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何秉政 《春秋》2010,(6):16-19
老老苍苍竹两杆,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直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这是南京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书画家、全国书画鉴定专家徐石桥先生,在赠予号称"江南颜体第一书"、我的外祖父林伯众先生的一幅画作中的题诗。  相似文献   

2.
蔡宁 《台声》2014,(12):78-79
<正>我的外祖父李应章(又名李伟光)1954年10月2日在上海去世时,我才4岁,我家已经从上海搬到北京,对外祖父只有很模糊的印象。长大后,从家里的照片上看到外祖父很英俊潇洒,从父母的口中了解到外祖父是一名医生,领导过台湾彰化二林的农民运动,在厦门、上海参加中共的地下党活动,在上海领导旅沪台湾同乡会……他的传奇人生,使我感到外祖父是  相似文献   

3.
罗屿 《小康》2010,(9):59-61
过去一年内让英国人印象最深且最不舒服的建筑,有的被称作"纯视觉污染",有的被认为"像极了人的臀部"。它们是英国人的眼中钉,恨不得用推土机和大铁锤立时解决掉  相似文献   

4.
"面的"的罪恶古舶说起"面的",印象好的,说它方便、实用;印象不好的,说它拒载、宰客。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它还会成为犯罪的帮凶,助纣为虐的工具。1995年7自,商丘市公安局刑警队成功打掉一个专门抢劫长途客车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先后抢...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9)
<正>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军人。小时候别人爱听摇篮曲我爱听进行曲,但是有首闽南歌他会唱给我听,因为他的故乡在台湾,那时的我听不懂歌词里的意思,但是却很喜爱那个调子。外祖父常常给我讲他童年的故事,也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我对台湾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渐渐长大以后,通过电视新闻,网络和台湾偶像剧,我对台湾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85后"生于北国的我,却很早就对海南有了记忆:1989年底就来海南打拼的父亲是一名第一代"闯海人",典型的"十万人才下海南"中的一员。也因为此,我与母亲早早就跟父亲天南海北的"两地分居"。每年春节时,父亲带回的照片中那椰树、沙滩以及明媚的阳光也成了我对海南的最初印象。这些模糊的印象在我来到海南、定居海南后随着时光的推移变得愈加完整,就如同那叠越来越厚的照片一般,将我这个"闯二代"与海南的前世今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朱翔 《公安学刊》2010,(3):33-33
在座各位除了我是外行,大家都是内行。关于"警务广场"这个词,我是去年10月份从媒体上知道的,当时的印象很淡薄,以为是市公安局要搞一个活动,像市旅游局搞一个"旅游节"一样,  相似文献   

8.
到过新疆军区某通信团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部队风清气正,官兵关系和谐,基层建设发展势头良好。有许多官兵说:这是团政委杨弘宇敢于较真碰硬树正气,纠正部队建设中不良风气的结果。1、2003年3月初,杨弘宇被一纸命令调任某通信团政委。一天,一名战士告诉  相似文献   

9.
冀冰 《人民公安》2010,(23):58-59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外祖父是晚清时代的官员,酷爱书法绘画。早年家里存了很多名家书画,只可惜在日本侵华的时候基本都丢失了。在故乡,每逢春节或谁家办喜事总要请外祖父为他们写对联,请母亲为他们绣花,描花样,做嫁妆。在家乡一带,外祖父和母亲算是小有名气的了。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在网上多次看到网友们自发讨论"如果广州没有外来工"之类的问题,归结起来看,多数人的态度是:外来人口只有早来晚来之分,在广州的发展过程中,外来人口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网友的话: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外来工,这个地方必是没有价值之地。可不是?  相似文献   

11.
走进白沟访治安马占山,杨旭,谢鹏白沟印象前几年白沟很火,"白沟现象"、"白沟效应"曾吸引着天南海北的人潮水般涌向这里。商业声誉鹊起时,"白沟社会治安乱"、"白沟有违禁品"的议论几乎同时出现。人们对白沟褒贬不一。初冬的一天,我们走进了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  相似文献   

12.
秦尊文 《世纪行》2012,(8):42-44
一、"汉阳造"的实质是工业化 最初的"汉阳造",是指汉阳产的步枪,因其质量好而替代进口,享誉全国,青年毛泽东曾对"汉阳造"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现在我们谈的"汉阳造",已不是单指"汉阳造"步枪,而是指近代史上崛起的武汉工业,包括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后称"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能永年。"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心态好,人不老。"心静"、"心安"是企业退休职工应具备的一种良好的心态,要善于做到"三平"。一是平静心绪。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  相似文献   

14.
大理好风光     
余佑学 《现代人事》2001,(11):45-45
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哼唱几句“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白族姑娘小伙子勘劳勇敢,以歌传情的爱情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理是一个让人羡慕和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余小勇 《前沿》2011,(12):105-108
在延安时期,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把一个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反向政府交公粮的奇迹。从此,南泥湾成为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成为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本文对三五九旅为什么开发南泥湾、怎样开发南泥湾以及开发南泥湾有什么历史作用进行深入剖析,理性思考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对我们今天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马三立的名字,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幽默含蓄、耐入寻味的相声。 生活所迫 辍学作艺 马老出身子曲艺世家,生长在一个回族家庭。祖父马诚方以说评书《水浒》飘泊四方,最后在北京安家落户。外祖父恩绪是满族人,是名噪京津的柜声演员“万人迷”的师傅。父亲马德禄,既是外祖父的得意门徒,又是外祖父的爱婿,  相似文献   

17.
现在,谁干得好谁干得多,只要到电脑上查看一下就知道了,评价一个人也有了标准,不再是凭印象了。  相似文献   

18.
姜德成  仪爱松 《前沿》2010,(16):148-150
"黄祸论"等民族歧视主义在文学中体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地位和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形象的"模式化"处理。赛珍珠凭借写中国题材的小说成名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始终体现了"本土"和"异域"、"自我"和"他者"的对立和冲突,这种双重文化视角影响下的中国印象终究是与事实相脱离的。  相似文献   

19.
吴洁 《小康》2014,(7):42-42
足球和股市,原本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因一个"世界杯魔咒",让人又爱又恨。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对于全世界的球迷来说,无疑是不容错过的好日子,但如果身具球迷和股民双重身份,在这个特殊时期恐怕要"焦虑"了,担心着"世界杯魔咒"会否再次降临。"魔咒"时间欧股好于美股所谓"世界杯魔咒"指的是世界杯期间股市会出现的下跌走势。  相似文献   

20.
陈云亮 《今日浙江》2011,(12):60-60
王旭光著的《第一只眼——年轻干部自我修养读本》,是一本好书。作者长期从事干部管理工作,对干部成长有更多的关注和独到见解。读完全书,确实十分受用,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懂"我"——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