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举办了东北亚新变局及其战略影响研讨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能源安全与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举办了东北亚新变局及其战略影响研讨会,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部分与会者的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和深刻变化,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国际油价高位运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和政策再度调整、新能源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资源生产和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国际油气资源竞争愈演愈烈、世界石油新版图出现、能源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加剧以及资源民族主义重新崛起等,这些都对中国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挑战和深远影响,凸显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增速较快、“走出去”战略和对外能源合作面临着诸多困境。中国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进行调整,既要有长远规划,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能源局势的急剧变化,中国能源对外依赖度与日俱增,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要切实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确保未来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必须制定正确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在国内,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加强自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战略储备,加大新能源研发力度,提倡环保生活概念。在国际,要构建多元化能源通道、丰富走出去能源投资战略、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强对我海外战略利益的保护手段等。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地区经济的高涨引起能源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中日韩三国近年来能源需求增长较快。在此情况下,开展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是促进东北亚各国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主要以双边合作为主,如日俄、韩俄、中俄双边合作,多边合作仍不明显。尽管东北亚区域内能源合作进程较为缓慢,但其前景还是比较广阔,有着较多的合作领域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为我国与东北亚国家建设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我国在建设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要坚持由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向多边的过渡;发挥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主导作用;坚持互利互赢的原则;并在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同时建立地区和平与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日本进一步强化安保战略,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司令塔”功能,完善自卫队的体制建设,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加强岛屿防卫能力,加强海洋安保能力,提升岛屿作战能力,谋求“先发制人”打击力,谋求自卫队合宪,强化日美安保同盟,扩展对外安全合作,推广“印太战略”等。日本安保战略的强化呈现否定二战后“非军事化”、追求威慑力、谋求“塑造力”等特点。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军事大国化”以及夺取地区安保主导权,适应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以及应对朝核问题与“中国威胁”等。日本强化安保战略必将对东北亚安全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日本军事能力增强,其在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框架下谋求“先发制人”的能力,将改变美日安全关系中的“矛”与“盾”格局,日本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更多的安全角色,必将影响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其次,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举措刺激朝鲜的“安全神经”,不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紧张。再次,日本在反导系统上与美国捆绑,加深地区安全困境,不利于东北亚安全互信的构建。日本应与中国一道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多做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和特质的地区新秩序是东北亚国家的当务之急。冷战遗留的僵化结构已然失去了解决东北亚复杂问题的实际效力;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构建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框架;中日韩为主体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与功能性亟待加强。构建东北亚地区新秩序须有一个综合方案:一是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二是增进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协调,促成地区信任与合作机制;三是加强文化领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有理念”的认同。在这一渐进的梯级过程中,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东北亚国家在双边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正在酝酿签订国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多边自由贸易区,政治和安全一体化也开始萌芽。相应地,东北亚国家发生了于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劳务出口的有利变化,我国及我国东北地区亦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劳务合作是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之一。东北地区应不失时机地发展对东北亚国家的劳务出口。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战略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寻求打破东北亚安全困境之道为主旨.东北亚安全困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困境、进程性困境和功能性困境.双边同盟、均势与合作安全并存是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的主要特征,东北亚相关诸国应对安全困境的战略路径以解决进程性困境为着眼点,在功能性领域着力不够,尚未从根本上触动结构性困境.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可能的路径是通过合作安全逐步确立集体安全,通过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建设促进各国的对话、协调,以制度化地推进行动议程.东北亚安全困境制约着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环境,未来中国将在东北亚和平与繁荣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日本首相小泉首次访朝,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难题上达成原则性的一致,可谓两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最近,由于受两国国内外各种问题和因素的制约,两国关系未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从而出现了不确定的局面。目前,朝美关系也未见切实改善的前景。国际社会认为,由于朝日关系的发展牵动着包括朝、日、韩、中、俄、美等国在内的许多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发展和互动,因而热切期望朝日关系进一步改善以及在将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以促进消除冷战阴影,维护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在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前提下仍然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并影响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政策的调整。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的中韩合作,对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Yu Shaohua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2010,(6):82-100
In recent years, with more challenges emerging in Northeast Asia,there have been some adverse changes in the regional security situation. Consequently, China-ROK relations have reached a critical point.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some key elements of their ties. The security factor is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bilateral relations whil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still exist in their security relations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 To continue advancing China-ROK strategic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各国能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随着中、日、韩能源需求量的激增和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东南亚各国在东亚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截至 2 0 0 2年底 ,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已经成为中、日、韩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① 由于东南亚各国能源状况不同 ,各国能源安全战略也互有差异。一、东盟能源安全战略基于共同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东盟组织早在 1980年就开始探讨能源安全议题 ,至今已召开 2 1次“东盟能源部长会议”(从第 13届开始称现名 ) ,初步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能源安全战略。1、注重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2 0 0 3年 7月 3日 ,东盟国家第 2 1届能源… 相似文献
16.
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实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国际舆论认为,日本战后战犯政治的延续,追求经济景气的诱惑,联合国撤除敌国条款后摘帽心理的膨胀,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鼓动,是安倍政府敢于搅动东北亚局势的主要原因。一旦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修宪成功,日本就有可能再次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发生新的分化组合,中日俄三强关系的重构同处于美国霸权辐射的历史时空中,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易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一超三强的特点为超级大国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美国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和维护霸权,进行了联日制华、牵制俄国和打压朝鲜的战略布局。美日强强联合催生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因而陷入结构性困境,建构均势安全是21世纪前期实现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可持续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论坛》2016,(3)
2016年伊始,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扩大,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出现痉挛性紧张,东北亚安全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270号决议能否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难以预料,而美国欲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则遭到中俄坚决反对,东北亚安全与地缘政治格局增加了新的复杂性与变数。朝核问题的关键是美朝双方都坚信只有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军事威慑力量才能获取本国的安全。然而,这种相同思维逻辑事实上已导致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努力屡受挫折,一旦发生战争将是整个朝鲜民族的一场浩劫。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有关各国应该树立可持续安全观,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在东北亚构筑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或许才是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一系列新动态,中国安全利益面临着种种来自地区层面的现实威胁与挑战。美国在亚太实施“再平衡”战略,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根本安全挑战。持续升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直接安全挑战。依旧严峻的朝鲜半岛局势,则是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的间接安全挑战。面对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化解风险,稳定周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