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江 《国际展望》2014,(4):117-133
欧洲债务危机在持续四年多之后基本度过高潮期,欧元区包括欧洲联盟(欧盟)正趋于稳定。此次欧债危机的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必然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欧债危机促使欧盟的一体化从"单速"转向"双速"甚至"多速";第二,欧债危机不仅揭示出欧盟本质上依然还是一个特殊的国际政府间组织,而且致使欧洲一体化更难以向可与大国比肩的国际体系中"极"的方向发展;第三,尽管欧债危机显示欧盟难以成为世界一"极",但却促使其已拥有的某些专属权限进一步强化,欧盟在当前的国际体系转型中依然还有影响力。因此,欧债危机不仅不会导致欧盟解体,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欧盟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呈现出某种新的特征。这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建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边自由贸易架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启了国际格局转变的"潘多拉之匣",使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进程积累的矛盾趋于激化。在此形势下,欧盟确立"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架构的战略意图是维护现有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治理架构,反制特朗普政府反全球化的强硬政策,并借以应对中国的崛起。这一架构折射出当前欧盟对外战略布局的运作特征,即在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之间、在"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理念之间、在美欧日和中美欧两个"大三角关系"之间开展机会主义和两面下注的博弈。由于其内外多重危机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欧盟将持续推进这一架构,中欧关系将因受到影响而包含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欧盟作为特殊的国际力量,能够在国际社会发挥"规范性"作用,既依赖于其自身一体化进程所带来的模式影响力,也是特殊国际环境下的产物。随着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深刻重组,多边主义式微、大西洋关系受挫,欧盟自身模式影响力也在多重危机之后严重下降,欧盟赖以发挥规范性影响力的力量基础、制度框架、战略依托都严重制约了欧盟在全球规范和标准设置中的能力。面对复杂竞争的国际环境,欧盟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力量",通过加强自身硬实力建设,利用其拥有的市场力量,壮大其"软实力",在"有原则的务实主义"指导下,更好地维护欧洲利益。但是,欧盟的地缘政治诉求、市场力量的工具化以及灵活的多边主义也让其陷入利益与价值的选择困境,致其出现"规范性力量"的国际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几内亚湾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盟出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考量,于2014年发布《欧盟几内亚湾战略》,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在五年多的实践中,欧盟参与几内亚湾安全合作呈现表态明确、在已有框架下自主性不断增强、安全政策具有发展援助特色等特征。同时,欧盟参与地区安全合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理念与实践脱节,"以发展促和平"政策效果不佳且缺乏军事力量支持,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成效不显,当前国际合作存在固有局限等。几内亚湾地区安全治理亟需国际通力合作,欧盟则需克服自身问题,提升安全治理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难民危机加剧了欧盟多重危机效应,推动其周边治理转型。欧盟新周边治理框架在务实原则下,更加理性地认识到自身作为转型力量对外输出模式的局限性,转而寻求在安全和稳定的优先领域与周边国家在区别化原则下开展新的互利合作。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国际行为体身份定位,欧盟周边治理务实转型难以突破其深层次困境,尤其是在利益与价值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6.
欧债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转嫁危机而引发的、但究其内因,债务危机的产生与欧盟的货币统一而财政不统一、成员国财政纪律松散,欧盟层面的财政监管缺失和金融监管体系不健伞等制度缺陷以及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欧盟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翔  汪徽 《当代世界》2011,(2):47-49
2010年末爆发的爱尔兰债务危机,让尚未彻底走出次贷危机和希腊债务的欧盟再次陷入危机泥潭。虽然爱尔兰最终获得欧盟救助,但危机暴露出的欧盟发展困境令外界对欧洲的忧虑由主权债务风险,延伸至欧元是否会继续存在,欧盟是否会解体。  相似文献   

8.
张路 《国际展望》2023,(2):137-157+162
2022年初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多年来因非对称能源依赖所累积的矛盾激化,引发的地缘危机直接造成欧盟能源短缺,价格飙升,能源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基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严重恶化,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上升。欧盟先后出台对俄罗斯的煤炭和石油禁令,主动对俄实行能源制裁。这是欧盟自成立以来首次从官方层面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能源市场,标志着在地缘危机的驱动下欧盟开始深刻变革自身的能源理念——由能源理想主义走向能源现实主义。欧盟正重新定位与俄罗斯的关系,并试图弥补以往由于认知偏差所造成的自身能源结构缺陷,扭转能源体系的脆弱局面,重塑自身的能源安全格局。相较于以前的能源政策,欧盟新的能源行动更加注重能源的结构性安全和相对的能源自主,但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经济利益和气候目标为代价,其行动的一致性和政策效果还受内部利益分歧和外部供应链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
欧盟对外关系的调整,2005年初显端倪,2006年酝酿成熟,2007年充分湿现。这种调整,是在由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拿球化深入发展引动的同际关系大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是很自然和正常的。大国的对外关系都在调整,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或日本,无论足欧盟还是俄罗斯或印度。  相似文献   

