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出发,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中描写的生态学情节,反映在《补天》、《理水》、《奔月》、《非攻》等作品中,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与治理的、有生态平衡的、有制止战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了鲁迅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就把视角投向生态环境的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2.
陶陶 《理论月刊》2007,(4):152-154
金圣叹的创作理论观念和创作心理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的评价过程之中,他对《水浒》的内容的评价并不是判断为“反动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真正的隐曲的包装方式,肯定了它的进步思想价值。对小说的本体艺术研究善于从艺术心理角度去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表现了一个小说理论家独到的批评视野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3.
“看/被看”成为鲁迅作品中具有原型意味的场景与促成他“文学的自觉”之契机的“幻灯片事件”有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对这一事件的解读由于立足于启蒙视角,有意无意地遮蔽了鲁迅及其创作的复杂性。本文围绕“看/被看”的视觉框架,在研究者从影像叙事的角度思考的基础上,对鲁迅创作中视觉因素的作用进行进一步挖掘,认为鲁迅早年的视觉经验在强化其创作启蒙批判性的同时亦使写作者陷入一种难于解脱的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4.
谢稚 《理论月刊》2007,1(1):122-124
本文通过对《伤逝》的分析,指出“五四”落潮后鲁迅小说创作中强烈的文化生命意识。对鲁迅的思想情感、生命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鲁迅早期思想之一斑──释《破恶声论》吴二持收入《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的《破恶声论》,是体现鲁迅早期文化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最初发表于1908年12月5日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河南》月刊第8期,署名“迅行”。由于散佚,1938年许广平编定《集外集拾...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萧老遗稿的过程中,一篇《“祖国之恋”放歌》是他写好后未曾示人的原作。看着那最普通、粗糙并有些泛黄的七页白纸上熟悉的笔迹,和铿锵作响的真情诗句,一股热流,在我的胸中涌动。  说到萧军,凡年纪稍长些的人,不知道他“大名”的大概不多。在中国的“文坛”,他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了——他是鲁迅先生的学生,鲁迅器重他,光给他写的信就有五十几封;还亲自为他的成名作《八月的乡村》作“序”,适时地将这部“于‘心的征服’有碍”的小说介绍到国际;鲁迅先生以《三月的租界》为题的一篇檄文,痛斥了“狄克”之流对这部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李敏霞 《前沿》2008,(12):178-184
《故事新编》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表征,通过《故事新编》在文本的互文性、独特的时空观和通俗化方面的现代文化意义阐释,显示出《故事新编》与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的惊人暗合,体现了《故事新编》超越时空的划时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同时参与了现代世界的广泛联系之中。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中国人民为求得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此相适应,我国文化思想界产生了中外文化思想的冲突。就在这一文化背景上出现了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所总结的三种不同的思想潮流。一是复古,即以“尸祝往时,安弱守雌,不求更  相似文献   

9.
卡尔维诺是一位深受民间文学影响的意大利作家,他对民间文学的理解及运用有独到之处,这集中体现在他早期搜集整理的《意大利童话》中。从这部作品看,卡尔维诺认同民间文学采集过程中的忠实记录原则,重视童话在区域上呈现的多样性,强调故事讲述者的作用,这些都是对民间文学的科学认识。不仅如此,他在《意大利童话》编撰过程中形成的民间文学思想,对他日后的小说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说他在一九一八年之所以开始写小说,是由于他对热情者们的同感,“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他把自己从事的文学事业叫做“遵命文学”,他说:“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近年来,有人在评价鲁迅时,硬说鲁迅的“遵命文学”是遵早期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命。说他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提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驱者”政治号召的一种呼应。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新青年》中的鲁迅 ,以其独特的笔致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极为淋漓峻急地抨击 ,充分表达了深谙旧世界“黑暗”而又不甘“绝望”的“过来人”的沉郁与幽愤 ;鼓吹思想文化革命锻造国民精神 ,是《新青年》中鲁迅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12.
