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罚措施在适用方式与内容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司法实践中在对行贿犯罪人免于刑事处罚时较少采用非刑罚处罚措施,由此导致免于刑事处罚的行贿犯罪人实际上未受到任何处罚和教训。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对行贿罪免除处罚的范围,但基于查处与打击受贿犯罪的需要,司法实践中仍不可避免因"辩诉交易"而对行贿犯罪免除处罚。因此,为有效惩治与预防行贿犯罪进而有效遏制受贿犯罪,有必要对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与完善。对于行贿犯罪人能够产生预防犯罪作用的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建议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这三种非刑罚处罚措施,无论在形式上抑或内容上,均因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应当进行规范。此外,对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措施的规范适用,还必须辅之以相对完备的基础制度,因此,应当夯实行贿犯罪非刑罚处罚的司法基础,完善信息及时披露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构建行贿单位强制性检察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从行贿犯罪犯罪控制的必要性出发,论证行贿犯罪控制的方案,同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世界范围内行贿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建立适合我国社会实际及司法现状的行贿犯罪控制系统要素应包含主体即施控者、客体即受控者及传递者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7)
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将本属共同犯罪的行贿与受贿犯罪拆解立案,其深层原因在于突破定罪证据不足的困境。口供补强规则是"另案处理"背后的证据制度基础。基于贿赂犯罪之特殊性,在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提升反腐败工作法律效果,应当在贿赂犯罪调查中确立形式化的口供补强规则,明确行贿、受贿双方的供述可以相互补强;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行贿人在查办贿赂案件中的地位,探索"污点证人"制度设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犯罪控制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贿赂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腐败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斗争虽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构建于传统的、以"二元论"企业角色观为基础,以作为受贿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为规制重点的商业贿赂犯罪控制模式,并未切中商业贿赂犯罪"上游犯罪"之根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一元论"企业角色观为基础,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以作为行贿主体的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为规制重点,提出商业贿赂治理新思路,并以此构建中国反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可以弥补传统治理商业贿赂思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惩治日益猖獗的贿赂犯罪的需要,我国有关受贿犯罪的刑事立法不断调整渐趋完善,受贿犯罪从一元走向多元,罪名体系基本形成。受贿犯罪自然人主体在立法上逐步扩大,法律界定日渐清晰,但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相比仍然存在一些漏洞,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回顾了我国受贿犯罪自然人主体立法完善的历史沿革,梳理归纳了各类受贿犯罪主体范围的法律界定并加以必要解析,进而就自然人受贿的立法缺憾与进一步完善问题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季节变化对犯罪的数量和类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农村犯罪季节性特点更为明显。季节性犯罪以杀人、抢劫、强奸、盗窃等自然犯为主,而各类犯罪随季节更替的起伏趋势并不完全相同。犯罪具有季节性的原因,一是季节会影响犯罪人的自控力、犯罪欲望和攻击性,也会影响被害人的受侵害性、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二是季节对犯罪的环境和条件有影响。对于农村犯罪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预防:一是加大打击犯罪力度,遏制犯罪"旺季"产生;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预防工作;三是大力解决农村季节性人员流动问题;四是着重解决"三留守"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伪造火车票犯罪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犯罪趋于专业化,手段具有隐蔽性;(二)犯罪呈现与铁路运力相关的季节性、规律性;(三)伪造火车票的仿真度高,伪造手法趋于高科技。打击伪造火车票犯罪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及增加火车票的仿伪难度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刑事政策导向下,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放宽对案件证据要求的现象,易导致对案件定性量刑的偏差。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涉及的数额认定、是否复制他人作品的认定以及犯罪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认定等方面要严把证据关,严格依照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裁判结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正王石曾面对现场观众的提问:"万科是如何面对房地产行业潜规则"时说,万科的底线就是不行贿。他进一步解释说,在某些时候行贿者理直气壮,不行贿者就像小偷。尤其是当大家都在行贿,或者说许多人都在行贿时,你不行贿好像就成了另类,别人也不相信你没有行过贿。好像大家觉得行贿已成理所当然,不行贿倒不可理解。这种被迫发生后,再想成为理想主义者很难。行贿受贿是腐败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法律所不允许。可为什么还有  相似文献   

10.
