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某些报刊常常将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误称为法人代表,有的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也常常自称:“我是法人。”这是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法人、法定代表人和法人代表的概念不清。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民事权利主体,《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各类组织(如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法人非人,是拟制的人。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和法人的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企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法人行使职权,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法人代表包括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等。企业法人的委托代理人由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依法授权  相似文献   

2.
一、法人的概念和有效条件 (一)法人的概念 《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法人既不同于自然人,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法人区别于自然人,它不是以生命为其存在特征的单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组织体。其次,法人还必须是能够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这个特征使法人区别于其它的社会组织。比如:车间、科室等都是社会组织,但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对外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故不是法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现状及立法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法律规定,揭示了法人人格的概念,即法人人格是指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组织,也即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民法通则)以部门基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法人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使法人在法律主体上人格化,确立了法人的社会行为主体地位.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促进我国刚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  相似文献   

4.
法人犯罪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惩罚法人犯罪的立法例,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法人犯罪的惩处却不尽如人意,判例十分少见.这与我国当前法人犯罪较为严重的客观情况不相称,因此,对惩治法人犯罪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有效指导司法实践,这无疑是每一个法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笔者不揣浅陋,对惩治法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谈点拙见,以就教于法学界的师长和同仁.一、法人能够成为犯罪主体法人是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在现代各国刑法和刑罚理论中,对法人可否成为刑法中被定罪处刑的犯罪主体,有着不同的规定和主张:资本主义大陆法系  相似文献   

5.
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法律规定,揭示了法人人格的概念,即法人人格是指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组织,也即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遗撼的是,当这些法人的法定必备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亦或丧失其中某一项…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人犯罪的法律思考张成亮一、法人犯罪的概念法人犯罪,是指法人代表人或者法人决策机构授意的其他人,为了法人利益,以法人名义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拟人化。自然人的意志表现为行为人的决意,而法人的意志则...  相似文献   

7.
论法人共同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法人共同犯罪,是法人犯罪中涉及共同犯罪的一种情况,它是指在法人犯罪情况下,由法人组织中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在这种情况下,法人是单独犯罪,而法人组织中的自然人则是共同犯罪。在法人犯罪中,自然人可能是单独犯罪。例如,在实行一长制的情况下,该法人代表人决定为法人的利益实施某一法人犯罪行为,构成法人犯罪。从自然人犯罪的角度来说,法人代表人是单独犯罪。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法人组织的代表人不止一人,有的甚至是一个决策机构,涉及数十人。在这种情况下,构成法人犯罪的法人组织中的自然人犯罪就是共同犯罪。对此,我们称之为法人共同犯罪,确切地说,应该是法人组织中自然人的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8.
清算中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能够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通过自己的行为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设立民事义务的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过法人机关实施。①《民法通则》的规定使得法学界长期盛行着“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合一论”,即认为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存续期间一致,范围一致。②这种观点存在以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较完善的民事主体制度,需要对法人的民事能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存在范围限制问题,也不是指法人可以享受权利的范围。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殊性实指其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同自然人一样,由于其意思能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应当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民事能力宣告制度。这一制度应包括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宣告制度和行为能力宣告制度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 法人故意犯罪是指为了法人利益,法人代表、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经法人决策机构授意或批准,以法人名义实施的侵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行为。法人故意犯罪主观方面的特征有以下几个: 一、法人犯罪的犯罪日的 法人犯罪的犯罪目的是指法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和深层的直接动因。它以明确的认识能力为基础,以坚强的意志能力为驱动力。它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具有经济上的求利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意志的  相似文献   

11.
浅析法人犯罪意识和意志唐玉国法人是否具有意识和意志?法人的意识和意志如何体现?与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意识和意志有哪些特性?这是在法学界颇有争议且难以认定的问题。一、法人的意识和意志。法人是自然人的对称,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  相似文献   

12.
法言法语     
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人的法律特征表现为:法人是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社会组织;法人是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成立的,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经过批准或登记程序等;法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法人犯罪刑罚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人犯罪(corporate crime),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法人的一种反社会的活动。本来,法人是作为民法上的主体被创造出来的。法学创造法律人格概念,从而将现实实体与法律主体分离开来,现实的人属于社会的范畴,法律主体属于法律的范围。法人因此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被立法赋予了法律上的人格,并作为具有法律生命的社会人进入现实世界。法人在诞生伊始即在现代民法的舞台上扮演着主体的角色,是与自然人一样享有民事权利、负有民事义务的主体。法人犯罪也必然和自然人犯罪一样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就此拟对法人犯罪的刑罚体系设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法人行为能力的肿胀与萎缩评析刘庆国,欧世龙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权利能力是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没有这种资格,法人就不能参加民事活动。法人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5.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军队系统法人除了具有法律规定的法人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屡见不鲜,而在立法中,尚无就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出明确规定,法学界对此探讨颇少,本文试图揭开企业法人的面纱,对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做些有益探索。一、法人人格的确认及立法之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这一规定揭示了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确认了法人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说明了只有那些被法律赋予法人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才能成为法人。所谓法人人格是指…  相似文献   

17.
<正> 法人有没有犯罪能力,或者说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在日本刑法学界也颇有争论。一部分人持否定态度,他们把这些人的意见称为否定说,一部分人持肯定度态,称为肯定说。法人不具有犯罪能力,它不可能成为犯罪主体,这是持否定说的人的看法。他们的论点是:①法人不具有辨别行为是非的意思能力,不能象自然人那样实施精神的、肉体  相似文献   

18.
一、法人犯罪的概念关于什么是法人犯罪,人们的见解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法人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指法人代表、主管人员  相似文献   

19.
一、民事权利要素上的距离及公证制度的有限性 在司法制度中,公证制度属于以非诉方式来对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潜在民事权利加以现实保护的一种常规法律制度。而民事权利则属于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对于其他特定的或不特定民事主体所享受的法定权利。那么,这种民事权利是否能够直接得到公证制度的法律保护呢?这就需要我们围绕着作为民事权利制度四要素的民事主体、民事交往、法律事实以及民事权利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公证制度的本质职能深入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法人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法人犯罪概念是从犯罪概念分化出来的。原来的犯罪概念,是专指个人(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出现之后,法人犯罪概念才逐步地从犯罪概念中分化出来,成为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独立的犯罪概念。法人犯罪概念的确定与发展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各国刑法上的确定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