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要实现长期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实现法治化发展,必须依照法治的精神和原则以及法律的具体规则进行运作,这不仅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视域下,要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必须不断推进党的领导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水平。探究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理论逻辑,从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等来把握其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进而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推进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高度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揭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逻辑,郑重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目标,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无疑具...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4,(31):24-25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是在面临外部现代化挑战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的。在它的初级阶段,政府充当着现代化推进者的角色。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可以而且需要采用借鉴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已有成果,以加快现代化的进程。由于它采取“揽子解决”的办法试图作全面推进,因此导致现代化过程中所特有的错位、失衡现象和两难窘境。所谓“借位”是指早发内生型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党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依法治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的法治历程有力印证了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法治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实现了法治建设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法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发挥试点在法治建设与改革中的价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我完善,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韩永生 《理论月刊》2002,2(3):45-47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因此,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重大任务之一。依法治国作为新时期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定下来,是我国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也还不够健全。因此,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  相似文献   

11.
谢松保 《政策》2005,(4):33-34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标志着我国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日益加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当前,认真研究在法治化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保证,是有效维护人民法治利益、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有序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的根本保证,是有效抵御法治西化思潮侵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于承良 《理论月刊》2004,(11):52-53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法治化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路径。实现政治法治化,需要处理好党与法、权与法、民与官等方面的关系,加强制度规范的建设,在全民中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14,(11):5-5
“法者,治之端也。”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制定我国政党法加强和规范党的领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范围看,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本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各国以宪法形式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1982年宪法亦不例外.1997年,党中央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并载入宪法,但规定过于原则.建议制定政党法,明确规定党的性质、地位等问题,以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和目标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中,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我国,能否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能否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国际发展理论的研究,将“现代化”的概念内涵确认为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大子系统在内的全面系统工程(大科学的现代化涵于这一系统工程的各个因素之中);而依据一个国家现代化起始的时间以及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因素,又将目前所有卷人现代化这一浪潮的国家分为两大类型,即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以英国、法国等部分西欧国家和美国为代表。其明显特点有二:第一,现代化开始的时间都较早;第二,其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力量和现代性因素最初的来源,均来自于本社会内部,在这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1,(9)
正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20.
孙肖远 《群众》2014,(12):6-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此基础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衔接,决定了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一样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的特征。深刻认识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