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吴晓求 《传承》2011,(3):77-79
中国今天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了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步伐。但是,我们的经济在密度方面还落后,密度较低,正表明我们这个国家有潜力。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金融体系,为此,要制定一个大国金融战略。中国经济崛起有金融的崛起才可能持续,建立一个能吸纳全球资源的开放性金融平台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世界上快速崛起的经济大国,不能简单沿用以“东亚四小龙”为代表的工业化经验,应当走一条大国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绩令世人震惊。但是,在国人为之欢呼雀跃之时,有必要对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征进行整体把握,中国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而是经济大国。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国经济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使中国由"大国经济"向"经济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4.
童有好 《桂海论丛》2001,17(2):58-61
大国经济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大国经济与经济大国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大国经济的国内市场对大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在世界上说话的分量更重了。但经济大国不等于政治强国,何况我们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制约着我们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财富少,人均收入低。现在,科学家们对国家财富进行了量化统计,算出美国的总资本几乎达到11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总资本只有20万亿  相似文献   

6.
大国能源外交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能源外交向来是世界经济大国外交工作的重点。通过能源外交谋取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人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姜永泉 《新东方》2008,(11):20-24
一、日本政治大国的现行标准 政治大国是与经济大国、军事大国相对应的概念,其意是指在全球或地区具有较高政治地位和较大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在当今世界,人们一般把占据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在国际事务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国家称为政治大国。然而,这五个政治大国就其在国际政治中地位、作用和影响而言,也并非完全相同,而是存在着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视为世界经济大国。过去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在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着重讨论美、日等国的经济,而并没有将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范畴看待,并不认为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因而我国经济则是在讨论区域经济的时候才被提到,属区域经济这一档次的,但现在讨论世界经济的时候,它们则将我国的经济同美、日等国的经济相提并论,我国已被视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世界经济大国,而不再将我国经济仅仅当作区域经济范畴来讨论。应该说,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但…  相似文献   

9.
正我很高兴看到《填平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中美差距及走向》一书,探讨了自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28年以来,英国、德国、苏联、日本等第二经济大国无一例外地走向衰退并失去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苏联都在GDP接近美国的70%时分别受到美国遏制,而2017年中国GDP达到美国的63%,美国遏制中  相似文献   

10.
愚弄中国的美国经济刺激政策 2008年9月美国的“雷曼冲击”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由此也改变了此前中美关系的架构。20多年来,美国与中国的高层智囊团一直在进行政策交流,但如今美国和中国的政策知情人却不知晓时代的变迁已悄悄使中美关系成为战略性的了。我们无奈并深切地感受到在当下的时代,那种简单且近乎极端的“反中”抑或“脱美”的争论应当打上休止符。  相似文献   

11.
张运成 《人民论坛》2021,(2):102-105
经济民族主义出现后即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经济全球化相伴共生,时而兴起,时而潜伏。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陷入严重不确定和危险状态,宽容融合者兴,狭隘排他者衰,经济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不会在全球高奏凯歌。中国选择也必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动加大与世界的经济“黏性”,努力塑造向心力、吸引力,不断加深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疫情后新变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鲁薇 《北京观察》2010,(10):38-39
<正>中国第二季度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国上升至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是重要的,这代表着全球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转移。这对中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中国开始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新阶段。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面临参与国际政策协调,实现世界经济新平衡;加强能力建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实现金融业在开放中的发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经济大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稳定周边环境,以和平包容发展推进区域合作的新主题。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需要实现改变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增长结构,重建发展动力;改变价值链低端分工的发展模式,提高对外开放的经济效益;立足自主创新,在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实现结构升级等任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顶层设计应该把"以大求强"作为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基点,推进与新兴经济体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注重发挥现实优势实现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郭芳 《小康》2007,(3):18-21
2006年,中国财政预算安排发生了显著变化,支出安排开始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2007年及以后,我们有理由期待更明显的倾斜。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第二季度GDP为1.2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的1.33万亿美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足以显示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随着中国成为许多产品的重要市场,如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跨国企业越来越将中国看作其战略重点,而中国经济背后的强劲购买力就成为最吸引人的优势。但是,过于关注中国市场,也会给跨国企业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是国际、国内经济政治都颇为错综复杂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上升,主要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趋激烈,各国的发展难度普遍增大。我们认为,2012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以  相似文献   

17.
《同舟共进》2011,(4):3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有关中国大国地位的讨论蔚为风潮。然而,世界上公认的大国,需要国内外一致的认可——真正的大国  相似文献   

18.
吴为山 《人民论坛》2012,(15):76-77
这种思维主要指用包容自信的姿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多元开放的心胸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用综合创新的观念建设中国现代文化中国文化输入输出的历史特点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这和中华文化始终善于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勇于学习外国先进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中外文化交流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交流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崛起已成为基本事实后,中国应当少讲些崛起,多讲些责任。同样重要的是,讲责任也要量力而行。如同崛起讲过头了,就要引出外界过高的期待;责任讲过头了,实际上又履行不了,也会产生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年伊始,各种各样的高峰论坛接踵而至,笔者也有幸多次聆听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和铿锵之声。在人民大学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业内专家开始谋划中国金融崛起之路;在北京大学“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高官名家纷纷点拨“金融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展望大国经济适逢快速崛起的良机,中国或许将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许十年后经济总量就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