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山州的西畴县也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全县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5.4%。 山格拉村有46户人家220多人,全部居住在喀斯特溶岩山区,平时吃水要到3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现在那个水源也逐渐干枯了。  相似文献   

2.
扶贫扶在点子上,帮困帮到贫困村,攻坚攻至要害处,办事办在实字中——这是西畴县民委为发展民族经济的真实写照。近几年来,为了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畴县民委的同志们长年累月爬山涉水,走村串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受到群众的广泛赞扬。他们在奏响一曲曲民族团结的赞歌的同时,也总结出了一条条值得借鉴的经验。立足山区抓好扶贫工作西畴县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典型的岩溶山区特困县。全县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等6种少数民族,总人…  相似文献   

3.
笔者最近到文山州作扶贫攻坚调查,走访了两个县,20多个乡、村、社,30多户农民。所见所闻,深感扶贫工作之重要和艰巨,成绩不小,经验丰富,问题也不少。现着重将西畴县的一些情况和几点思考,报告如下。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酉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面积1506平方公里(含225.9万亩),耕地22.6万亩(水田5.2万亩),人口23.6万,人均不到一亩;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10几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7%;属喀斯特和侵蚀中山地貌,岩溶山区占75.4%,石旮旯地多,耕作难度大,水土流失严重;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人和人均占…  相似文献   

4.
西畴县是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山区特困县,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岩溶石山区11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4%,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87亩。县情特征是山大石头多,土层浅薄,耕作难度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旱涝灾害隐患并存;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外国岩溶专家到西畴考察,认为相当部分地区“几乎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883万元,国民收入6263万元,财政收入263.5万元,人均有粮277斤,人均纯收入165元。198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特困县。面对西畴的贫困,县委、县政府始终没有失去带领23…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云南人大》2008,(2):41-42
楚雄州人大常委会公开征集地方民族立法项目;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对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西畴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措施有力效果明显;会泽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面商率、函夏率、满意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6.
山区乡镇如何挖掘财源?笔者认为,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乡镇,立足乡情,改善乡情,发展“四种”经济,是增加经济总量,培植财源的有效途径。抓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山区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山多,可以搞山地综合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找多,人多我特”的名特优产品,开辟相对集中的产品基地二山高水长,可以开发水电,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了能源问题;还有的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明显,可以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旅游业,提高知名度、外向度;山区还有~个劳力资源富余的优势。随着农业生产手段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戎方跃 《今日民族》2001,(11):47-48
到曼龙村去看看,这是我心中的夙愿。居住在那里的彝族支系———花倮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像一块磁石,无时不在吸引着我。曼龙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鸡街乡海子村委会。全村居住着120户525人,其中112户483人是花倮人。花倮人在云南省仅分布于西畴县曼龙及与其隔达马河相望的广南县那腊、新老、挖龙等几个村寨,总人数两千余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文化,但没有文字。曼龙村地处西畴县边远贫困山区,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过去世世代代过着半封闭、半原始的生活,贫困落后状况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他们的房舍简陋,全村清一色…  相似文献   

8.
实施沿山战略 加快山区发展董鹏翔闻喜县有20个乡镇,29万农村人口。其中地处中条山前沿和稷王山附近的纯山区乡镇达7个之多,人口为6.2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1%;耕地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国土面积为313.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6...  相似文献   

9.
云南至今还有较大部份的山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衣不避体,食不裹腹.房屋不遗风雨者为数还不少;有些地方甚至还过着几乎是原始人般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新中国已经走过四十多个年头、全国大多数地方的综合经济势力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而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总体上还未能摆脱贫困?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巨大的变革力未能有力地推动民族山区的经济发展?为什么改革开放的浪潮可以使沿海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贫困的民族山区却引不起共振?对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出不同的答案,诸如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10.
1995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西畴县扶贫工作组,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满载着全院检察干警的深情厚谊,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来到了西畴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实施定点挂钩帮扶。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南部的西畴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区,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农业基础脆弱,工业不发达,劳动者素质不高,群众生活贫困,科技教育较为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198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特困县,是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资源尚待开发的山区农业县。1995年全县23万多人口,有近20万人生活在温饱线…  相似文献   

11.
西畴县在1958年和1959年,粮食生产荻得连续大跌迸。1958年,粮食总产量2.8亿斤,比1957年增长一倍多,1959年又在1958年的基础上增长14.3%。两年的实践证明,粮食生产能够连续高速度发展。在争取粮食生产连续跃进中,我们有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增产潜力大,专等有心人”。西畴县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足,士壤肥沃,很适宜农作物生长。1959年在大跃进中,当县委提出大挖增产潜力,争  相似文献   

