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是适应新全球化进程及"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倡导和推动不同主体、内涵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逻辑体系,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突破"西方历史"范式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历史"范式下的中国中心论,在"世界历史"范式下的比较视野中深入探寻和把握中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全人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等复杂多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背景和对世界人民生存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世界各国人民把握前途命运,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这一理念包含三重价值:"仁爱""和合""义利""诚信"等伦理价值、"重民""天下""大同"等政治价值、"亲""仁""善""诚""义"等实践价值。从三重价值维度揭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是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为世界人民达成价值共识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多次强调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对其的重视。借此,从多维度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无疑具有特别的学理价值和时代价值。从认识之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表明中国在外交领域有了新认识;从实践之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结晶;从方法论之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了科学性新高度。  相似文献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的表现与确证,因而它必须以人类的自由自觉性为前提。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的自由自觉性,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人类价值共同体。"人的类存在"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因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核心内容或实现路径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创新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德性文化血脉。倾听民意、恩泽德惠的价值取向;致中和的德政思想;实践选择的主客观统一性是中华德性文化的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合作共赢的核心精神、主观期盼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方面承袭了德性文化血脉。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民族文化沃土,不仅提高了中国国家认同、国际话语权,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更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因此,德性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及实践目标四个层面构想了建设"真正共同体"的逻辑路径,内在地包含消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虚幻性"、推动社会向好向善的治理理念及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继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相关理念,但并不限于此,其内在地包含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彰显了国际"共性"价值,是多元"共同体"的聚合体,也是"五位一体"布局理念于国际层面的践行,其丰富内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对构建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理论创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引领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实践创新,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归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它也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在实践逻辑上,以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及多民族国家发展问题等社会现实问题为根本导向。在结构逻辑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良好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后盾,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结构。在价值逻辑上,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切点,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1,(2)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体现了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三个维度的内涵:一是世界观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着眼于整个人类的长远发展开展扶贫工作;二是价值观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从个体命运的动态发展过程出发,分阶段推进扶贫事业;三是方法论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方法论,积极为世界减贫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柯芳 《学理论》2013,(21):319-320
学校主要靠办学质量赢得生源,对于独立学院,更是如此,学风状况是衡量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之一,目前独立学院的学风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学校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以及社会的因素,那么就应从这些原因入手着力去改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国民社会责任感的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充斥,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频发,严重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对象,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进而,从多方面努力,避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来建构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在他看来,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绩效性基础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意识形态基础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人民的愿望,法理制度基础必须在民主的基础上体现人民的意志,执政党权威基础必须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材料力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姜胜影  李广才 《学理论》2010,(10):238-239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冶素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宁 《学理论》2010,(21):155-157
作为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特殊阶段,建安文学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游仙诗以其风骨与绮靡并存,写实与避世共生的异质,从另一个角度辉映了建安美学的一切特征:雅好慷慨,追求一种清刚之美;诗赋欲丽,注重情感表达性;天人合一,打造抽象形式美。  相似文献   

19.
张承栋 《学理论》2010,(21):4-6
江泽民讲政治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科学态度,总结当代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强调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正确处理和把握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寿林同志以执着的理论勇气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经多年潜心学习和不断探索,现在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论>一书奉献给读者.本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 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