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乡飞歌     
周远志 《当代广西》2008,(22):51-51
“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一曲山歌,勾起壮乡人民多少豪情壮志。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广西各族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不过彼时的广西,似乎成为了偏远落后的代名词,惟一的亮点可能就是电影《刘三姐》带给全国人民的赏心悦目和视听享受。那悦耳动听、韵味十足的歌声,那满怀豪情、无所畏惧的歌仙精神,的确让壮乡人民引以为荣。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精神——"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十六字中,"创新争先"是对广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烈愿望的充分表达。作为一个后发展、欠发达的民族自治区,广西人民秉承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不甘落后、不怨天尤人、不因循守旧,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勇于赶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培育和弘扬创新争先精神,引领广西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勇于赶超、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在后发展、欠发达的背景下不断实现广西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3.
《当代广西》2011,(23):51-51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积淀和孕育而形成的特有精神品质。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广西的具体表现,是广西人民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追求、优秀政治品格、良好精神风貌的结晶;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广西的人文特质、民族特质、区域特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广西人创造、实践、传承的价值和理想,是广西在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积累、丰富起来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广西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政治品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广西精神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要大力弘扬广西精神,激发壮乡儿女的无限热情,  相似文献   

5.
周玲 《前沿》2015,(3):3-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观念,它同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奋发自强的发展历程同步前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变化、不断发生的"革命"和"改革"以及中国人民的"三个历史选择"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侯宣光 《传承》2012,(17):24-25
学习和弘扬广西精神,关键在实践。创新争先是广西精神"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4个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西江河畔的贵港市覃塘区50多万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广西精神;用艰苦创业的覃塘精神,谋求新区的发展;用优异的工作业绩,铸就新区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莫亚坤 《传承》2012,(23):42-43
广西精神已经成为广西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强大动力。陆川县在学习宣传践行广西精神活动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争先,深入实施“一廊一城三园五业”发展战略,积极开创具有陆川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全力创建广西经济强县。  相似文献   

8.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独具地域特质的精神价值的高度浓缩。在宜州市,"广西精神"凝聚了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了宜州儿女的热情,有力推进了宜州富民强市新跨越。团结和谐事业兴宜州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有  相似文献   

9.
焦成举 《当代广西》2012,(17):32-32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营造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铸就伟大的事业。广西的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来推动、来引领,"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雷景创  徐丽娟 《传承》2012,(13):26-27
广西精神是广西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地方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高校应在充分认识弘扬广西精神的意义基础上,发挥自身在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师生作弘扬广西精神的表率,为社会提供榜样。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定有伟大的精神矗立在无数历史丰碑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长河中,"红船精神"无疑是源头。一百年前,泱泱秀水上的一叶红船承载着信念和梦想起航;今天,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共产党仍以奋斗姿态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从人民群众生动实践中,认识到了滋育着浙江生命力、催生着浙江凝聚力、激发着浙江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竞争力的精神力量。在世纪之交,浙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面临着"先天不足"和"成长烦恼"。习近平从破解先发难题、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使命出发,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弘扬浙江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从实现中国梦高度,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从弘扬浙江精神到弘扬中国精神,其间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对精神文化力量的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5,(9)
<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的精神结晶。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民族团结的力量空前激发,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见证了无比坚韧的中国人民的意志。从"九·一八"的炮声到卢沟桥的烽烟、  相似文献   

14.
蓝晓 《传承》2012,(21):38-39
农曾伟同志是新时期广西大新县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实干型和奉献型的先进典型,是基层宣传文化人的优秀代表。他身上体现的崇高境界、精神和素养,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一根标杆,提供了一种动力。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是广西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表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坚实的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末,"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在人们的久盼中诞生,这是广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积淀和孕育而形成的特有精神品质。"广西精神"是铁路在融入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撑点,是南宁铁路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推进器,铁路企业义不容辞地要为弘扬"广西精神"当好先行。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永远不能丢。这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以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来推动发展、造福于民,成就伟大事业。《当代广西》在第8期的"本期关注"栏目聚焦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其中也阐述了艰苦奋  相似文献   

17.
特区精神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心怀人民的政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践行辩证唯物主义过程中所形成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精神里程碑。"特区"是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和求变思维等相互作用的实践产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特区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等特区精神也无不放射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弘扬特区精神,就要继续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在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18.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形成的红色精神,新时期"辽宁精神"是辽宁人民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本文在"红船精神"与新时期"辽宁精神"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从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三个方面分析了后者对前者的主要传承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每一个方面都凝聚了各民族的思想精粹、优秀品质和人文价值。其中,“团结和谐”是广西精神的根本标志,充分体现了广西精神的民族特质,彰显了广西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浙江精神与时俱进的历史谱系,深刻地反映了浙江现象生成、演进的内在机理,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力量对于社会革命进程巨大的牵引作用。浙江历史上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在改革开放中孕育和造就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世纪之初,长期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浙江遭遇了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粗放型增长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迫切要求浙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浙江模式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也迫切要求浙江精神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作为浙江人民精神世界变革的新坐标,着眼于激励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将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涌现出来的创业创新精神与推进浙江精神与时俱有机地统一起来,将红船昭示的革命精神与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创业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推动了浙江精神的历史性升华。特别是"八八战略"实施15年来,浙江人民的精神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仅传承和光大了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