12.
1996年.西畴县在认真研究部署“九五”实用农业科技推广计划、规划的同时.被省民委、省开发办、省科协列为全省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把全县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进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把零散的、单一的科技成果通过电脑科学整理,归门别类.有机结合,综合应用,促进了西畴县农业科技向深层次发展。1996年,全县计划试验示范电脑农业专家系统10000亩,其中水稻6000亩,包谷2000亩,烤烟2000亩。计划得到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领导小组的认可后,项目办人员按照“系统”的技术要求,将项目安排…  相似文献   

13.
刘汇涓 《协商论坛》2014,(11):39-40
近日,博爱县政协主席牛生霞,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于三龙带领驻博市政协委员深入到山区学校视察和指导山区教育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县政协主席牛生霞等对全县山区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举措,提高山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是解决山区教师短缺的问题,教育部门可采取轮岗援教的方式作为教师评先晋级的重要条件,并制定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奖励性措施,吸引年轻教师到山区工作;二是教育部门要和县扶贫办结合,把山区学校的教学点作为重点扶贫对象予以支持;三是政协委员要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对山区教育和学生给予关心、捐赠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贫困县能否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走上经济腾飞之路?记者从最近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之行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西畴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等23万各族人民,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1%,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1986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畴县委、县政府坚持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在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同时,制定了依靠教育科技兴县,发展经济的方针,把科技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使全县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教育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新的格局。从目前高寒贫困民族山区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些山区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变得越来越大;由此而带来的高寒民族山区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将很难得到大的提高;其经济生产将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落后。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依然对民族山区教育重视不够,依旧不自省,不采取特殊优惠政策和果断措施,那么,这些山区将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寒贫困民族山区目前经济所达到的水平,是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了解…  相似文献   

16.
一个女人,在历尽千辛万苦的艰难创业后,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这不算奇;一个企业家,拿出企业的一部分空余资金,为慈善事业作几次捐助,也不算奇。笔者感到惊奇的是,一个创办二级民营建筑企业的农妇,自1994年以来,将企业艰苦创业积累的大部分收入,慷慨地回报了社会———资助大巴山区345名失学儿童,并将一直资助到他们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先后出资为达县安云乡山区解决了照明用电;采取务工、捐资、传技术等形式扶持40多家贫困户脱贫致富;出资50多万元为居民改造臭水沟;为其他公益事业捐资20多万元;安排国有企业下…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中国的资源很多是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云南是一个山多,水多,动、植物多,劳动力多,多民族,多山区,多邻国的边疆省份。加快边疆民族山区发展经济步伐,是一项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问题。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立正确的符合云南民族山区发展战略,打好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经济的攻坚战,是当前我们民族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之一:建立民族山区经济开发组织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体系。这是发展民族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不少民族山区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总的来说,还处于当地的低层次;二是小生产观念和一些不合理消费观念相当普遍,市场意识淡薄;三是一些陈规陋习影响了部分村民的思想,导致了民族山区科学文化传播缓慢,经济发展落后;四是文化生活落后,大部分群众白天脸朝黄土背朝天,晚上围着火塘喝酒闲谈,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制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得不到有效的传播,法盲。科盲率比较高。上述种种问题,是民族山区抓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民族山区的特点,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待这部分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凤庆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山区贫困县,居住着汉、彝、白、苗、回、傣等23种民族,有6个民族乡,61个民族村(办),少数民族人口12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9.53%。从分布的情况看,除傣族多居于坝区、回族大部份居住在集镇外,其它少数民族均分散居住在高寒贫瘠山区。从生产生活水平上看,全县有7个贫困乡,其中5个是民族乡;1994年民族乡人均产粮333公斤,与全县水平持平;但人均纯收入仅342元,比全县平均水平低63元。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都落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凤庆县是临沧边疆地区的“内地县”,既与边疆、民族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妇运》2005,(12):33-35
一、背景 广东现有单亲母亲家庭22万多户,其中有5万多户单亲母亲家庭特别困难,她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山区及贫困地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本人残疾或患病,自救能力弱。广东省妇联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各单位、各部门要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号召,从妇联的工作职责、实际能力出发,从2002年6月开始,在全省妇联系统开展了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