吃山"家中的上亿元现金多到发霉变质近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的一段讲话视频引发外界关注。在一场专题党课上,王儒林说:"我们省的一个厅长,2015年3月被‘两规’。从他的车上、办公室、住所、租赁的房屋等处起获巨额人民币和各类外币、银行  相似文献   

2.
不给面子     
青杏 《前线》2014,(12):123-123
<正>中国人是最讲究面子的,中国有一句古话:"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人争的这一口气就是"面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给个面子"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子问题大于天,下属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是有面子;人在乡邻之中说话有分量,是有面子。面子这么重要,对于那些不给面子的人,很多人都是怀恨在心的,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有人需要面子,也有人脾气超级倔,就是不给别人面子。比如三国时期蜀国的东曹掾杨戏,这个人  相似文献   

3.
五、权欲熏心的利己主义者 杨锦生极为看重面子和名利。他会当着下属的面,大言不惭地吹嘘省领导亲来参加环保会,是靠他的面子请来的。他要给人留下这么一个印象:我杨锦生关系广、本事大、有靠山,环保局的工作少了我天就会塌下来。杨锦生一方面逢人不上税地自吹自擂,一方面有的放矢地大诉“冤情’”。有一年省里召开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大会,省长亲自指定由局长杨明奕宣讲方案。事后杨锦生却满口雌黄放风说:杨明奕所讲方案是他带队调研花半个月时间写出来的,是得到了书记、省长肯定的,却被杨明奕占为己有,杨明奕真是霸道。 杨锦生确曾带队就闽江流域整治作过调研,可  相似文献   

4.
吴若增 《党课》2012,(2):121-122
生活中,有些事人们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你要是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很荒谬。比方说在酒席宴上,常常会有人站起来端着一杯酒强迫我喝下去,说要是喝了就是给他面子,要是不喝就是不给他面子。提出这个要求的人,自以为没什么不要,因而理直气壮。而我,就常常会在心里边暗暗觉得好笑。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前些日子,我的一位乡下亲戚得了急性阑尾炎,进城里医院一看,被告知要动手术。这位亲戚忍着痛,让我尽快到医院来一趟。我以为他想让我帮他找一个好主刀大夫,不想见面就给我两个红包,让我送给将为他主刀和麻醉的医生,然后苦笑着说:"现在兴这个,不多,你的面子大,人家肯定收。"  相似文献   

6.
说相声有逗哏的有捧哏的,喝酒时角色就分得不这么清楚,可劝酒人动的脑子一点都不比逗哏捧哏少,倒了,递过去一句"干",还要盯住了对方杯中见底。为此增进了亲情友情也罢,像小李和小刘那样惹出了官司赔了钱可就不值了。还在读大学的小王期末拿了奖学金,叫上同宿舍的小刘和小李去喝酒。三个年轻人越喝兴致越高,小王酒量不大,起身去洗手间时已步履蹒跚了。可小刘和小李觉着今儿喝酒的由头是小王考了好成绩,又是他做东,得让好朋友尽兴。于是,他俩左一句"不喝不够哥儿们",右一句"给他面子也得给我面子",还在劝。又喝了几杯小王一头趴在了桌上,那哥儿俩打车把他带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北票市在财政窘困的情况下,斥巨资修建"辽西第一广场",因种不起草而种上小麦,成了名副其实的"麦田广场"。老百姓说:这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建一个时髦的广场没有给官员脸上贴金,反倒招来这么多批评,没挣回面子却丢足了面子,这种尴尬效果恐怕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与大家分享一则"晏子逐高缭"的故事。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将其辞退,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用礼义廉耻四个方面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的官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是过街老鼠,人人见了都忍不住要吐一口唾沫,然而,奇怪的是,许多时候,那些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人并没有将众人的白眼当回事儿,你吐你的唾沫,他做他的恶心事。甘肃省通渭县一些地方在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时弄虚作假即为一例。我们要根除此类行为,一方面当然要严厉追究那些具体的操办人,让他们懂得给老百姓办事弄虚作假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坚决惩处那些"不在场"却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0.
开心乐园     
《北京支部生活》2012,(3):71+69
正找不同下面两幅图画中有5处不同,您能看出来吗?面子卡尔有一辆破旧的老爷车。有一天,他把车停在了一个超市门前,对门口的一个流浪汉说:"喂!请你帮我看着点好吗?"流浪汉皱了皱眉头答应了。不久,卡尔出来了,掏出5美元递给了那个流浪汉。谁知那个流浪汉却说道:"这也太少了吧!"卡尔又给了他5美元,"我只去了3分钟的时间,给停车费都足够了。"流浪汉硬要50美元,而且还振振有词道:"先生,这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本人的面子问题。你知道吗,过路人都以为这破车是我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他,是一名铁骨柔情的反腐尖兵。他,执纪严明,不搞变通、不讲面子、不肯高抬贵手。他,平易近人,热心助人,坦诚待人,是年轻同事们眼中和蔼可亲的"施大哥"。他,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在纪检工作一线,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用年仅44周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卫士赞歌。他,就是被追授为"苏州市优秀纪检干部"的江苏省张家港市纪委原常委施忠华,新时期苏州3000多名纪检监  相似文献   

