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输毒品罪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输毒品是指在一个法域内 ,行为人以流通毒品为目的 ,认识到是毒品但不明知毒品的用途 ,采用各种方式流通毒品 ,并不根据自己的意志使毒品流通于不同的控制者。帮助吸毒者运输、转移毒品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行为人携带枪支运输毒品的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输毒品的行为往往是其他毒品犯罪的辅助行为,运输毒品罪往往与其他毒品犯罪存在交叉和竞合.认定行为人是否成立运输毒品罪,必须认识到运输毒品行为的本质--在国(边)境内,转移明知的毒品的地理位置.运输方式的不同,影响着该罪的既未遂形态.本罪与转移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3.
运输毒品罪的法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输毒品的行为往往是其他毒品犯罪的辅助行为,运输毒品罪往往与其他毒品犯罪交叉和竞合。为了更准确地定罪,必须认识到运输行为的本质是:在国(边)境内,转移明知的毒品的地理位置。对于该罪的既未遂形态,应当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分别认定;与转移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别必须依赖于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运输毒品罪与走私毒品罪的根本区别在于移动毒品的地理位置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运输毒品罪是我国刑法处罚较重的罪名之一 ,因为我国将运输毒品作为独立的罪名予以规定 ,这一规定 ,对切断毒品从生产到交易再到消费的联系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 ,在实践中 ,司法部门对运输毒品罪的犯罪形态认识不统一 ,处罚存在多样性 ,严重影响了刑法公正统一适用 ,有必要对运输毒品罪的既遂、未遂和毒品的运输方式进行探讨进而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5.
运输毒品行为具有独立性,其在行为方式上体现的社会危害性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有明显差异.因此,不宜将运输毒品和走私、贩卖、制造毒品规定在一个选择性罪名中.运输毒品行为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运输毒品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这不仅符合量刑规范化的要求,而且也是刑法罪刑均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运输毒品犯罪适用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输毒品罪既、未遂的认定,应区分两种情况.其一,误把假毒品当作真毒品予以运输的,应以运输毒品罪未遂论处;在真毒品中掺杂使假后予以运输的,应以运输毒品罪既遂论处;其二,明知是毒品而予以运输的,只要开始起运,即应以运输毒品罪既遂论处.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 ,吸毒者异地购买毒品在运输途中被查获的案例很多。笔者认为 ,吸毒者携带毒品运输的行为应当以运输毒品罪处罚。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运输毒品罪是一般主体 ,吸毒者亦符合运输毒品罪的主体构成要件。对此 ,本文不作讨论。2 .对运输毒品罪的主观故意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中争议尤其激烈。有观点认为 ,行为人明知是毒品 ,而为牟取暴利而运输的才构成运输毒品罪。① 也有观点认为 ,从立法意图看 ,行为人主观上即使明知是毒品也未必构成运输毒品罪。因为 ,该罪归责的主观根据 ,不仅包括行为人对毒品的存在有所认识 ,此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认…  相似文献   

8.
关于毒品犯罪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予以完善。一方面,应对相关罪名进行废、立或修改:(1)运输毒品罪应取消,对帮助走私、贩卖、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运输的行为人应以该罪的从犯论处;(2)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罪应增设为非法持有毒品犯罪分子而窝藏、转移、隐瞒毒品的行为方式;(3)应增设非法制造、运输制毒物品罪;(4)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之欺骗吸毒行为应归入强迫他人吸毒罪。另一方面,刑法第356条应取消,在刑法总则中增设毒品犯罪累犯。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活动的特点及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毒品犯罪活动的特点及新动向包括:毒品犯罪成员构成复杂,且以外省籍贯居多,并呈现出有组织发展趋势;毒品犯罪活动地域性特征显著;毒品运输方式多样化;"外流贩毒"情况突出;武装贩毒大量存在,禁毒执法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
在运输毒品罪的死刑适用问题上,《武汉会议纪要》延续《大连会议纪要》精神,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相冲突;对受雇参与运输毒品的行为人适用死刑仍然过重;对运输新类型、混合型毒品的情形适用死刑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中的刑法明确性原则。严打运输毒品罪、尤其是对之适用死刑,并不符合毒品犯罪的生成机理。同时,单纯运输毒品行为所造成的法益侵害结果并非"罪行极其严重",对之适用死刑明显违背罪刑相当原则。并且,对运输毒品罪适用死刑明显不符合司法上逐步废除死刑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严格限制并尽快废止运输毒品罪的死刑。在限制乃至废止运输毒品罪死刑的路径上,首先要明确运输毒品罪死刑的适用对象;然后,从解释论的角度重新诠释刑法第48条第1款中的"死刑"与"罪行极其严重";最后,提倡在司法上尽量通过死刑的替代措施分担运输毒品罪的死刑。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毒品集散和中转的成因:1.特殊的地缘.2.便捷发达的交通条件,使昆明成为了毒品过境贩运的必经地.3.吸毒人数基数大,毒品消费市场相对稳定.4.近年来昆明市各类毒品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外省籍、外国籍人员赴滇贩毒增多.  相似文献   

