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代的曹操、孙权、刘备都是争天下的枭雄。那么,在三国鼎立中,曹操为何最为强大,三分天下有其二呢?可以说,曹孙刘三方的强弱、疆域大小,是与三方所得人才多少成正比的。三  相似文献   

2.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动人心魄的时代之一,曹操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现曹操基引起轰动效应本在情理之中。然而。此番发现的曹操墓的真伪尚在争议之中,借墓生财的现象已然出现,一场争夺旅游资源的大战亦已打响。  相似文献   

3.
最近新版《三国》成了观众们讨论的热点,且不说拍摄手法如何,细品之下我觉得《三国》上演的其实是部乱世人才招揽谱。作为HR从业者,一边看戏,一边也在思考魏蜀吴三国之主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曹操凭借其“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思想大胆引进人才;刘备则以“举大事者,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历史上,那些身处乱世、心怀大志,以平定天下为己任的政治家,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视招揽人才和使用人才。东汉末年,政治动乱,群雄并起。斗来斗去,最后剩下三家:魏、蜀、吴,史称"三国"。曹操最会用人,所以曹操最强大。曹操爱才、揽才、用才、护才的表现是很突出的。刘备曾被吕布打败,无奈之下投奔曹操,曹操谋士程昱力劝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曹操知道程昱的建议是有充分道理的,但他  相似文献   

5.
健全高端人才引进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渐次经历了“引进资金一引进设备一引进技术一引进管理一引进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了人才流动和人才争夺的全球化。人才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得人才者得天下,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6.
司强  李克实 《青年论坛》2003,(5):140-141
任何事业的兴衰 ,都可归结于对人才的拥有与合理使用。正所谓“天下大计 ,得士者昌 ,失士者亡”。作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的曹操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 ,正是通过其“揽才之眼量、爱才之情切、容才之胸襟、用才之不疑”构筑起了其“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 ,为曹操完成扫灭群雄、统一北方的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向福贞 《人民论坛》2014,(6):188-190
曹操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家,在东汉末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唯才是举的人才观帮助其发展成为三国中力量最为强大的曹魏政权。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爱才、惜才的人才观,甚至爱才心切超过了限度,从而也成全了蜀汉政权和孙吴政权,最终促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三国时期大政治家曹操的诗──《短歌行》中的诗句。他将“乌鹊”比喻为人才,以为天下不仅明主选英才,而且人才也同样在择明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不难看出人才在选择明主的时候,是何等地慎重。反复地比较,不断的试探,目的就是要看一看哪一个地方是自己的最佳栖息地,自己在哪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情此景,若套用今天的话来讲也就是人才流动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从某种意义上讲,“乌鹊南飞”,人才流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仅能有效地减少…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兰考县东北30多公里有一个南彰乡,这个乡有一个大土岗,高有数丈,周围一百多丈。相传为三国时代曹操演练军马时所筑,但不知为何当地人称它为“黄陵岗”。黄陵岗正处在黄河堤防薄弱的“豆腐腰”一带,黄河时常在这里决溢。尤其是明朝弘治年间黄河一场大水把这一...  相似文献   

10.
京剧人物脸谱漫谈之四──盗世奸雄曹操霍建瀛本期小插页上的京剧脸谱,介绍的是三国时的魏武帝曹操。曹操,字孟德,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中,逐步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公元196年,他把汉朝的末代皇帝弄到了自己的地盘──今河南许昌...  相似文献   

11.
论三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教训张大可三国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经验教训,本文试作论述,以资借鉴。一、三国时期不同阶段的外交统一战线三国时期,从汉末军阀战乱到三国鼎立形成,大体经历了中原逐鹿大混战、孙刘结盟北拒曹操、吴蜀联盟唇齿相依三个历史阶...  相似文献   

12.
刘邦的人才管理历来为人所称颂,难能可贵的是,他不避讳手下的人比自己强。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一次问功臣、将相们:“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刘邦听完各人的回答后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是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项羽呢?只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当时的代表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都企图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安定局面,为结束封建军阀混战和地方豪强势力割据,实现统一,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条件。作为~国的英主,他们都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采取了比较开明的用人政策,以实现其夺取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主动权,战胜敌对势力,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当《水煮三国》煮得国人如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时刻以阴谋诡计为伍,日日以刘备.曹操为师的时候.无论是文化界、出版界.还是其他的社会各界,绝对想不到,水煮三国不但在国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水煮狂潮,而且还能在前些日子“煮”出一本《管理向西门庆学习》的“水煮”类书出来。  相似文献   

15.
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上兵伐谋”,现代商战越来越趋向于知识经济方面的角斗,这不仅是经营者之间智力的角斗,更是企业全体员工与竞争对手之间智力的斗争,因此说,人才应成为每个企业家最关注的因素我国历史上的刘邦、刘备堪称“求贤若渴”、“仁义之君”的典范。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晌,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后来的三国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占了天时…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戎马一生,威震天下;对发展北方经济、统一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本人的领导才于和用人韬略分不开,很值得后人借鉴。第一.以法治众、一视同C的领导观。曹操一步入仕途.就决心治理动乱已久、民生凋敝的社会。他潜心研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我国封建时代一位重视人才,善于招揽、选用人才的杰出政治家。在他身边,可谓人才云集。他重视人才的事例,对我们或许还有某种借鉴的作用。东汉末年,群雄竞逐,臣主相择。在这多事之秋,人才对于建功立业起着重大的作用。曹操认识到“此特求贤之急时”,屡下求贤令,每获能人,便欣喜过望。得荀攸,他说:“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得郭嘉,他喜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贾诩来投,  相似文献   

18.
人才得失与官渡之战的胜负──兼论曹袁在对待人才上的优劣赵叶惠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秋,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爆发了一场大战:曹操以七万军队大胜袁绍七十万之众,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役以后,占有冀、青、幽、并四州,雄踞河北、带甲百...  相似文献   

19.
曹操到底是依靠什么来逐鹿中原、统一北方的呢?具体说来,就是重视后勤和善用谋略,形成了以“重势、养力、固后”为主要内容的正确战争指导方略,从而在三国最初期,对各路诸侯形成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之势。  相似文献   

20.
引进国外专家学者是国际近代普遍采用的,促进本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商品竞争、科技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抓住人才谁就能称雄世界,一场围绕人才的激烈争夺,已经突破地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界线,成为全球性的行动。在世界性人才争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