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武装医生     
《工友》2007,(6)
继“深圳医生戴头盔上班”后,“医生武装自卫”再上演。由于急诊室护士和医生接连遭遇病人威胁、恐吓、打骂,因担心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江苏镇江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医生护士申请戴头盔佩警棍上班。(5月20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2.
医保之痛     
谭立独 《工友》2006,(6):4-8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小康小康,生病住院全泡汤……”这些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医疗卫生保障的现状。2005年,卫生部曝出了两个惊人的数字:中国内地有48.9%的人有病不去医院,有29.6%的病人应住院而不住院。于是乎,人们开始置疑医疗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现行的医保制度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3.
下岗女工商国梅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妇产科分娩后,抱着可爱的小宝宝来到济安大楼收费室,一张优惠卡为她减免了768.4元;竹山“5.5意外交通事故”中惨遭厄运而幸存的夏天同学,母亲遇难,自己颅骨、颈椎、大腿多处骨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郧西上津口子镇卫生院刚刚把太和医院捐赠的心电图仪安装调试好,就迎来许多要求检查的乡亲……  相似文献   

4.
《农村青年》2007,(2):37-39
医生和护士都叫她“苗苗”。 2岁的苗苗已经睡着了。睡在医院的病床上。妈妈陪在她的身边,轻轻地拉着她的手。 这是2006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护士为苗苗揭下了左眼上的纱布。对于苗苗来说。光明就是幸福。这一天带给她的变化.将使她和她的爸爸妈妈铭记终身。 是谁帮苗苗圆了光明梦? 让我们和苗苗一起记住他……  相似文献   

5.
红孩 《农村青年》2006,(4):12-15
只是想要一个孩子,没料到5天当中被骗掉3.7万元钱,欠下一身巨债…… 好不容易盼来孩子,却又面临“要”还是“不要”的痛苦选择,想不通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切,都因为轻信了电视上播放的广告。“罪魁祸首”到底是医院,还是电视台,抑或是有关监管部门? 尽管这件事情被曝光了,尽管卫生部门的官员明确表态了,尽管蒙人的医生被“辞退”、医院的个别领导被“免职”了,但是受害的两个农民依然受害了!不仅仅他们,人们为什么这样轻信“广告医院”并且这样容易上当呢?类似的事件从前就有过,难道不足以警惕,不足以为戒吗? 回顾意味着牢记。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叶浩魁和叶雨林夫妇的教训呢?  相似文献   

6.
《时代风采》2014,(3):14-14
如果说医生护士是用爱心和细心守护病人的“白衣天使”,那么,全国劳动模范、玉溪市峨山县职业中学高级教师施秀红则是一名“职教天使”,她默默耕耘教坛20多载,用博大的爱心呵护着一批批学生成长成才。有人说,她没有天使的翅膀,却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  相似文献   

7.
信息超市     
《工友》2006,(12):44-45
黄冈市总工会为下岗女工“送礼”2006年10月28日,黄冈市总工会联合体育路社区举行“关爱职工,尊重劳动”送“福”下岗女工活动。30名靠自己辛勤劳动生活的擦鞋女工,纷纷领到市总工会送来的“六个一礼品”:一张客人坐的休闲椅、一张擦鞋工坐的皮马扎、一个擦鞋用的工具箱、一件蓝色的擦鞋围裙、一把艳丽的遮阳伞、一顶太阳帽。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龙福清亲自将“礼品”交给女工,还亲自为擦鞋工擦鞋,让现场所有人感动不已。(王阳海徐波)  相似文献   

8.
从一名下岗女工.到“刘嫂饺子馆”、“刘嫂美食城”的女老板,一段艰辛的历程,浓缩了她的坎坷人生,凝聚了她的美好憧憬……在黄州,知道我叫刘清的人并不多,但只要一提及"刘嫂",可说得上是家喻户晓了。筹划,独自踏上南下的列车,挤进了打工者的人潮。创业  相似文献   

9.
基层动态     
●江苏电信扬州分公司“生产能手“享受”特殊津贴”2004年,扬州电信分公司行政与工会联合、首次面向全区评选“生产能手”。评选对象必须是一线员工,“生产能手”候选人必须操作技能突出、有“能手”的示范效应,在获得荣誉称号的同时,“生产能手”可在两年内获得特殊津贴。(周春柏)●河北峰峰集团工会为下岗女工提供一条龙服务集团公司工会女工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下岗女工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参加培训——拿证——去北京做家政,已是很多下岗女工的就业规划。截至目前,公司已培训6期家政服务员共计556人,并为她们中考试合格的549人办…  相似文献   