陈岚 《团结》2006,(1):42-42
从现在我国有关证券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看,证券立法还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但现在证券领域犯罪层出不穷的原因,主要是违法成本太低,执法力度不够,所以建议加大对证券领域犯罪的处罚力度,以达到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杭州和南昌的公众腐败意识问卷调查,从行贿者视角研究公众的腐败意识,探讨影响其行贿意识的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下,腐败容忍度越高,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对人情往来这种传统习俗的认可度越高,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越认可给领导送礼是有利的或值得的,公众的行贿意识越强;受教育程度高能弱化公众的行贿意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廉洁文明的政治生态,需要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减少人情往来和送礼之风等传统人情文化的影响;也需要对公众加强思想教育,降低其对腐败的容忍度,进而有效遏制行贿、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2.
微信红包是微信用户基于与他人的好友关系而做出的赠与性质的财产处分行为之标的。2014年春节微信平台上的"陈光标"事件已超越了恶作剧性质,若此行为实施人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其行为便构成了网络诈骗犯罪,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由于网络犯罪的特殊性,预防和打击网络诈骗犯罪面临着公众法律意识淡薄、案件侦查难度大、管辖权难以确定等问题。对此,作者从加大网络宣传和执法力度,确定具体原则以协调司法管辖冲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社会的白色瘟疫。毒资清洗为毒品犯罪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一直处于治标难治本的状态,且目前毒品犯罪的交易金额不断攀升,为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蔓延,加大对涉毒洗钱活动的打击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生产、销售民间偏方"、"生产、销售保健品"、"销售假冒中药材"等危害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定性,应结合具体案情选择适用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等罪名。在犯罪形态上,生产假药罪以制成成品得以出厂销售为既遂,销售假药罪以进入交易环节为既遂。在刑罚裁量上,应贯彻从严刑事政策精神,加大刑法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5.
钓鱼与行贿     
钓鱼与行贿雷秀隆15000÷5=150000,这个算式看起来奇怪,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个题式的发明人就是浙江苍南县不法个体商人林国仙。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用1.5万元,行贿5个国家公职人员,净赚15万余元。这恐怕还是众多行贿者中获利最多的一个。由...  相似文献   

16.
王军利 《学理论》2009,(29):236-237
贿赂案件中行贿人一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行贿行为是秘密的、不为第三方知晓的,另一方的受贿人具有一定职务、社会地位,明知受贿行为是违规、违纪,甚至是违法的,而依然为之,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狡诈、隐蔽的。在侦破实践中,受贿案件大多立案率大幅高于有罪判决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案件进入起诉或审判环节后,一旦犯罪嫌疑人翻供,相应证据固定不好,就会使案件滑坡。如何提高讯问成功率,固定讯问信息成果便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洗钱是对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予以隐瞒和掩饰,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腐败与洗钱有着密切的联系,腐败催生洗钱,洗钱保护腐败,二者具有极强的共生性。反腐败洗钱可以斩断贪腐与洗钱之间的联系,消解腐败分子的犯罪冲动。为此,需要在全面掌握腐败洗钱犯罪的产生缘由和重大危害的基础上,针对不断变化的腐败洗钱方式,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加大合作力度等方面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8.
企业作为逐利性集团,获取更大的利益无疑是其行贿的内在动机。但是没有外在条件,这种内在动机就无以转化为现实,更得不到强化。从企业外围因素分析,企业行贿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七点:市场发育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定位不清晰、权力配置不科学、官商关系不正常、违规做法未严惩、贿赂文化未清除。因此,治理企业行贿不仅要从企业自身入手,更要有效设置企业与政府的边界,让行政权力和市场权力归属明晰。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6,(12)
正不久前,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山西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杜善学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杜善学在吕梁任市委书记时为了继续上位,向时任省政协副主席的令政策行贿10万欧元,以换取令政策对其上位的推荐和支持。令政策也很"守信誉":经过运作,仅10个月杜善学就蹿升为山西省委常委,之后又成为山西省委秘书长、山西省副省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网络日益冲刺着我们的生活,智能手机应用日益普遍,利用手机网络发送信息成为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但短信息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应对违法犯罪的对策如下: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侦查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短信犯罪的管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调动社会积极因素;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短信犯罪的形式和危害的宣传,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建立切实有效的短信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