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非政府组织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在中国发挥社会扶助作用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稳定。必须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防范、削弱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相似文献   

2.
政治软力量建设是执政党有效提高其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意识形态因其特有的功能成为政治软力量建设的重要考量。苏共在长达74年的执政过程中政治软力量建设之意识形态发展方面留下了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深刻理解苏共政治软力量建设之意识形态发展遭遇的困境,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西方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执政党政治软力量建设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四个自信",形成了中国梦,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生命活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就。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决"论和"高度自治"论,是民族政治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极具争议的学术问题,更是当今世界的现实政治问题。"东突"势力经常打着"民族自决"、"高度自治"的旗号进行民族分裂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在理论上弄清这两论的来龙去脉,揭发"东突"分裂势力鼓吹这两论的实际危害,对于当前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意义重大。本文的基本认识是:当今世界,民族自决走到底,就是民族分裂,在新疆鼓吹"民族自决"就是搞民族分裂;而要求新疆"高度自治",那就是离民族分裂仅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4.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民主输出史,好莱坞电影大力宣扬"拯救世界"的天赋使命,捍卫民主自由的价值观,推崇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高于一切的"普世价值",塑造公平、个人主义、不懈奋斗的美国梦等美国民主价值观。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民主输出中发挥了"形象大使"、"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政治共鸣箱"、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助推器、推进民主战略的催化剂的作用。美国对华民主输出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与挑战,我国应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构建以保护、管理、传播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蓄意设下的陷阱。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终结论"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硬核"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一统论"。这种思潮意在通过弱化或淡化意识形态,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构和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合法性功能,最终实现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因此,我们必须坚守思想阵地,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意识形态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通过"合法性"与政治认同相联结。意识形态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证明,为政治认同的生成提供稳定环境,为政治认同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近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渐变以及现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均对其所在时代的政治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利益分化、虚拟网络化、社会思潮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乏力等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对政治认同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特色国家安体系中,政治安全是根本。在政治安全中,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最具现实性,它正面临着僵化与自由化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治理背景下,这双重挑战更加复杂、严峻。美国推广"普世价值"给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统筹兼顾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反对自由化与防止僵化,不断完善应对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文化渗透这一温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与迫害。鼓吹"普世价值"来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鼓吹、兜售"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以分化为手段,西化为目的,将中国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体系中,企图以"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方式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以来,以"全民公投"的频繁运用为标志,欧洲民主政治实践开始面临认同危机,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作为对恐怖主义刺激反应的民粹主义心理和行为的滋生。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性崛起和国际事务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以多种"颜色革命"为代表的民主输出战略受到挫折。同时,由于互联网社交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国家赖以维持其社会稳定的行政、司法制度设计也都因为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爆发遭到强烈质疑。解析处于高风险阶段的西方国家应对这些事务的教训和经验,对于同样提前被卷入"全球风险社会"中的我国的政治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生长于互联网发展的"无界"态势和意识形态领域"有界"社会思潮的边界夹缝中,是建设网络强国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之义。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共享性、主体性等特征,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分散化的困境。着眼于意识形态功能化的战略考量,需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政治主导力、经济支撑力、文化聚合力和交往影响力。具体而言,要深化以"权力—知识—话语"为有效手段的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增强政治公信力、理论供给力、舆论引导力,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发展影响至深.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理性至上的趋向最终导致了现代教育中人的分裂物化,因而呼吁人文科学、全人教育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政治伦理,人在"群体化"中丧失了个人的价值和主体性.因此.我们倡导的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应侧重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独立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后,为了制衡在经济领域迅速崛起的中国,西方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国的民主输出,以打压中国的软实力并进而西化、分化中国。由于西方民主的强势影响力及其输出方式的多样性、隐蔽性,使中国的主流民主思想在价值定位、制度选择、实现形式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直接危害着中国的政治认同和社会稳定。只有不断巩固中国主流民主思想的主导地位,才能有效规制和防范西方的民主输出,这不仅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终结"是具有隐蔽性的政治口号,持该论见者试图通过列举国家间传统意识形态对立日渐消弭的事实,来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的主导性和优越性,然而,这些论断往往忽略了意识形态背后应有的利益差异,忽略了新兴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平等发展诉求。本文认为意识形态发展的半个世纪以来,有着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在新时期下也并没有"终结",各种矛盾依然突出,中国要在"十三五"发展时期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以"共同体"意识超越狭隘的思想对立,以"合作共赢"理念平衡各方利益关切,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引起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关注和战略警惕。针对中国的影响力,西方国家战略学界近期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开展了新一轮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攻势。西方学界积极主动建构核心概念,为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提供学术资源。智库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呈现联动态势。积极推动学术话语的系统化运作和传播,并以学术话语隐蔽意识形态目的,巧妙配合国家战略。深入剖析其特征,有利于积极回应意识形态话语攻击和增强国际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政治全球化与互联网科技发展携手并进,推动国家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加剧,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很大的冲击,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而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带来我国意识形态的混乱,甚至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针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研究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因此,深刻思考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刻不容缓。应通过提高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者的素质、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及监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思考十月革命后欧洲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分析了"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可以改造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这一理论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在阐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一致性的研究,分析了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阵地之一的中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现状,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内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蕴含深刻逻辑关联:党内政治文化整合党的意识形态功能、指引人民意识形态认同、引领国家意识形态发展。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问题症结,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必须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引领力,以坚定全体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以及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为此,必须厚植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强化党规党纪执行力度、丰富党内政治文化内涵,以实现意识形态领域全面从严治党由"标"到"本"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2)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占据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当前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进一步加剧,西方宪政、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加大了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因此,重视和提升高职生的政治素养,对于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关系正处于历史的最好时期。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中俄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压力,这也间接使得中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中俄两国在西方的持续施压下携手并行,展开多方面的战略合作,并且成功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顺利对接,形成欧亚大陆区域大发展的新态势,为中国东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此,东北地区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扫清中俄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障碍,实现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稳定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葛兰西作为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创造性地将国家统治分为"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即统治者通过政党、教会、学校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来取得大众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获取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取和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社会转型、西方"和平演变"及网络媒体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在我国正遭受冲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文化领导权,是目前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