12.
正平日里,老赵在自家是三天两头见不着人,为了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老赵媳妇不乐意了。"家里啥也指望不上他,那点儿工资还不够他帮困难户的呢!"而老赵却有自己的想法:"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我都得去;贫残孤寡,我不管谁管?去也不能空着手啊!"在记者和自己媳妇面前,老赵一边尴尬地搓着手,一边红着脸辩解道。还是老赵媳妇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找回了面子:"老赵当这个村干部,就得为老百姓服务,要不然就别干这苦差事,咱家人还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些单位开展的安全检查中,常常会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检查人员碍于情面或出于其他原因,往往喜欢"点到为止",不是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淡化",就是对存在的问题"虚化",认为已经检查出了一些问题和隐患,应该给人家一些面子。如果一次将问题和隐患查处得太多,别人的面子尤其单位领导的面子挂不住。  相似文献   

14.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4,(13)
撕一撕“面子”又何妨“给点面子嘛。”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有的人劝人干杯说这句话,求人办事说这句话,甚至为违纪违法者说情时抛出的也是这句话。而不少人确实较看重“面子”,有的领导干部就是在“给点面子”的乞讨声中,做了面子的俘虏,喝了不该喝的酒,吃了不该吃的饭,做了不该做的事。既然“乞讨面子”不是一种好作派,所以对付“面子乞丐”,有时撕撕面子又何妨。(杨润)诚实永远是政府的上策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广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官员上课,他在谈及政府应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指出:“诚实永远是上策。”道出了现…  相似文献   

15.
曾有这样一位党员干部,当他得知上级领导要来视察,便将当地老百姓贫苦度日的情景拍了录像片让上级领导偷偷看。上级领导问为什么?这位干部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上级领导很生气,说这是哪儿的话。这位干部拍摄真实反映当地老百姓贫困状况的录像,按说与他的“面子”也很不光彩。你这干部怎么当的呀!一些热衷于搞什么“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碰到这种情况,莫说会千方百计掩盖真实情况,说不定还会制造出假象来欺下瞒上。然而,这位干部却勇于把真实情况告诉上级领导,并没有考虑对自己“面子”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一诺千金"有另一重意思:应人之事动动嘴皮,事成之后笑纳"谢礼"。自认为是中间人能脱得了干系,殊不知已走进党纪国法的禁区。现实生活中,个别领导干部凭借权力的面子就能给别人办事、摆平事,甚至突破为官做人的底线,千方百计替违法乱纪者"站台"、捂盖子,并从中谋取私利。海南省委督查室原副主任、海南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整改督导组原副组长林仕錤就是这样一个擅使嘴上功夫的"说客干部"。落马前,他联合商人陈丁景帮助海口建及土石方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两会上,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痛批山西国信投资集团原董事长上官永清生活奢靡:长期饮用从韩国空运的牛奶。其实,不少贪官给人的印象是"爱吃"。什么稀罕吃什么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喜欢吃,也希望能提高生活品质。但"吃货"贪官则利用权力,尽可能找一些稀有的东西来享用。广东省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洪永林因受贿罪被二审裁定死刑时,居然遗憾地说:"我什么东西都吃过了,可惜‘路易十三’这  相似文献   

18.
知耻近乎勇     
正人必须有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常常以是否感到羞耻、是否"没有面子"为标尺。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以他的《教父》系列小说而著名。近年来他的作品在中国再版时,出版商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在每一部小说的腰封上都醒目地印上:"没有道义,只有成功!"我倒不认为这个标识就代表了普佐本人想要表达的理念,我反倒认为这反映了今天一些人所信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中国人历来是很看重“面子”的。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也不过乌江,是为了面子;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上是出于对陈圆圆之情,实际上是因为戴了“绿帽子”,也是为了面子:韩信“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这丢尽面子的事,却激励他日后为自己挣回了天大的面子。“面子”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确实是很重要、很微妙的东西。因此,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肚子"和"领导的面子",到底哪个更重要?海南省东方市原市委书记黄成模的答案是:"搞这样的形象工程已经对不起全市人民,现在我考虑的是农民的肚子,不是领导的面子."于是,一个占地600多亩的广场,便全部改为生态林和经济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