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成果结晶的《资本论》,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对具体的经济范畴的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症候进行了诊断,深刻揭示了资本增殖的逻辑及其剥削的秘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将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熔铸于其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当中:其中,哲学批判体现的是人类解放的存在论关怀;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的是人类解放的认识论自觉;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则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实践论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真正实现了"三大批判"的理论统一,并将三者融入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的副标题定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表明《资本论》不仅是在经济层面研究商品、货币、资本、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政治经济学说,还是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域下剖析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过程中寻求人类解放道路的新世界观。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四重内涵来研究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对深化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道德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建构,即在推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消解"阶级的道德",历史地、实践地建构"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的道德批判是历史与道德、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双重批判。实践向度是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本体论.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问题局限性的批判,将犹太人解放问题纳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以犹太人的解放问题为个案剖解了人类解放的三个基本前提一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经济解放.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秉持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总体性视域,将货币置于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揭示了货币所具有的劳动生成性、关系物化性与主体抽象性三重意蕴。从历史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直接代表与资本增殖中的生产要素构成了货币的生产本源。从结构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物化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物化形式体现了货币的关系本质。从价值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化与资本抽象统治的主体存在蕴含着货币的主体本性。马克思的货币概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哲学或社会学范畴,上升为总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历史范畴,在破解人类历史上的“货币之谜”的同时,也祛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之谜”。  相似文献   

8.
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时间概念,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是扎根于人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当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社会时间。正是在这种时间观的变革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以"生成性时间"批判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意识形态幻象。随后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物化劳动时间"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政治经济学指认。最后,以"自由时间"构建起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完成与价值完成。通过"时间"范畴来管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要旨提供了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初建唯物史观时,对黑格尔式的概念辩证法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一态度不仅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更鲜明地体现在《哲学的贫困》中。在《哲学的贫困》一书里,马克思并不是基于唯物主义立场改造了辩证法并对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进行批判,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了辩证法本身的观念性,其中包括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及蒲鲁东错误的辩证法的双重批判,因此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本质上属于对思辨哲学批判的继续。基于这种立场,马克思区分出三种社会历史观,即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观念中进行的历史和蒲鲁东先生的历史,而此时的马克思坚持的是与时间次序相一致的历史,后两者都被纳入到了马克思的批判范围。用辩证法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也为此时的马克思所否定。可以说,马克思在写作《哲学的贫困》时处在一个对辩证法的激烈批判期。但是这个时期对于马克思建立后来应用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原点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传统的自然时间概念,马克思所阐发的"时间"是扎根于人的现实物质生产活动当中,具有社会历史意义的社会时间。正是在这种时间观的变革中,马克思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首先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以"生成性时间"批判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意识形态幻象。随后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以"物化劳动时间"批判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政治经济学指认。最后,以"自由时间"构建起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完成与价值完成。通过"时间"范畴来管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要旨提供了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在三个向度上展开:一是思维变革——从抽象理性转向实践理性;二是主体关注——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三是制度变迁——从资本现代性转向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其实质是通过对传统哲学的澄清,确立科学唯物主义的批判原则;通过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和现代资本主义弊病的揭露,建构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即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具有独特的逻辑运演,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充满批判与建构的双向过程。具体而言,从哲学向度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在通过实践原则超越抽象原则,揭露现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从经济学向度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在通过社会变革颠覆资本逻辑,揭示现代性的深层根源;从人学向度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主要体现在通过摒除一切束缚和奴役人的异化力量,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目的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阿多诺的研究思路和批判路径是对马克思的继承。面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暴力,他不仅立足于唯物史观,通过认识论批判回溯到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且还推进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生理解剖。阿多诺对前者的吸收和应用体现在其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定性上。立足于社会的总体性统治,他质疑生产力的解放作用。这源于他对人类学维度的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的混淆。基于晚期资本主义的发达商品经济,阿多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集中体现为交换抽象,由此质疑阶级革命的现实化而代之以思想实践的解放路径。阿多诺的批判思路是科学的,但对经济现实的理解并不深入,这源于他进行的并非是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14.
社会正义思想是《资本论》所阐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构成要素。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贫富两极分化的批判、恶劣居住环境的批判、技术毒副作用的批判构成了《资本论》中社会正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解构性与建构性相统一构成了《资本论》中社会正义思想的内在特质。《资本论》中社会正义思想内蕴着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正义愿景,其为我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明确了高阶目标、直接抓手和战略支撑,对推进我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所开创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范式,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拯救当代西方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特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根本武器,更是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内在要求。站在150年后的今天,如何沿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道路,系统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体系,已成为当今时代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法哲学原理》第三篇第二章中,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由需要和劳动构成的范畴体系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与哲学问题结合起来,阐述了自己高度概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比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研究主题的转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从理论视阈、研究路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直接启迪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一直重视研究人的问题,特别是资本主义与人的发展的问题。《资本论》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巨著,而且是关于人的学说的巨著。不认真地研究《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学说而断言马克思后期忽视了人的问题,这不仅失之于武断,而且也是出自于无知和偏见。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革命导师马克思用政治经济学语言写出来的达到高度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逻辑学,是贯彻理论与实际一致、逻辑与历史一致原则的光辉典范。深入钻研《资本论》的逻辑,对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水平,对发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晶,充斥着对蒲鲁东等人国民经济学的严密经济技术批判,更站在社会历史的深度揭露"资本逻辑"。马克思审判"资本",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值《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反驳《资本论》过时的论调,回顾邓小平扬弃"资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有利于不忘初心,跨越"卡夫丁峡谷",更进一步利用"市场"把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秦柳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论》虽然在19世纪后半期已经出版和印行,开始向世界传播,但它向全世界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则是在20世纪。马克思著、考茨基编的《剩余价值学说史》(即《资本论》第4卷)是在1905—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