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这些外交活动,既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也在外交舞台上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高超的斗争艺术。更重要的是,这些外交活动,对于揭露美国的阴谋和结束朝鲜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这些外交活动,既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也在外交舞台上展现了新中国领导人高超的斗争艺术。更重要的是,这些外交活动,对于揭露美国的阴谋和结束朝鲜战争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纵览》2009,(10):26-31
国事馈赠,向来属于世界各国外交事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外交活动中一种常见的手法,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友谊的象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世界各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与中国进行各种形式的外交活动时纷纷以馈赠礼品的方式,表达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反之,中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长时间以来,"夫人外交"一直在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领导人的夫人们,也展示了中国外交的"软实力"。张茜:新中国"夫人外交"第一人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活动中,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夫人外交"困局。一些国家领导人访华都带夫人一起来,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夫人参与接待,常常是临时拉人,接待工作效果不佳,甚至被认为是对妇女不重视。为了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陈毅动员夫人张茜出来,专门做外交工作和夫人工作。张茜作为中国外长夫人的第一次外事活动,是代表陈毅出席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和经济代表团的宴会。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享有崇高国际威望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活动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辉煌的一部分,与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国外学者对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十分关注,其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着重就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研究的基本情况作一评述。一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代中期。当时国共两党由内战转向共同抗日,引起了外国政治家、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对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关注。此后周恩来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代表中共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以及与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与西方记者和外交人员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中有人开始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如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  相似文献   

6.
张飞虹 《党的文献》2011,(1):107-113
在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中,刘少奇外交活动与思想研究相对薄弱。1988年以前这方面研究基本空白;近20年来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一批档案相继公布或解密,若干当事人回忆录、外交史著作陆续问世,论文选题的深度与广度有所提高,突出反映了刘少奇在党际外交和贯彻执行新中国外交方针方面所作的贡献。一、刘少奇外交活动与思想的基本脉络从1949年6月至1966年8月,刘少奇的外交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主管党的对外工作。与之相关的重大外交活动有:1949年、1952年、1956年、1960年四次出访苏联;会见各国政党领导人和宾客280多人次,由此形成的谈话记录、内部报告、文稿和批示仅中联部保存的就有3000多件。这些文  相似文献   

7.
孟红 《党史纵览》2018,(3):4-11
正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3月1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花两个多月时间出访亚非欧14国。这是新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对这些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在错综复杂、激烈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此次重大外交活动,目的在于支持这些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保卫世界和平、加强亚非国家团结、促进友好合作关系等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打破美国、苏联和印度对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孤立中国的局面。此次历史性的出访非常成功,周恩来以一个大国总理海纳百川的宽宏大度、睿智不俗的言行风度,受到了被访各国热烈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赢得了各国极大的尊敬与赞赏。其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耐人寻味,在此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随着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先后举办亚信峰会(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4年)、G20杭州峰会(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2017年)等一系列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主场外交礼宾工作成为  相似文献   

9.
在外交惯例中,国家领导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方便见面的时候,亲笔信常会派上朋场。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外交礼仪形式,还是能够改善国家关系的“金钥匙”?梳理世界外交史,就会发现那些亲笔信背后的外交博弈。中国领导人收到的亲笔信.来自日本的最多和外交实例中,如果两国关系处于正常状态,首脑间亲笔信大多是外交活动中表达问候的一种形式,或为增进两国首脑的个人感情,而真正的合作事项,还需由外交部门实际协商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22日、14日分别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李富春及其夫人、新中国妇女界领导人蔡畅110周年诞辰,为纪念这对革命伉俪,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1.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21):38-39
日本鸠山新内阁登台后.力挺“东亚共同体”.他们与中韩领导人接触.几乎逢会必讲.这成为其外交活动的一出重头戏。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听到这个提法.从感情上总觉得别扭.甚至难以认同和接受.因为日本军国主义打出的“大东亚共荣圈”.刻在心头的印痕太深了.对东亚各国人民伤害太惨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新中国前27年的历史中,不论是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走过的曲折道路、遭受的严重挫折,无不与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密不可分。在这27年中所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毛泽东都是主要决策者。作为记录毛泽东这段历史的《毛泽东传(1949—1976)》(以下简称《毛传》),对这些重大事件都是用了重笔,以写出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它们是怎样发生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它们在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毛泽东是怎样决策的,在决策过程中,他同中央其他领导人发生一种什么样…  相似文献   

13.
回顾2004年上半年我国丰富多彩的外交活动,国家领导人两次对欧洲的成功访问是其中夺目的亮点。5月上旬,正当欧洲春意盎然,欧盟大家庭喜迎新成员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遍访了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爱尔兰等五国及欧盟总部,商定了促进中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合作更上一层楼的步骤,巩固与充实了双方间的全面战略性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4.
熟谙中国外交史、曾任《外交学院学报》主编的傅耀祖日前曾说,2005年年底中国最高领导人出访亚欧的频率和力度,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不多见的。“这表明中国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有了新的进展,既是2005年各项外交活动成果的巩固,也预示着2006年中国外交又一个春天的到来。”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那么,我们国家将会采取怎样的国际战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进一步展示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说:“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站起来。坚信落后就要挨打的新中国领导人说出了一句惊世名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奋斗》2010,(2):5-6
<正>1950年春节过后,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汪金祥部长通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结束访问苏联回京途中,到哈尔滨视察。毛泽东在哈尔滨期间的安全警卫工作,由哈尔滨市公安局负责。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到哈尔滨视察。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民党残余在大陆的各种反革命势力,还在进行猖狂的破坏活动,危害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安全。毛泽东一行访苏,是新中国领导人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在国际上产生极大影响,也引起敌特关注。在台湾的敌特作了详尽的暗杀计划,正图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因此,保卫毛泽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具体负责这项警卫工作的是松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哈尔滨市公安局长王化成,他在市公安局领导会议上传达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和省、市领导的指示,组织研究制定了周密的保卫方案。在公安局新  相似文献   

17.
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下略称“劳尔”)不久前成了古巴的新领导人。劳尔身上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劳尔就带领游击队领导人读过毛泽东的著作,研究中国革命的战略和游击战争的问题,学唱中国革命歌曲。在劳尔73岁大寿之际,中国驻古巴使馆为其举行生日晚宴。在晚宴接近尾声时,劳尔还兴致勃勃地唱起了《东方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受苏俄革命成功实践的时代感应,中国共产党开始追求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共领导人决定,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冷战背景下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中共领导人又决定国家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共领导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经曲折,中苏交恶后引发警觉,中共领导人对国内主要矛盾判断失误,促使这个探索开始滑轨,最后出现“文化大革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近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共领导人毅然选择改革开放新路,由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事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每一次抉择、转折,都受时代条件的深刻影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打开国门,让新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往来,中国领导人抓住一切机会,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发展对外交往。其中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不仅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特点,也反映出了我国领导人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利益、灵活处理外交事务的立场和谋略。  相似文献   

20.
孟红 《世纪风采》2007,(5):30-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相关的外交活动步步紧逼、幕幕精彩。其中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位具有学者风度的外交家棋逢对手,就《中美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