10.
曹旭峰 《工友》2007,(4):18-21
今年45岁的邹明来系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职工。2000年,邹因未按“院规”交纳1、5万元“风险金”遭遇“待岗”;“待岗”期间,他照样每天上班,每月的工资却逐渐用来抵1.5万元“风险金”……等到他的“风险金”快抵清时,医院却又要他交纳1.5万元“增容费”。万般无奈之下,他含泪将借贷而来准备给身患癌症的妻子治病的5000元钱交了出去。然而,钱交了,他能如愿上岗吗?  相似文献   

11.
1992年9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昆明交通医院住院部传出一阵男童的哭闹声:“我不要住院,我要妈妈,我要回家……”23岁的姑娘卢艳平站在一旁,面含微笑,不停地安慰着男孩:“继宁乖,听话,不哭阿姨才喜欢,今天阿姨带你去公园坐小火车,好吗?……”两分钟后,男孩听话地止了哭。卢艳平牵着他走出了病房……  相似文献   

12.
珍惜岗位     
珍惜岗位王本立近日,一位下岗女工坦诚地告诉笔者:“有些东西一旦失去才知道它的珍贵。下岗后,我深为自己在岗时没有好好工作而悔恨,因此奉劝在岗的职工一句话:珍惜你的岗位!”这位下岗女工的肺腑之言,的确值得人们深思,“珍惜岗位”应成为每位在岗者的座右铭。客...  相似文献   

13.
师尧 《工友》2011,(6):22-23
在质疑声中坚守 2009年,从医8年的刘胜荣接到一个新任务,负责武昌区胭脂路社区慢病管理。“看到医院里堆积如山的慢病病人的档案,我都不知从何下手。”她笑笑说:“上级要求社区医生入户体检、建档,我每天一上班,用半小时处理来院的病人后,就穿上白大褂,拎着出诊包一栋栋楼爬,一户一户地敲门、登记。”  相似文献   

14.
流沙 《时代风采》2014,(18):8-10
每个科室都要树一面旗帜 医生面对的是病人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医务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竞争力。很多病人去看病,基本上是冲着医生去的。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讨论,某某医院的医生技术高,责任心强,这一点在牟定县中医院可以真实感受到。  相似文献   

15.
《商务早报》有这样一则报道:5岁的瑶瑶将上北京报考艺校,母亲为增大成功录取的筹码,不顾其父的反对,带瑶瑶去医院要求割双眼皮,医生欲劝阻,被其母谢绝。于是医生用埋线法替瑶瑶做了首次手术。手术后不久,其母认为“眼皮双得浅了点”,要求做成“欧式深陷式”,医生替瑶瑶再次做了修复手术。4月12日,其母又上医院,要求为瑶瑶隆鼻,医生声称“太过份了,简直无异于虐待”,于是拒绝了手术。双方遂发生了争吵。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10):54-54
骨折 医生问病人是怎么骨折的,病人说:“我正扶着电线杆抖鞋里的沙子呢,一个混蛋以为我触电了,上来就给了我一棍子。”  相似文献   

17.
时间:现代 地点:绿汁分院 人物:马云(男,56岁,绿汁某村农民) 冯雪(女,28岁,绿汁分院医生) 刘玉(女,22岁,绿汁分院护士) 道具:桌子一张,椅子两把,治疗推车一张。血压计、体温表、橡皮锤、处方笺、热水瓶、杯子等。 [幕启,马云上]马云:“听说矿医院,面貌大改变.老倌最好事,专来看新鲜”。  相似文献   

18.
隔离区中的一个小女孩病了,斟酌再三,医生决定还是上门服务为妥。小女孩看到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医生进来,她吓得哇地一声哭了。说什么也不让医生测体温和听诊。小女孩的母亲说“孩子,那是医生,给你看病来了。”小女孩说:“不,她不是医生,医生应该会对我笑的。”医生站在那,举足无措。也许,那个小女孩在医院里遇上的医生,都是微笑的。而现在,她穿得像一个太空人一样。小女孩很可爱,她也想对她笑笑,但  相似文献   

19.
郭伟 《工友》2011,(4):26-27
《工友》编辑部:我的母亲患了重病,在住了十几天院还未好的情况下,医院要求其出院,在办理完出院手续后又重新安排住院,如此反复。请问医院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郭伟郭伟同志:你来信反映的这种情况在实践中称为"分解住院"。"分解住院"是指住院患者尚未痊愈时,医院为病人办理多次出院、住院手续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宋美玲 《时代风采》2009,(24):16-16
在一家康复医院的病房里看到刚刚做完理疗的小夏,他身戴矫形器、拄着拐杖,面带微笑慢慢向记者走来。“我从高空掉下来,颈椎损伤,做完手术后在医院住了4个多月,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这辈子我都可能站不起来了。”小夏说。据医生介绍,小夏还要在医院康复6个月左右,康复后,他可以不用任何辅助器具,自由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