1927年1月,鲁迅在《莽原》杂志发表一篇故事新编——《奔月》,大意是:羿的箭法太精,把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等美味差不多都射光了,渐渐无以为食,只得射些乌鸦来做炸酱面吃。其妻嫦娥受不了这份清苦,偷吃了道士送给羿的仙丹,飞上月宫去了。 鲁迅先生翻新这传说的用意何在?笔者不曾考证,但总觉得他有些神,仿佛预知身后人类将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复杂的鲁迅现象不仅是文学历史现象,而且是不断被现实影响也在影响现实的思想文化现象。有些青年作家或说鲁迅“他离我们挺远的,没有指导意义”,或说“我离他太远,不可想象”①,倒也尚未成文。成文后发表的《远去的鲁迅》则表达了老年学者的观点,其忧思虽令人有某些同感,却也不尽以为然。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海内外一度对新儒学的呼唤声中,在迈向21世纪之际,鲁迅“远去”了吗?  诚如《远去的鲁迅》作者所言,“从时间的观念看,鲁迅的生命实体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确实是“无论是谁都必须承认的事实”②。文化巨人鲁…  相似文献   

14.
<正>《加略人犹大的故事》是一个基督教家庭出身,经过"红色经典"洗礼,思想、知识和情感日增激进,渴望展开行动却不可得,以至充满激忿地挣扎着的、廿四岁的、刚刚结束"生命中的第一个青春"的爱恋的左翼青年,师从鲁迅"故事新编"的叙述方法,"充满创造和审美的"改写《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为走向背叛的革命者的故事。论文指出,青年陈映真以此"抒泄"追求左翼理想的"焦虑和孤独",从而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中华小说界》1914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树人”的小说《玻璃神》,其主题是表现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慈悲观念。该小说于1976年被发现时,日本和中国的几位学者围绕它是否是鲁迅的早期佚作展开过讨论,出现相反的两种意见,意见分歧的一大根源在于如何看待鲁迅对佛教的态度和作为,否定者的主要论据就是鲁迅对佛教一贯持批判态度,不可能写“亲佛”的小说。但事实上,鲁迅对佛教文化有过持久而热忱的关注;他的大苦恼、大悲悯、大智慧、大无畏的人格精神也深受佛教文化中相应成分的影响熏浸;佛教文化的积淀还经常在鲁迅的艺术思维中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因为《玻璃神》“亲佛”而否认鲁迅对它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6.
否定     
冯至,一个被鲁迅称作“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上世纪四十年代创作的《十四行诗集》是中国现代主义沉思诗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的心和鲁迅是相通的。的确,毛泽东最了解鲁迅。不论在鲁迅生前或者逝世以后,他对鲁迅的生平、思想和著作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论鲁迅》、《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光辉著作中,对鲁迅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科学的论断,对鲁迅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张海鹏 《前沿》2008,(12):175-177
鲁迅小说创作明显受到了中外古典游记小说的影响,在其《呐喊》和《彷徨》中的诸多篇目中都采用了游记叙事结构。鲁迅的游记小说大致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故乡之旅,第二类是城镇之旅,第三类是街道之旅。这不同的旅程都具有高度的象征性,从中都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及其国民根性的缩影。同时,鲁迅的游记小说还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在讲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也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相互渗透、影响,既揭示了“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又表现了对现代中国人(包括自己)的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19.
欧阳健同志《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一文(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均引自此文),主要论点是:“鲁迅关于《水浒》所写的是‘侠之流’的‘强盗’,《水浒》供市井细民‘娱心’,‘为市井细民写心’的论述,是鲁迅论述《水浒》的精粹所在,又是被掩盖、被歪曲得最严重的部分。”笔者认为,所谓《水浒》“强盗”说、“娱心”说、“写心”说(作者还说鲁迅认为后两说是《水浒》的创作动机)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杨小楼丹心映舞台菊圃拾英“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据了我国东北三省,使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剧宗师”杨小楼怀着满腔义愤,于1933年排演了《坛山谷》、《甘宁百骑劫魏营》等剧,宣传抗战救国思想。《坛山谷》写三国后期蜀将姜维抗击曹兵的故事。排演前,他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