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与实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已经确立,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宣誓制度的呼声此起彼伏。而要探索建立证人作证宣誓制度,就有必要系统了解其产生的基础与发展完善的脉络。前些年,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就建立证人作证宣誓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详细了解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实际运行情况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誓制度作为世界普遍确认的宪政制度,具有丰富的域外经验和中国实践。宪法宣誓制度的中国构建的理论基础在于宪法授权理论和人民主权理论,实践基础在于尊重宪法的需要和坚持依宪治国。宪法宣誓制度兼具仪式化和法律化双重功能。当务之急是要精心设计、规范构建出中国特色的宪法宣誓制度。  相似文献   

3.
证人宣誓制度在西方国家诉讼制度中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诉讼实践也表明该制度对证人真实作证有着良好的客观效果,基于这一客观事实,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国家的证人宣誓制度具有较高效力的成因,以期对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我国证人宣誓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作更深层次的分析。从而使我国证人宣誓制度能发挥更高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在举证责任分担、防止“诉讼突袭”和证人作证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设立举证时限制度以防止“诉讼突袭”、完善证人作证制度以促进证人积极参与庭审活动,是完善我国举证责任制度、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证人宣誓制度要求证人基于正义理念,忠于事实和法律,向法庭道出真情。它追求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是心理学原理在诉讼中的应用,而不是唯心主义的东西。证人宣誓有助于减轻证人不愿作证的心理负担,增强其说明事实真相的勇气与能力,打消证人作伪证的侥幸念头,端正依法作证思想。它的推行将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正义感,强化人们的责任意识,纠正偏隘的法律价值取向,对推进法治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其立法设计与司法操作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6.
控辩式刑事诉讼得以正常进行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证人出庭作证。但是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 ,证人出庭难、证人不出庭的现象十分普遍。设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 ,建立证人宣誓制度 ,赋予特定的证人拒绝作证权 ,完善证人保护制度等 ,既可以构建完善的刑事证人制度 ,也有助于解决证人出庭问题 ,促进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证人宣誓制度在诉讼制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程序性法律都保留了经过进化了的宣誓制度。宣誓制度不仅有利于增强法庭的庄重,明确作证义务以及法律责任,而且宣誓制度对于民众的法律归属感、认同感以至法律信仰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存在宣誓制度建立的基础,在充分考虑本土化的条件下可以对这一制度进行"嫁接",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宣誓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具有明显的伦理基础,表现为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具有功利性和证人作证行为本身存在着利弊权衡.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缺乏伦理思辨,对人性考量不足、对德性制约欠缺以及权力与义务的脱节.完善我国的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应建立起证人拒证权制度、证人强制作证制度、证人道德制约制度、证人出庭作证保护制度和证人出庭作证经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拒证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妨碍了诉讼目的实现.应在借鉴国外立法及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通过立法对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规定,建立诸如证人法律保护、证人出庭经济补偿、证人作证豁免权、证人宣誓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司法机关的一项权力,污点证人作证豁免与辩诉交易制度、拒绝作证权等相关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在中国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不仅有现实的需要,而且已经具备了相关的价值理念和法律政策基础。因此,中国应当借鉴国外关于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规定,立足中国现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并通过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污点证人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警察宣誓制度建立已有十年,在誓词内容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程序设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立法机关及时完善我国警察宣誓制度程序上的不足,明确宣誓的组织机关和宣誓时间;建立严格的见证人制度;订立宣誓书和进行宣誓仪式的全程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12.
证据开示是英美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概念,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证据开示制度,但是已经将国外证据开示制度的一些合理、成熟的规定逐步运用到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之中。我国现行证据开示相关规定存在一些问题及弊端,刑事诉讼立法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状,确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尚处于一个较薄弱阶段,法律缺乏详细规定,仅有的少数几个涉及到证据的条款分散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因而实际工作中不得不照抄比较完善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复议作为区别于行政诉讼的救济和监督体制效能的发挥,也不利于整个行政程序法证据制度的建设,亟待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杨立新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始研究侵权法的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当代侵权法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为中国侵权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和《侵权责任法》的起草立下了汗马功劳。杨立新教授的侵权法思想不但具有本土性和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侵权法体系化展开和类型化研究的结合。杨立新教授的侵权法思想主要分为侵权责任构成论、侵权行为类型论、侵权责任形态论和侵权损害赔偿论四个方面。在民法典中侵权法独立成编思想指引下,杨立新教授的侵权法思想具有一定的立法主导性。《侵权责任法》最终吸收了大量杨立新教授的研究成果和立法建议稿内容。  相似文献   

15.
行贿人的证言在受贿案件的证据体系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旦行贿人翻证,与其证言相关的犯罪事实极有可能因无法做到“供证一致”而难以被认定。基于避免惩处危险、维护人际关系、平衡个体情感等特殊因素的考量,行贿人证言的稳定性相对较弱,其往往围绕案件的构成要件事实和取证程序等进行翻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诉讼制度,但同时也给司法机关应对行贿人的翻证问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此,可从具体操作和制度设计两个层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尽管许多人相信,法治就是排斥和摈弃人的所有意志,但实际上,人的意志可以划分为恣肆的意志和非恣肆的意志,而只有恣肆的意志才是与法治相悖的。具体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法治关注的焦点不是它的范围或程度,而是它的性质。然而,“电脑量刑”背后的法治观却是对这一法治观念的背离。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层面上首次对行政执法证据司法化予以肯定,但是行政执法证据如何向刑事司法证据合理转化,转化后司法机关如何使用,以及证明效力的延续性等我国法律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文章分析了行政执法证据向刑事司法证据转化的必要性和证据转化的种类、方法、规则等,并提出对司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的证据转化制度。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公众对错案的关注与质疑,公安机关不仅是纠正错案、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更应当反思刑事错案的成因。侦查阶段应强化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意识,强化取证、确保队伍执法素质提升,强化走访、确保言词证据真实,完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细化监督、动态监控确保执法监督最大化,切实通过制度完善、程序遵循等保证执法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一的成文法体制,法律以成文法的形式体现出来。成文法体制有其优点,其法律规范系统、集中,便于学习、掌握和运用,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无论立法如何成熟和发达。成文法都无法将所需要调整的问题完全囊括其中,而相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其滞后性的问题更是难以克服。笔者认为,我国适当引进判例法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发生了一些暴力袭警事件,不仅严重伤害了警察的身体健康,更是对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的挑战,也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挑衅和践踏。随着袭警事件的凸显,有些学者在分析原因时认为,袭警事件频发与公安机关推出的“人性化”执法有关,应当叫停人性化执法。其实,正当的警察人性化执法非但不是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反而是消减袭警案件发生的一项有效举措。当前,警察人性化执法之所以引起争议,并非其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因此,应当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完善警察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