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2.
杜国伟 《天津检察》2010,(4):11-13,16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仅赋予被害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权利,这在理论界颇有争议,认为这种立法损害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剥夺其诉讼中的权利。本文对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缺失的原因加以探讨。从公平正义、刑法目的等视角审视被害人的上诉权问题,以求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虽承认被害人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但没有赋予其相应的诉讼权利,尤其是没有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法学理论界对被害人是否应该拥有上诉权,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应从我国被害人上诉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出发,结合被害人上诉权的价值,在立法上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相似文献   

4.
李春来 《法制与社会》2011,(11):126-128
被害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研究中一直都受到忽略,本文通过对被害人概念分析后,着重提出了对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问题,在保护被害人权利的措施方面主要着重于对被害人的援助,对被害人民事权利的重视,以及被害人的上诉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现行法律虽然赋予了被害人间接上诉权,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带来了诸如全面审查、既判力等一系列尴尬和窘境。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配置严重不对等,加之上诉不加刑原则,使被告人的上诉权仅限制在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民事部分的狭小一隅,而只有对公诉案件享有抗诉请求权。赋予被害人有限的上诉权、突破现有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实现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的同等配置、有区别地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改变间接上诉权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作为权利受到侵害的一方,在我国的保护相对来说比较滞后,应当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认识到保护被害人权利的重要性,在宪法和法律中强调被害人的权利,让其享有上诉权等,并且在物质上要对被害人有所救助,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程杨 《法制与社会》2011,(35):267-268
刑事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相伴而生,相互对立的两方当事人,法律在充分关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同样关注被害人的权利。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载国司法实践,提出了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给予其国家补偿、赔偿其精神损失等完善措施,力图使己经失衡了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关系回到平衡的状态上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在诉讼各阶段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补充规定询问被害人的专门性条款,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完善被害人的诉讼代理入的诉讼权利,建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尽管被害人也是公诉案件的当事人,但法律赋予被害人的权利并不完整.并且从我们司法实践的操作来看,被害人在整个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审判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这致使被害人经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将从我国刑事法律体制中被害人的地位和现状谈起,并对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上诉权及被害人刑事法律援助等方面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思考,建议在我国尝试强化被害人陈述对案件的影响、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被害人刑事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在寻求被害人权利保障与被告人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时,较为困难的问题是,应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这是因为,如果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则旨在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势必流于形式;如果不赋予其上诉权,被害人在认为一审裁判未能真正或完全惩罚罪犯或未能有效保护自己合法利益时,却不能向上级法院阐明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则难以平衡被害人的心理。笔者结合当前正进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对这一问题,就从被害人上诉模式的不足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一…  相似文献   

11.
一、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理由 (一)上诉权是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所应具有的一项重要权利 当事人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被害人才获得了当事人的地位。作为当事人,他最关心的就是案件的处理结果,因为最终的处理结果直接关系到他个人利益的维护以及维护的程度。虽然在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刑事诉讼的抗诉机关,被害人无权单独提起抗诉或上诉;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却规定了被告人不服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有权提起上诉。也就是说,同是刑事诉讼当事人,被告人有上诉权,而被害人只有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权,而没有上诉权。  相似文献   

13.
来信编辑同志: 在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没有提出抗诉,而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提出上诉。对于这种情况,人民法院是否按照上诉案件受理?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有无上诉权?请给予解答。甘肃省武都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王存才复信王存才同志: 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或者被害人的近亲属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没有权利提出上诉。如果他们提出上诉,人民法院也不能按照上诉案件受理。理由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是刑事案件中遭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分别在第40条、第84条、第88条、第145条、第155条及第182条等多处以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了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为了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从诉讼参与人上升为“当事人”,在公诉案件中被赋予以提出抗诉权、上诉权,允许当庭向证人、被告人发问,提出诉讼主张等权利。这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突破,也是与刑事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特殊身份相适应的。在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代表…  相似文献   

15.
检察院未抗诉的案件,被害人可否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编辑同志: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常会遇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请问:被害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而刑事部分人民检察院又未提出抗诉的,被害人是否有上诉的权利?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检...  相似文献   

16.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应当被赋予上诉权李文健,陈海光按照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的上诉权因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而不同。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有独立的上诉权;公诉案件中,由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被害人不是当事人,因而被害人对一审判决的刑事部分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被害人上诉权问题存在支持论和反对论两种主要观点,应当在和谐社会的平衡司法理念下理性对待被害人上诉权问题,不能简单地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在吸收双方观点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对我国被害人抗诉请求权进行合理改造,使被害人、被告人和国家(社会)三方面的利益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立法均采取了以公诉主义为主的刑事起诉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由于弱小的犯罪行为人和强大的国家公权力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理论界和实务界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犯罪行为人,在我国,尤其是在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后,理论界更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而对被害人(尤指刑事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则关注不够。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不仅是刑事诉讼立法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不够,更是  相似文献   

19.
公诉案件被害人应否享有上诉权赵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程序是由当事人的上诉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而引起的。对于不享有上诉、抗诉权的人员和机关来说,即使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也无权要求提起二审。因此,上诉权、抗诉权在实行二审终审制的我国司法实...  相似文献   

20.
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入不服一审裁判而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的一项宪法性权利.刑诉法已明确被告人的上诉权且以“上诉不加刑”原则予以保障,尽管条文没有明确辩护人授权后的上诉方式,但口头上诉应具有与书面上诉同等的效力,这是条文逻辑的自然顺延;而对于被害人的上诉权基于追诉权由公诉机关垄断和代表而被主动忽视,但双方的立场和利益维护并非完全一致,被害人的诉求和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回应和体现;作为法益损害的被害人理应被刑诉法重视和关注,这是现代诉讼三维结构模式的基本要义.因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既能够纠正和避免一审判决错误、完善诉讼结构模式,又不会对上诉不加刑原则、公诉机关职能和诉讼效率造成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