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认识这一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人民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行动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社会生产变化是准确判断发展特征的核心依据;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整体性发展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表现为发达的生产力,而这建立在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需要靠消灭剥削制度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百年来始终围绕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实现了对“人的现代化”重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确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进而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黄景怡 《学理论》2011,(14):1-2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够最终实现的社会条件,把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重要任务,就为市场经济通向社会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说明,在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消除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如何把握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成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同一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内在的本质特征和无比的优越性,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科学全面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应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8,(3):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做出的这个重大判断,反映了人民需求层次的变化,超越物质文化需要满足的美好生活诉求,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增添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发展协商民主的动力,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必须努力使人民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感受主人翁感;使人民在国家发展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人民在多样化的差异发展中增强社会认同感;使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焕发自豪感。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价值共识和价值目标之一。在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根本方向,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此,需要切实把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重要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准绳和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手段与目标这七种基本范式的公平正义,将其贯穿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继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实存与本质、理论与实践。贯穿其中的红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地体现了于历史中发展变化着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说来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因此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新发展理念,正确回答时代问题。这个时代问题就是以"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发展理念建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是对时代问题的正确解答,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田华丽 《学理论》2009,(2):10-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价值原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体现。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