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提出要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相关论述必须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三个维度进行总体把握: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一致,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复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相关论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对于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8)
正306.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两岸同胞一家亲。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共同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两岸青少年要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关心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传承中华文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者。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青少年交流,调动和激发两岸青少年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加强互动,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台湾花莲市花莲县民族里里长张东耀  相似文献   

4.
李长平 《创造》2019,(4):47-49
一、文化繁荣兴盛是民族繁荣兴盛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一)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领会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王毅 《黄埔》2011,(2):1+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饱经忧患而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纵观历史,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民族的自信,关键是文化的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今天,伴随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坚定步伐,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中华文化热"成为世界性现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下的一个实践性与时代性的具体概念。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问题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与发展问题。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的独特性及发展的自主性,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历史生成与发展的结果,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当前,保持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既是中华民族精神复兴的前提,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11,(11):11-11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用理论指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以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群众基础;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重放光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球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应从推进文化创新与促进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两方面入手,推动中华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的发展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初心和使命的认知。中华民族是当今中国的国族,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相比,当今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仍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更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三大贡献: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即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开创社会主义改造之路和开启了适合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培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即毛泽东思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指导思想基础,升华和培树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精神柱石;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即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领导核心力量的基础,毛泽东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建立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人民主体力量,毛泽东作为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武装捍卫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是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处于全球化时代与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我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经历着震荡与碰撞,承受着困惑与撕裂、领悟着交融与整合。修正、完善并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观武装自身和引领行动,既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善于汲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21)
<正>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对台工作的重要理念和主要措施。比如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正因为有了更多的交流,我们才能真正认识我们中华文化。其中年轻人绝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力量,透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帮助有意在大陆落地的台湾青  相似文献   

14.
杨正辉 《湖湘论坛》2004,17(5):16-18
中国共产党 80年奋斗历程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 ,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邓小平在这个基础之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根本途径 ;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绘制了具体宏图。邓小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5.
苏运蕾 《人民论坛》2020,(12):164-16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1,(21):1-1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应借鉴儒家学说的"自我觉醒"理念、"自我反省"哲学以及"自我重构"意识,推动文化自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大连,也亟须从地域历史文脉中汲取养分,以城市文化复兴推动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曹永军  王俊杰 《人民论坛》2013,(10):190-191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的关键.知识分子建党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初步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现实条件;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有力保证;符合国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落脚依托.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为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生命力。对此,我们应当把加强民族文化学习研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