12.
毒品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犯罪行为模式——贩毒集团的运行情况、被利用贩毒的人骡和被排斥的业余贩毒者。因此,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锋芒要始终对准境内外毒枭、贩毒集团和职业毒贩。  相似文献   

13.
一本通讯录、一部手机也许并不引人注意 ,但如果是吸、贩毒人员的通讯录、固定电话、手机 ,里面却记载着丰富的犯罪情报信息。为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摸清毒贩精心构筑的贩毒网络 ,了解吸毒人员的社会交际关系网 ,公安机关应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 ,将这些数据资料录入 ,并以此为平台 ,构建具有禁毒部门特色的情报信息资料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思茅市,长期以来遭受境外毒品的侵害,是一个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一,毒品犯罪问题主要表现为走私、运输、买卖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贩卖易制毒化学品,其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就是贩毒(海洛因、鸦片为最多)。其二,主要特点为:贩毒手段相对简单;每次贩毒数量少、频率高;熟人熟地熟情况;文化素质较低,因贫穷而贩毒,一般情况下不离开本地;受雇于老板只赚取“运费”,以贩养吸直接参与贩毒,等等。其三,治理对策;针对本地实际禁毒工作要常抓不懈;重视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四禁”并举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运输毒品与贩卖毒品同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运输毒品的行为人绝大多数在被抓获以后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怎样判定行为人的"明知",就成为办理此类案件的重要乃至关键环节。文章根据刑法理论,结合司法实践,对运输毒品犯罪中的推定明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毒品案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2000年达到顶峰,2001年以后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毒品案件逐年下降,但形势依然严峻,纵观毒品问题蔓延和发展的过程不外乎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新形势下甘肃省毒品问题形成的原因,探索治理对策对于解决该地区乃至全国的毒品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零星贩毒活动是吸毒者获取毒品的主要途径,也是禁吸戒毒难以巩固,复吸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禁毒法>的实施,针对特殊群体探索公共管理框架下的关爱矫治复模式刻不容缓.德宏州盈江、陇川、瑞丽等县(市)在该问题上进行了探索,为治理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人员的吸贩毒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是当前公安禁毒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它的重点在于抓获毒枭,实现控制下的交付,并采取金融调查的方法,同时,通过区域禁毒协作是必要的。抓获毒枭可使整个毒品犯罪组织坍塌;控制下交付可将毒贩一网打尽;金融调查,收缴毒资可发现线索、釜底抽薪;区域协作可对跨区毒贩组织形成威慑。  相似文献   

19.
浅谈当前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击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是压缩吸贩毒空间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蔓延速度快、毒品种类新型化、毒品来源多样化、吸毒人员以青少年为主、容留场所具备高度组织性和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给公安机关打击容留吸毒犯罪带来很大困难,结合深圳市近年来的实践做法,以"重典治乱"为中心思想,在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创新打击手段,广泛开展宣传,以解决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集中全省禁毒力量 加强堵源截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贾春旺部长给云南禁毒的任务是“四禁并举 ,堵源为上”。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境外毒品渗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1、转变作战思想 ,树立打团伙、追逃犯、抓毒枭 ,打缉毒大战役的思想 ;2、建立情报集中机制 ;3、实现警力集中机制 ;4、实行协作办案机制 ;5、强化公开查缉机制 ;6、抓机遇 ,变思想 ,增强禁毒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