10.
郑春荣  金欣 《国际展望》2023,(1):58-81+155
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欧洲的安全格局造成了极大冲击,作为欧盟重要支柱的德国曾成功化解了2014年第一次乌克兰危机,因此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也被期待可以再次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对德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后表现的梳理,并在领导理论的框架下对俄乌冲突中德国领导角色的出现与否及其影响限度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俄乌冲突凸显了德国在欧盟内领导角色式微的现状。虽然德国拥有领导欧盟的机会与意愿,在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领域发挥了一定的领导作用来缓解局势与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建设,但是军事资源不足、欧盟内部的利益冲突、其他成员国的不满和质疑等因素削弱了德国的政治影响力,挤压了其行动空间。与第一次乌克兰危机中默克尔政府的表现相比,朔尔茨政府在欧盟的领导力明显弱化。德国在欧盟领导角色的式微也将对欧盟未来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国际上重大事件特别集中的一年。其中有四件大事最为重要,对未来国际格局将产生长期的政治影响。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际金融格局,影响国际力量对比。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结构会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发端于撒切尔一里根革命时期,盛行近三十年的新保守主义风光不再。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4)
正欧盟范围内发生的任何一件大事,似乎总能把欧盟与危机联系起来。此前有恐怖袭击、难民危机、欧债危机,现在是英国公投结果宣布支持退出欧盟。英国退欧阵营给出的理由是,离开是为了拯救英国—免受欧盟经济的拖累与难民危机的冲击。留欧阵营的理由也类似—脱离欧盟会给英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会撕裂英国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被救世主情结有效地统一起来。英国退欧公投,或许有"光荣孤立"的传统作祟,但围绕公投的辩论所体现出的救世主心态却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是欧盟创建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其影响广泛而深刻。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欧盟经济,使欧元区的稳定受到威胁,而且引发了一系列地缘政治效应,加大了欧盟的政治不确定性。本文拟对欧债危机背景下的欧盟权力嬗变趋势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盟前途的影响,是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姜列青 《工会博览》2004,(18):37-39
从2004年5月1日起,欧盟吸收了匈牙利等10个新成员国(以下简称新成员国),使其成员从15国扩大为25国。欧盟东扩引起了包括国际工运界在内的各方面关注。 一、欧盟东扩带来的问题 欧盟东扩是东欧国家社会制度演变和走上市场经济的结果之一,也是欧洲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及欧盟加强  相似文献   

15.
赵伯英 《当代世界》2011,(12):39-44
2011年7月以来,从希腊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在欧元区蔓延,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剧债务危机。11月9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为换取反对党支持欧盟新援助方案而辞职。  相似文献   

16.
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逐渐加热,成为许多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上讨论的热点议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欧盟苜脑会议、八目集团峰会、亚欧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尤其是2007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在这次会议上美国与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显分歧,更是将气候变化议题推到国际政治的主要议程。2008年1月23日,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大会的主要议题。与会者再次呼吁各国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所经历的多重危机既对欧盟的合法性基础及一体化机制产生了显著挑战,同时也触动甚至破坏了欧盟的对外关系格局。危机影响之下的欧盟,在对内治理和对外关系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其中,自英国退欧危机发生以来,欧盟机构及主要成员国通过多元化的沟通与决策机制,推出了系列战略文件与政治报告,肯定欧洲一体化的成就、设定未来欧盟的发展路径;通过签订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强化欧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通过选择性修复伙伴关系,在对美、对华政策上做重点部署。危机之下的欧盟将会在全球、区域和国别三个层次开展对华政策的全面调整。欧盟在同美国关系面临分歧增多、对立增强的同时,对华的政策合作意愿也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对中国的"16+1"等中欧合作政策持犹豫怀疑态度。在中国坚持对欧积极合作的前提下,欧盟对华政策是决定未来中欧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欧盟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话语中,欧盟被视为地区概念,具有国际社会属性,遵从地区国际社会的一般逻辑,即欧盟地区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享与全球层次和其他地区层次国际社会不同的国际社会要素。"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为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理论视角。它将欧盟国际社会分为欧盟国家间社会和欧盟世界社会(或跨国社会)两个维度,并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国际社会两个维度的形成和扩展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其地区研究仍需在理论建设、议题选择和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难民作为国际移民的一部分,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移民迁入国造成影响。在叙利亚内战以及"伊斯兰国"恐怖主义影响下,难民数量急剧增多,给周边地区特别是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人们用"欧洲难民危机"来形容此次难民的涌入。因地理位置因素,中东欧国家成为难民危机首当其冲的国家,许多西欧国家由于宽松的移民政策以及较好的福利待遇成为难民选择的最终目的地,大量难民的涌入给难民迁入国带来了巨大的政策压力。难民危机暴露了欧洲治理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陷入选择的困境。如何解决难民危机迫在眉睫,欧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积极促进地区和平进程,努力协同出台关于难民与国际移民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从欧洲的难民危机治理中学习到相应的经验,进而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可 《当代世界》2016,(3):64-66
正内忧外患不断,但应对挑战寻求突破也正当其时,2016年的欧盟形势值得关注。对欧盟而言,"内外交困"可谓2015年的关键词。乌克兰、希腊债务、难民潮、恐怖袭击等危机接踵而至,欧盟应接不暇。危机的持续效应对欧盟的政治生态、一体化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