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不畅;国内经济在经历了高通胀、高增长之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我国经济转入低谷。对此,我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政策,以期平抑经济周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已经4年有余,其中既有成绩,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对近几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展望。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房地…  相似文献   

2.
应当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势头良好,但是存在许多隐患。其中之一就是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可能使中国经济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滞胀”状态。“滞胀”是指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时候却出现物价上涨,这与2005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状态恰好相反,因此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情况。在“滞胀”的境况下,如果采用凯恩斯的药方,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加剧通货膨胀;而运用治疗通货膨胀的药方如货币主义措施减少货币供应,却会加剧停滞。这是一个两难处境。如何治理滞胀,对于宏观监管部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中国经济已现“产能过剩”。目前官…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初的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都强调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有效增长。 一、我国提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财政政策三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是:一方面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减少税收,以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资金的数量,一般在经济萧条时采用。即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来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紧缩性的…  相似文献   

4.
杜娟 《学习论坛》2002,(6):38-4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的显著特点 ,是增支与增税和增发国债 (赤字财政 )并举。增支是为了通过增加以公共投资支出为主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大国内需求 ,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增税和增发国债是为了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政府通过借债搞建设对经济刺激作用的大小 ,要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排挤了多少私人投资而定。如果连续几年大量增发国债 ,扩大赤字规模与政府投资 ,仍不能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就表明需求不足是个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 ,须从解决深层次矛盾入手。财政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 ,安排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先顺序 ,注重发挥财政的稳定和调节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家刘国光领导的研究小组提醒中国政府在落实和实施目前已确定的各项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时,应注意以下五个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1、防止盲目追求速度,避免出现大幅度经济波动。在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的工作中,中央与地方的愿望的一致性非常明显。在扩张性财政政策落实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注意防止盲目追求速度。造成经济波动。中国政府应有效掌握扩张性的实施力度,力争拉长这次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这样做既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的再度出现,又有利于在保证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效果。  相似文献   

6.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分为扩张(或积极)、稳健(或中性)、紧缩三类,是政府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曾经进行过两次财政宏观调控。其中,尤以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让人记忆犹新。从1998年起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它是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调节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以具体的时间界限来确定,只能是根据国际国内政…  相似文献   

7.
《前线》1999,(7)
刘国光在《理论前沿》第10期上指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增加开支的政策,或者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跟扩大内需的政策性质不一样。扩大内需的政策不仅仅是我们当前需要,也是我们长远的一个立足点。这是我们的国策,或者说是一个战略性的立足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面的特殊政策。因为社会闲置资源是有限的,赤字是不能无限地扩大的。再扩大到警戒线就不行了。占国民收人多了,没有闲置资源,那就靠发票子,发票子就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要带来另外一个方面很坏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俞梅珍 《求实》2000,(6):24-26
一、有效需求不足与服务供给约束我国从1993年开始的以治理通胀、经济过热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在1996年底基本达到预定目标。1997年GDP增长8.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正当人们为少有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好局面而欢呼时,中国经济增长却出现了新的掣肘。从1997年10月以来,物价持续走低,市场疲软,产品积压严重,企业开工不足。总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1998年以来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成为新的政策取向。然而,时至今日,政策效应并不明显,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症结何在?事实上,在总供给…  相似文献   

9.
<正> 一、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的活动”,其涵义有:(一)其作用对象仅为宏观经济而不涉及微观经济,它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二)它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活动来完成政策运作,实现经济意图,它以财政收入和支出作为政策手段。(三)它以充分就业,物价适度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为直接的政策目标,而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根本的政策目标,通过刺激或抑制宏观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这些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又可分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的财政政策及消极的财政政策三种。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1998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以扩大投资需求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政策,动用了2000亿元大规模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储备粮库、农林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投资。从扩张性财政政策运行状况来看,在初期确实起到了扩大内需的作用。目前的问题是:投资增长仍然取决于财政投入,政府投资单兵独进,民间投资启而不动,投资增长相对较慢;另外,投资对消费需求拉动效果也不明显,市场依然疲软,需求仍然低迷:再有,投资乘数效应不明显,经济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1.
从一般意义上说,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政府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既包括增加财政支出,也包括减少税收。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以增加财政支出,特别是以扩大财政投资为主,刺激投资需求。为了加大财政政策的作用力度,全面提高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近来有人主张政府还应采取减税政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虽具有减税政策的实施环境,但不具备减税的条件,无法实施减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兵团党校学报》2006,(1):55-55
“高增长、低通胀”态势持续保持。经济增长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期,为“十一五”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今年,只需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继续协调各项宏观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已经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在投资、内需、外贸“三驾马车”的带动下努力前行。2001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3%,2002年GDP增长率达到8%。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逆风而上,继续适度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仍不可盲目乐观,我们不仅面临着外部形势的不景气,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内需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财政政策由紧缩政策转向了扩张政策。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其基本特征是以增加赤字和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所以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投资与消费的…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l.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呈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5%。无论从我国历史看,还是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经验看,实现“高增长、低通胀”,都是不容易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1979-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但是这个期间也出现过“高增长、高通胀”和“低通胀、低增长”的情况。例如,1987、198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6%和11.3%;…  相似文献   

15.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总结了2005年的经济工作,部署了2006年的经济工作。为更深入地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刊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汪同三指出:“十五”开局时,我们尚未完全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国民经济运行仍在爬坡。而“十一五”开局,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平稳健康增长的阶段,财政政策已转变为稳健型。在这样较好的形势下,要妥善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增长,真正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执行开好头。  相似文献   

16.
《前线》1999,(7)
王茂林在《宏观经济研究》第5期上指出:在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新的矛盾和问题。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投入国债资金和配套贷款共2000亿元搞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举措,从去年4季度开始已经发挥比较明显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今后也还要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需求。同时,考虑到同经济发展的适应和协调,如果基础设施过分超前,就有可能形成新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对当前经济增长起一些拉动作用后,今后则可能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应该略有超前。但如果认…  相似文献   

17.
从各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看,主要是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调节范围、方向和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经济总量,侧重于效率;而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侧重于公平分配和方向引导。通过两大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使用,以求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国债是国家举借内、外债的总称,它原是财政信用的一种形式,现已成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从我国具体情况看,近年来,国债的发行数量有增长趋势,发行期限也由原来的中短期转向中长期。政府发行国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不能轻易“淡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到底怎么看﹖我们认为关键看两点,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防止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以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方面的作用,即通常人们讲的反周期作用。另外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积极财政政策要为结构大调整和体制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近三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扭转经济增长率连续七年的下滑局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尽管如此,当前,社会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议论很多。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现在已进入到新的增长周期,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使命至少可以暂时“逐步淡出”…  相似文献   

19.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中央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的重要调整。在支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保证金融安全,是贯彻落实中央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效应的关键。我们编发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去年11月份确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避免了快速下滑。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出现了回暖迹象,但目前仍然处在与金融危机的抗争阶段。周小川是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周小川说,去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防通胀,到去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