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革新的进程越南经济革新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初,越南在世界经济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开始实行尝试性革新。1980年下半年,开始在海防市郊搞“水稻联产承包到组到人”的革新试点,1981年1月越共颁布10O号决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业承包制。同时在工业方面逐步推行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政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松绑”措施。到1985年又进行了物价、工资、货币革新,但由于革新措施不配套,非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市场混乱,出现恶性通货膨胀。1986年越南通胀率高达587%。1986年12月,越共“六大”通过了在整个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2.
越南于1976年统一后,为了引进外国资本和外国技术,曾于1977年颁布并实施了越南的第一个外资投资法案,但并未能取得大量引进外资投资的效果,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1)越南国内经济形势趋于恶化;(2)当时的越南经济基本上仍然依附于苏联的经济体制,西方国家不愿向越南投资;(3)1977年的“外资投资法案”并不开放,对外资投资的限制甚严。1986年12月越共六大决定实施经济改革与经济开放的方针,作为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1987年底越南政府制订并颁布了“新外资投资法案”,这是一部较为开放的、对外资投资…  相似文献   

3.
印度2001年新竞争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 196 9年颁布的《垄断与限制性贸易行为法》已不适应印度经济的发展需要 ,印度政府于 2 0 0 1年 7月颁布了新的竞争法 ,主要内容包括竞争法的目的和任务 ,对限制竞争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企业合并的法律规制 ,以及印度竞争委员会的建立、组成、权限等有关规定 ,这些规定对印度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4.
越南经济又艰难地度过了1983年。一年来,越南当局对经济情况的报道,没有象越共“五大”前后那样自吹自擂了。但它仍然认为,1983年的经济和过去两年一样,“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相反,外国舆论却认为,一九八三年的越南经济,“只不过又是景况不好的十二个月而已”。究竟这一年来越南经济状况如何,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对出口、国内外投资、货币兑换率及国际结算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持越南较好的投资环境,越南政府两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增强越南的投资竞争力。 越南采取的新政策、新办法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1、保证投资政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如新的法律规定与原获批投资项目合同规定相冲突,且新法规对外国投资企业利益构成损害的,则仍以原法律规定为准。这些新规定颁布后将对外资企业更有利,外资企业获得投资许可证后,可以视情况调整企业的营运工作,以便充分享受更为优惠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越共党章第二十条规定:除特殊情况以外,全国党代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但由于种种原因,越共“五大”未能在1980年底举行。1981年11月四届十中全会决定于1982年3月召开“五大”。越共“五大”为何一再推迟?越共“五大”人事变动说明了什么?下面略加剖析。  相似文献   

7.
2012年朝鲜的新任领导人金正恩上任后,朝鲜出台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在原有四个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又先后设立了26个经济开发区,颁布和补充修订了相关招商引资法律法规,在关税、税收、金融等方面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明确了鼓励外资投资领域,借此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东北亚论坛》继2014年第1期刊登"朝鲜学者纵论朝鲜经济走势(笔谈)"之后,时隔两年,我们再次邀约朝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学院和法学院的多位学者就朝鲜当前经济发展实施的具体政策法规进行详细阐释与分析,从而了解新形势下朝鲜经济新成就,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越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革新开放的新时期 ,随着国内政治与社会经济政策的变革而不断调整和重构其外交战略。先是10年调整 ,越南外交奉行“增加朋友 ,减少敌人”的政策 ,到1995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基本实现了“开放、多样化、多边化”的目标。从1996年越共八大开始对外交战略在新的较大的空间进行了重新构建 ,2001年初召开的越共九大确定了越南外交的新战略。一、越南外交战略的逐步调整胡志明逝世后 ,越南曾一度实行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战略 ,并维持其印支三国特殊关系。1980年召开的越共五大集中体现了其一…  相似文献   

9.
越南的经济社会危机发生在70年代末,并延至整个80年代。但越共“六大”以来,特别是“七大”后,其革新事业取得了重要的初步成绩: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日益提高,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好转,越共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因此,越共“八大”报告对“七大”中期会议认定的“革新事业已取得十分重要的初步成绩,但仍未摆脱经济社会危机”的结论做了重要修改,认为越南“已经摆脱了经济社会危机,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太稳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2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越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自越共“四大”和“五大”以来经济路线、政策的严重失误和越南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进行反思,并决定从1986年到1990年期间重新安排生产结构,调整投资结构,以求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促进粮食、食品,日用消费品和出口产品的生产,这就是越共‘六大’提出的“四·五”计划期间的经济计划三大任务。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指出:“关于粮食、食品:要保证全社会拥有足够的粮食可吃并有所储备,稳定地提供必需的食品。粮食、食品的消费量必须保证  相似文献   

