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次世博会上,苏州作为“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范本成功人选城市最佳实践区。而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同苏州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被誉为“苏州古城保护的样本”。乎江历史街区总规划师阮仪三说:“中国的古城保护,要看苏州;苏州的街区保护,要看平江路。”  相似文献   

2.
李冀平 《政协天地》2013,(11):18-20
泉州在义化部今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人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魅力     
文化的魅力肖静我在苏州最早认识的“老外”是加拿大的爱玛女士,第一次见到她,她就告诉我她热爱中国的文化,她是冲苏州的文化而来。一到中国,她就浏览了苏州所有的园林,其中有几个园林的名字我这个“老苏州”还没有听说过。她说,苏州不能去和国外比高楼、比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4.
一、崛起的苏州 2004年中央电视台评选苏州市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其颁奖词对苏州做了这样描述:“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  相似文献   

5.
曹琪 《今日上海》2008,(1):10-12
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随着这条横贯上海东西向的古老河流日渐“清活”,也开始了人们对于她的另一番畅想。历史毋须重演,却亟待传承。苏州河作为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她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以及中国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承载了上海工业发展一百多年来的荣辱变迁,她是近现代上海工业发展史的缩影,也是展现上海城市和经济发展百年巨变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方文浜 《群众》2022,(7):28-29
<正>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近40年来,苏州获得中国首个“李光耀世界城市奖”,被授予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平江路、山塘街入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  相似文献   

7.
蒋献忠 《群众》2023,(6):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苏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苏州商贸业最发达地区之一,姑苏区着力加快消费升级、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发出最强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姑苏区是苏州的政治、教育、文化和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8.
李灿 《半月谈》2004,(3):21-25
苏州被誉为中国城市中的“赶超明星”、“全能选手”: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位居全国城市第五位;荣获了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国家级先进称号。放眼全国数百座大中城市,苏州的发展之所以既快又稳,秘诀就在于苏州走的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国洪河 《世纪行》2007,(12):32-33
古老的汉正街作为汉口的“城市之根”、“商业之魂”、“文化之源”,其独特的禀赋、繁荣的商贸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交融.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凝聚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汉正文化。她既是城市的灵魂和内涵。也是城市的品格和形象,更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曹琪 《今日上海》2013,(7):54-55
在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里,除了悄,哨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淡淡粽香外,划龙舟、赛龙舟也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传统节庆活动。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龙舟文化集聚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协作性于一身,自古便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在民间深受欢迎,并迅速传播。上海,濒临长江面向东海,城内还有一条承载着其开埠后历史人文的母亲河——苏州河。十数年前,依河而居的普陀人萌生出“在苏州河上赛龙舟”的大胆创意,致力于打造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苏州河“城市龙舟”景观体育品牌。  相似文献   

11.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07,(2):F0004-F0004
相城,位于古城苏州的北部,担负着苏州城市发展“北拓”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在广袤无垠的华东平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他“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素有“五省通衢”、“帝王之乡”、“彭祖故国”的美誉。她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小康》2006,(1):77-78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因为全面小康又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作为城市的“掌门人”,市委书记王荣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2005年12月8日,来京参加“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的王荣接受了《小康》的专访。苏州的崛起是开放的结果《小康》:苏州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一直受到全国关注,苏州是如何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王荣:1983年,小平同志到苏州地区考察,并且充分肯定苏州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2003年,胡锦涛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分别与江苏代表团举行座谈,殷切希望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所以我们苏州坚定…  相似文献   

15.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的2500年的建城史世界罕有,双棋盘式的古城格局堪称一绝;风格独特的古典园林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粉墙黛瓦的民居、小桥流水的街巷,勾勒出独特的水乡风貌;昆曲、古琴、评弹、吴歌、吴门书画、工艺美术等非物质遗产,挥发着吴文化的神奇魅力。“文化”即“人化”。一个城市如果没有文化做城与人的支撑,就会失去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苏州”的步伐,我们将继续抓住重点、抓出亮点,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把宝贵的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强…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09,(4):F0002-F0002
千灯,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东南部,毗邻上海,紧接苏州。历经2500年岁月流淌,铸就了“古韵今风”、“生态宜居”、“科学协调”的魅力品牌。她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走出了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声震中华的伟大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孕育了“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她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集聚了“国家火炬计划电路板基地”在内的众多优良产业、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与国的竞争,地区与地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城市的竞争。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我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外向型经济的主要代表,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积极探索、科学确立“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努力开辟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周志芳 《群众》2023,(21):53-5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和整体谋划,从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角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生态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关键一步。苏州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9.
潘讯 《群众》2020,(3):42-43
2020年新年伊始,屹立于改革开放潮头的苏州,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气魄,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引发各路媒体高度关注。对于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中的苏州而言,开放再出发具有全局性、引领性意义,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动员令”,也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宣言书”。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多次强调:“苏州既要做创新的高地、产业的高地,也要做生态的高地、文化的高地。”在“开放再出发”的新要求下,应如何建构苏州的文化高地?激活苏州文化传统的开放基因开放是历代苏州繁荣的驱动力,是苏州文化最深厚的基因。开放基因根源于经济、商业的培育与刺激。明代中叶大运河疏通之后,苏州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南来北往的行商坐贾,甚至跨江逾洋、联通海外,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20.
任平  李扬  战炤磊  王俊 《探索与争鸣》2023,(9):144-158+180
<正>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苏州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布置下这样一个题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