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文本中的孔子,有时以道家形象出现,成为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有时又以儒家本来面目出现,借以作批判儒家思想的反面教材。对孔子的正面借用与反面借用,虽属于道家“非儒”的伎俩,却从思想史意义上真实反映了儒道思想之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不妨读读《论语》——兼读孔子的廉政名言□任树民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化伟人。孔子的德政学说,即今人常说的廉政内容与形象,为历代明君贤臣所师从。孔子对从政者的人品形象及其给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有着一个生动的比喻。春秋时...  相似文献   

3.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4.
《大戴礼记·用兵》是专门记述孔子军事思想的文献,因曾有学者对其可靠性提出质疑,从而使该篇文献的学术价值受到了严重忽视。实际上,《用兵》篇是传流有自的可靠文献资料,它本属于《孔子三朝记》的内容,后经戴德辑录而编入《大戴礼记》。《用兵》篇是对孔子有关战争得失的经验总结,他将战争区分为"圣人之用兵"和"贪者之用兵",进而形成了他的"禁残止暴"思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引用过大量的成语典故,多数出自《论语》,他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对孔子和《论语》,既有肯定,也有批评。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主张“述而不作”,所以他没有自撰的著作留世。他的种种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在《春秋》乱世虽然没能扭转乾坤,但他的儒家学说却奠定了二千多年来大一统太平政治的基础。 在现当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儒家资本主义”的成功,《论语》等儒家经典由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圣经”变成了世界性的精神财富,成为管理学家、企业家们的随身智囊。  相似文献   

7.
社会控制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系统全面地把握孔子的思想体系,必须研究其社会控制思想。一礼法并重礼和法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下引《论语》,只注篇名),从爱人,“泛爱众”(《学而》),亦即爱护百姓、保护百姓的愿望出发,孔子希望社会“无讼”。他认为,礼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不知礼,无以立”(《尧曰》),必须“以礼为国”。孔子重礼,但同时认为,刑和法也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过去人们只注意其礼治思想,面对他的法治思想重视不够。下面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孔子家语通解》与《论语诠解》 连日来,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顿生坐过山车之感。他参与主编的两本书——《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从“需编者贴钱才能出版”到“一夜之间卖断货紧急加印”,原因无他,在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点赞。  相似文献   

9.
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传说孔子曾经拜他为师。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所著《道德经》81章,虽仅寥寥5千余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语言优美洗练,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仅次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统治者———社会的管理者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采取超前措施,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掌握大事的先机,这一思想对于成功的管理是极其关健的,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超前管理”不仅吻合,而且是在较为深刻的哲学层次上对超前管理做了概括。1.对超前管理精髓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古文章之道,文史哲水乳交融。有西方人不谙中国文脉,只把孔子看作世俗智者而非哲学家。《论语》里的哲学,不在条分缕析,在乎行坐言谈。《论语·子罕篇》记载孔子在达巷的故事,短短数语间,文史哲兼备其中。孔子领着众弟子游学到了达巷,当地人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达巷人觉得孔子学问太渊博了,却看不出到底什么技艺才是他的专长。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考察孔府,表示要好好看看《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这两本书。主编杨朝明接受记者专访,详解两本著述内容、《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系,以及孔子和儒家思想研究在当下的意义等。《孔子家语》和《论语》的关联《孔子家语》和《论语》性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的对话。但是《论语》是选出来的,如果说《论语》相当于孔子的语录的  相似文献   

13.
庄子其人     
王充闾 《党建》2014,(3):56-58
正庄子,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尽管两千多年过去了,可是,当你翻开他的著作,就会觉得一个神清气爽、超凡脱俗却又鲜活灵动、血肉丰满的哲人形象,赫然站在眼前。算来,结缘庄子已经60多年了。记得在我就读私塾的第6个年头,"四书"、《诗经》、《左传》、《史记》都读过了,塾师确定:从是日起,诵读《庄子》。那是一部扫叶山房民国十一年印行的四卷本,是父亲回祖居地河北大名探亲时,在邯郸书局买到的。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家。孔子晚年除用于教学活动外,还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整理,他编纂的"六经",对我国影响较大,特别是《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相似文献   

15.
我是从2007年9月份《东方今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知道闫合作的,他对《论语》的独到见解深深吸引了我。闫合作认为,现在流行的对《论语》的解释,大都不符合孔子和《论语》编著者的本意。他认为,儒学包含孔子的思想,但儒学并不等于孔学;孔学实际上是圣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论语》并不像后人所说的只是记述孔子言论的一本语录,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孔子学生们课堂笔记的选集,它有自己的理论框架和严密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16.
严北溟:三不做读书法写过《孔子的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与经济规律》等著名哲学著作的当代哲学家严北溟,在他75岁高龄的时候,曾写文章总结过他的三不做读书法。  相似文献   

17.
正《论语》第六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冉耕得了重病,孔子前去看望,冉耕却没有开门,而是隔着窗户与孔子交谈。冉耕为什么没让自己的老师进屋呢?南宋大儒朱熹在给《论语》做的注中道明了原因。原来,冉耕长了癞疮,因此他主动把自己隔离在屋内,以防传染给别人。孔子隔着窗户探望冉耕,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对传染病进行"隔离"的较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著名的存在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1 883—1 969)以何种方式了解到2500百年前的孔子?他对孔子有哪些认识?这些认识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对此,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翻译者李雪涛教授有独家之见。  相似文献   

19.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20.
正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蕴含的丰富政德思想资源有益于今天的政德建设。《孔子家语》是专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与《论语》相比,《孔子家语》内容更丰富。《入官》篇是《孔子家语》中的第二十一篇,记录了子张问孔子"为官之道"的问题。孔子就如何为官而达到"安身取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本文试对《入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