11.
1986年越共“六大”后,越南开始迈进了改革时期。经过十年的改革开放,越南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越南有必要好好地进行总结,以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1986年越共“六大”提出了革新开放的路线。10年来,特别是后5年来,越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这个基础上,1996年6月越共“八大”进一步提出了越南在2020年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宏图,必须先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革新十年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越南的电信业是搞得最成功的一个行业。目前,越南电信业的发展速度高居世界第二位。这为越南21世纪经济腾飞带来了更大的希望。本文打算对90年代越南电信业的发展作一些介绍和分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越共“十大”将于2006年上半年举行,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越共九届中央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月18日结束,进一步完善了越共九届中央向越共“十大”作的政治报告草案等文件,同时会议对越共“十大”的人事问题作了重要安排,确定了会议的任务和议程,明确越共“十大”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2月15日,越南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终于在内外交困的境况下召开了。越南人民期望大会能改变使越南蒙受苦难的政策,但会议的结果却使人们大失所望。在越共“六大”会上,尽管越南领导人举起“改革”的旗帜,在某些方面的政策和做法有所改变。但是,导致越南经济严重恶化,在国际上处境孤立的基本政策,即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并没有改变。越共“六大”的政治报告中说:“我党深刻认为,发展和巩固印度支那三国的特殊关系”是“三国和三个兄弟民族的生死攸关和发展的规律。”①这同黎笋在越共“五大”会上讲的没有两榉,那时黎笋说:“越南——老挝——柬埔寨的特殊关系是三国革命的一个发展规律,对三个民族的命运有着生死攸关的意义。”②而且要世世代代保持、不  相似文献   

15.
黎笋集团对一九八二年颇寄厚望。三月份,召开了一再延迟的越共“五大”,决定了“新形势下”的内外大政方针。随后,大造声势,猛抓经济,调整人事,整饬政令,声言要在各方面促成“强有力的转变”。但纵观全年,除农业和一些经济部门稍有起色以外,整个政治、经济形势仍未有多大改观,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依然无法摆脱,困难重重。越共“五大”路线实质上是失败了的“四大”路线的翻版。对外,继续顽固坚持地区霸权主义立场,联苏、反华、侵柬、控老,威胁东南亚;对内,巩固黎笋集团的地位,强化专政机器,同时,调整经济,放宽政策,试图缓和矛盾,摆脱困境,为其扩张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所谓“消极现象”,是近年来越共对其党内和社会上各种丑恶、落后现象的统称。众所周知,越共领导一贯讳疾忌医,打肿脸充胖子,竭力粉饰自己。公开承认越南有“消极现象”,尽管略嫌“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对越共领导来说,毕竟是一个“奇迹”。笔者留心观察,越共对“消极现象”的批评,一开始是躲躲闪闪,欲言又止的,只是近两年来才变得声色俱厉,口诛笔伐。可见此事非同小可,值得研究。笔者根据手头掌握的越报资料,试作浅述。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一直是越南的一个大问题,越共“五大”以后,当局把发展农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首要战略任务,把粮食生产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粮食产量逐年略有增长。本文就两年来的粮食生产状况略作阐述。 1983年粮食略有增长但困境仍未摆脱  相似文献   

18.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公企改革成效突出,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如颁布新法、改革态度坚决、民营化力度大、“体内改革”成果显著等。这些经验对推进我国及辽宁省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为确保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确立新的国有企业观,把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作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加速国有企业组织规模两级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一、股份制改革主张的提出 80年代初期,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都由于机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或盲目效仿原苏联的集中计划模式而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管理落后、产销脱节、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的通病。越南也不例外,该国第二个五年计划(1976—1980)的实施结果是“主要指标一项也没有完成”。在此形势下,越南政府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其中一个方面。 1981年,越南政府颁布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财政自主权的第25号决议,决定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改革国有企业。1982年2月,又颁布了进一步落实25号决议的第145号决议。此后,越南还出台了很多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减少对国有企业财政拨款的政策,但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主张,是在越共“六大”召开后的1987年11月才由该国部长会议在其第217号决议中明确提出来的。特别是1990—1991年期间,苏联和东欧各国相继瓦解,它们停止了对越南的经济援助。为了生存,越南政府不得不采取果断  相似文献   

20.
齐欢 《东南亚》2011,(3):45-49
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的社会现代化稳步推进。越共“六大”提出“以民为本”的社会发展思想,加快了社会现代化进程。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加快的需要,从“七大”到“十一大”,越共逐步完善了“民富国强、民主、社会公平、文明”的社会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加快公民社会的建设,越共“十一大”出台了《2011年至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深入推进国民教育体制改革;坚持人力资源发展与高科技应用相结合和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两大战略目标。构建社会民生和社会福利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定向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