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面来风     
《西藏统一战线》2010,(2):20-21
杭州市委统战部以集体“开博”形式探索网络宣传新途径 自去年以来,杭州市委统战部在“杭州统一战线”网站上开设“部长博客”、“处长博客”和“众博园”,30余名干部集体“开博”,架设与统战成员的桥梁,扩大统战宣传力度和社会影响力,收到良好效果。运作以来,不仅更新快,平均日点击率达到1000余次,而且成为杭州市统战宣传的窗口和品牌。通过“开博”,扩大了宣传面,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加强了与各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官员开博客,这个社会新现象受到热切关注。如何看待官员和博客“联姻”?有人认为,官员开博是民众与领导者直接公开地互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也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只是“作秀”,很可能因公私不分而成为昙花一现,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绝对的赞成或是反对,都有可能影响事物本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两位专家从官员和博客两种视角观察,得出了他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博客好似网民们的“自留地”,在这块完全捣于自己的网络小天地间,你可以尽情地用文字释放情感,谈论时事,宣传自己……由于开博的门槛转低,又时尚好玩,如今我国的个人博客数量已发展到3000多万。河北男孩廖亮也是博客一族,与众不同的是,写博客的他却写出了一种新潮职业博客管家,并由此从一名穷小子变成了金领老板!  相似文献   

4.
航头镇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个普通的乡镇,但网络上的名气却不小。 这里出了个“博客镇长”,开博“上海阿键”之初就暴露身份,直面网友们抛出的问题展开交流。  相似文献   

5.
博客江湖     
王磊 《传承》2009,(1):56-57
忽如一夜春风到,千家万户开博来!上网开设自己的博客成了最流行的时尚。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博客,有博客的地方就有江湖,博客就是江湖,哪一个网虫也逃离不了这个江湖。忽如一夜春风到,千家万户开博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上网开设自己的博客就成了最流行的时尚。无论男女老少,不管白领或学生,都争先恐  相似文献   

6.
郭强 《今日上海》2008,(7):16-19
这些年来,大家对“上网”一点都不陌生了。不说青年人、中年人,即便年过60步入老年队伍的人们,也上网开博,组织了“老小孩博客大赛”。看新闻、找资料、传图文、发帖子,包括通信、聊天、购物、娱乐……因为网络几乎无所小能,在许多方面的优势是任何传统方式不可企肢的,因而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上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官员博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6,(10):36-37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国外,“官员博客”已没什么稀罕。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内,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  相似文献   

8.
观点评弹     
《今日海南》2011,(7):20-21
官员“开博问政”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它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如火如荼,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动员、鼓励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开设民生博客,是因为它顺应了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9.
网友不约而同将民意和思想的“绣球”抛向了一国总理,这一让人意外的创识表达显然值得耐心咀嚼。新华社前资深记者田炳信最近在其个人博客中建议温家宝总理开博客。这篇名为《如果温总理开个博客》的文章发表后,澈起了网友的热烈反应,绝大多数网友对此建议持肯定态度,“咱老百姓就盼着跟总理零距离接触呢,总理开博客,于国于民,大大有利。”网友盼盼如是说。(3月3日新华网、《新快报》)在笔者看来,众多网友对“总理开博”  相似文献   

10.
<正>网友不约而同将民意和思想的“绣球”抛向了一国总理,这一让人意外的创识表达显然值得耐心咀嚼。新华社前资深记者田炳信最近在其个人博客中建议温家宝总理开博客。这篇名为《如果温总理开个博客》的文章发表后,澈起了网友的热烈反应,绝大多数网友对此建议持肯定态度,“咱老百姓就盼着跟总理零距离接触呢,总理开博客,于国于民,大大有利。”网友盼盼如是说。(3月3日新华网、《新快报》)在笔者看来,众多网友对“总理开博”  相似文献   

11.
你代表谁     
这件事现在已被说得很多了:有几个“国人”骑上华尔街著名的公牛拍照,被北京某电视台女主持人发现,将照片发到博客,并配以担忧国人素质的言论,引发了新一轮关于国人陋习的反思;随后有评论转引“其他国家游客也骑牛”的新发现,便又觉得“骑牛事件并没那么严重”,还有评论认为:“别人做得,我们为何做不得?”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1):98-99
2005年9月-10月,新浪的“中国首届博客大赛”、搜狐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和博客网的“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先后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诸多知名人士纷纷建立博客.与网友开放式交流。博客正在从寡众走向大众。一位国内知名博客说:“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年。”  相似文献   

13.
拥有博客就等于拥有了在网上畅所欲言的平台。就在博客越来越受到网民宠爱的当口,2005年11月2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站侵犯名誉权一案,于今年8月进行了审判。此案堪称“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14.
<正>你可以不看中国级“博事后”的“博书”,但应该看看这本地方级“博事后”的新书《我的生死记忆》。——其实我没有写“错别字”。可是当我键入“博事后”,搜索网站果然就弱智地问我“您要找的是不是:博士后”。早就“泛博客化”时代啦,你还念念不忘“博士后”呢!“博事后”是在博客上忙着“博文博事”、点击率居高难下的人。如果博主为女性,那就是更标准的“博事后”啦!譬如那美女徐静蕾,折腾“老徐的博客”,搞成“中国第一博”,还出书,封她为中国第一“博事后”,博友没意见的。可我只进入徐博客一次,博主无非小情小调,在生活流水线上过日子,那幸福生活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吃饭的烦恼     
中国重名最多50姓名公布,近30万人叫“张伟”,与“王伟”、“王芳”名列前三名 近日,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公布了“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根据此排名,“张伟”成为中国重名最多的姓名,全国共有290607人叫“张伟”。排在第二的是王伟,重名数达281568。该博客称所有的数据由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提供。  相似文献   

16.
欣悦 《青年探索》2006,(2):57-57
2005年9 ̄10月,新浪的“中国首届博客大赛”、搜狐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和博客网的“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先后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诸多知名人士纷纷建立博客,与网友开放式交流。博客正在从寡众走向大众。一位国内知名博客说:“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  相似文献   

17.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日关系目前是“政冷经热”,也有人说中日经贸关系开始出现“降温”的趋势。当前,日本政府在对华经贸关系上在打“经济牌”,其目的有些是为了抑制中国的发展,有些是为了牵制中国的外交政策。事实上,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发展已经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突出体现了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第一、中国因素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03年日本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贸易收支实现顺差274亿美元,折合为3.26万亿日元,对三地出口增加267.32亿美元,这种增量在当年日本经济2.5%的增长当中占有0.7个百分点。换句话…  相似文献   

18.
博客日志对于国人已并不陌生。从“木子美”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在网络上申请日志空间并成为博客一族。随着博客部落的日益壮大,近期的博客也出现了“新现象”:那就是博客从匿名变成实名,从平民走向名人。  相似文献   

19.
与谁为邻     
中国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传说,说孟子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的样子。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把家搬到街上。第二个居住地方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Blog(博客)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名词之一,是网络日志的简称,现已成为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的重要形式。2006年3月,笔者有幸作为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北代表团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盛会。人大代表开“博客”是今年人代会上的新鲜事,笔者也以“博客”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