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字化形态的新媒体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信息时代转型造成的"失范"效应和"去中心化"、网络社会崛起改变了高校意见领袖和精英代表的地位格局以及新媒体时代加大了高校协商民主和舆论引导的工作难度,由此带来高校统战工作的"失效动员"和感召力减弱等问题。探讨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路径选择,一要转变思路、更新理念,更加注重统战实效性、更加注重"人"的媒体素养;二要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理念、身份和模式的"三个转换";三要加强统战机制建设,实现"全媒体"整合统战效应。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发展与高校统战工作的新问题及应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给社会思想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使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统战对象的"新媒体移民"倾向给高校统战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高校统战工作亟需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加快新媒体统战平台建设,建立起兼具新媒体应用能力和政治理论素养的新型统战队伍,培养优秀统一战线"意见领袖",借助新媒体扩大统一战线号召力,增强高校统战人士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与统战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统战工作呈现出政治性、开放性、交互性、迅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统战工作还面临思想认识转变滞后、网络舆情复杂化、相关理论支撑薄弱、平台建设存在不足、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应着力从树立网络统战理念,加强与新媒体代表人士的团结和联系,加强网络统战理论研究和宣传,打造网络统战主流平台和阵地,完善协调监管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交互发展,为新时期的统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统战工作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整合,不断提高统战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统战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创互联网时代统战工作新局面。一大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极大拓展了统战工作的对象与领域,壮大了统一战线的力量。互联网为统战工作打造了最好的工作平台,创造了互联网时代丰富多彩的统战工作形式,打造了许多具有开拓性的"互联网统战品牌"。在信息时代,"大统战"离不开"大网络、大媒体"。积极推进网络统战工作,是形成信息时代"大统战"格局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为主的新媒体既丰富了统战宣传的渠道和手段,也给统战宣传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新媒体时代提升统战宣传工作,要努力做好媒体融合的大文章,创新宣传内容与形式,强化不良信息监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主动顺应新媒体时代统战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继续深化、拓展新媒体的统战宣传功能,形成"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统战宣传合力,推动"大统战""大宣传"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统战宣传工作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拓展统战宣传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高校网络统战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需要持续强化"同心"思想,不断增强网络统战宣传工作凝取力;积极融入新媒体时代,着力搭建网络统战特色宣传平台;积极促成"大统战"格局,有效提升网络统战宣传队伍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络与统战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统战工作具有政治性、开放性、交互性、迅捷性、综合性等特征。推动网络统战工作,是推进价值统战、凝聚统一战线凝聚力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变革、推进统战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升履职能力、提升统战人士积极性的需要。"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有:思想认识转变滞后、统战对象思想复杂化、相关理论支撑薄弱、平台建设存在不足、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当前的主要创新对策有:一是创新认识,培育网络统战理念;二是以点带面,团结新媒体代表人士;三是深化理论,提供有力理论支撑;四是打造平台,塑造统战主流阵地;五是统筹管理,完善协调监管机制;六是汇聚英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兴媒体在统一战线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窗口,其统战工作方式、手段也必须紧跟社会步伐,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借助新兴媒体,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存在着新媒体在统战工作中的应用不尽人意、统战干部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对新媒体实际操作存在顾虑、现有工作条件不能满足利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工作的需求等问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统战工作;利用实名制净化网络信息,消解高校统战负能量;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支理论、技术双优的统战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建立,新媒体网络化也对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索研究网络统战已成为当下统战工作的一个热点。现阶段我们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统战工作,要树立网络统战意识,注意避免误区,创新统战工作流程,进而实现统战工作的持续高效,不断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对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变革。研究网络统战已成为当下统战工作的一个热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统战工作,要树立网络统战意识,创新统战工作方式,完善网络统战工作机制,做好重点统战对象工作,进而实现统战工作的持续高效,不断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五花八门的新媒体应时而生,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友互动、宣泄情感、发表言论的主要工具,现阶段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创新统战工作流程,推进统战工作发展,是值得我们统战人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现阶段新媒体背景下开展网络统战工作存在不足,网络统战工作应该在理念上有所创新,网络统战工作要在实践上有所突破,开展网络统战工作要注意引导和团结网络领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对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网络问政,推进民主政治,引导舆论导向,反映社会声音等有重要作用。在媒体融合大网络格局下,新媒体增强了统战工作效果,但也带来了统战新问题新困境。新形势下我们要结合"线上线下"模式,加强政治引导,积极探索政治安排机制,创新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途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三类人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创新是我们当前统战工作方法创新的重点。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这类人群在新老媒体的融合媒体生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群体具有开放性、反控制性、匿名性等一系列新的特点,如何引导把控,关乎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走向。从大统战格局构建的角度,分析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统战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手段和实践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我们要大胆改革创新统一战线工作模式,努力构建"大网络、大统战"的统一战线工作新格局,不断丰富网络统战工作实践,更好地服务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高校统战工作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通过提升统战工作者媒介素养、打造高校统战新媒体互动平台以及优化统战网络环境,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代表人士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把新媒体代表人士纳入统战对象的范围,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科学决策。正确认识包括新媒体代表人士在内的新社会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对他们开展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不断创新网络统战工作方式和方法,遵循科学的统战工作原则,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代表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是新时期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工作空间,拓展了新的参政渠道,扩充了新的统战对象。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以大统战为视野,从分析网络特性入手,从四个维度提出了网络统战工作的发展思路,为统战部门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与我国的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相辅相成。中华文化是开展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民族精神基础,海外统战工作则以中华文化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明传承纽带。传播中华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统战强化海外统战,以现代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动海外统战,以公共文化外交向海外人士塑造中国形象,以新媒体改进中华文化传播和海外统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结构变化看对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结构和统一战线的伟大变化对当前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团结、鼓励和保护新的社会阶层,发挥好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探索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进一步整合各种政治资源,努力开展统战社团工作,才能使统战工作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把统战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