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体制保证。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其中人们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未来发展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 《青年探索》2008,(2):38-40,45
针对高校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的设定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被试选择北京三所大学的778名大学生,使用自编的未来发展目标问卷进行集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未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事业目标、生活目标和学业目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三方面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事业目标是大学生平时最重视的,生活目标是大学生第二重视的,而学业上的成就大学生反而不太重视。影响大学生对未来发展目标重视程度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家庭所在地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生态保护区打造独特文化魅力的国际旅游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勤 《新东方》2009,(9):30-32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文化魅力独特,这不是一个短期目标,而是关乎海南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模式,而建立海南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无疑是最好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超 《学习与实践》2008,(4):116-120
武汉市顺应台商在大陆投资西进的态势,适时地提出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的目标。这是充分考虑武汉自身优势和台商在汉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首先,武汉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其次,台商在汉投资的良好势头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再次,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武汉投资环境的继续改善是实现这一目标良好机遇。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已具备了许多有利的客观基础,关键是抓住机遇,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创造促进汉台交流合作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与执法环境徐海波,汪天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优化执法环境。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繁荣与发展社会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抻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海金 《湖湘论坛》2009,22(2):17-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首先要根据我国国情明确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制订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中国的发展,价值目标的全面选择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向发展的社会,它在本质上安求必须全面地确立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而且是由于处于结构性转型状态的中国,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都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人们在社会发展价值目标的认识和选择上也很不一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如果不高度重视社会发展目标的建构和认同,就很难形成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强大“合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无政府主义”和“无中心主义”,滞障、延缓社会现代化进程。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价…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首都经济的几点哲学思考沈宝昌发展首都经济,是关系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实现首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一个基本问题。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十一届一次人代会明确提出首都经济这一新的概念,并概括出首都经济的四个本质特征,这是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10.
马淑吉 《创造》2012,(6):86-87
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1.
尤希文 《群众》2011,(11):90-91
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目标。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和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广东率先把“建设幸福广东”确立为“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这标志着广东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幸福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11,(10):1-1
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实现这一总目标、总任务.首要的是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温海红 《现代人事》2003,(10):15-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用小康社会来界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和突出特色。在中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实现中国十几亿人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也是提前实现国际社会提出的2015年实现全球社会发展目标,为人类发展怍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6,(4):5-5
国务院新闻办于2005年12月22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文约12000字,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理念、原则和追求。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极低、环境容量不容乐观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满足这一目标要求的自然资源储备的矛盾十分突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否则,资源将难以支撑,环境将难以承受,国家竞争力将难以持续,国家的安全也将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是十六大的主题,也是理论创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6,(1):21-22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白皮书全文约120000字。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新立 《政策》2009,(1):15-18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30年来农村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强调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是发展的目的,社会公平和缩小社会差距是基本的发展目标,这对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强调以人为本,这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人的文化健康素质,具有凝聚发展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发展动力价值。同时,科学发展观凸显发展的道德性,强调不能以近期发展损害长远发展、以少数人发展损害多数人发展,不能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发展的本质要求。统筹兼顾,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环节,这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统筹和协调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主动顺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这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是一个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