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84年6月在广州恢复话动起到现在,被人称为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虹虹”(简称当代“虹虹”)。  相似文献   

2.
吕坪 《广东党史》2005,(3):48-52
(五)“虹虹歌咏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3个年代,她也培育了3“代”人:从1939年2月9日成立起到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止,被人称为抗日战争年代的“虹虹”;从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香港恢复活动起。到1950年被港英当局无理禁止活动止,被人称为解放战争年代的“虹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彩虹是雨后天晴的时候才出现的。可是1939年在南海之滨、香港太平山下出现的一道彩虹;多年来,不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乍暖还寒的时刻,还是朝霞漫天的日子,她总是悬挂在祖国的南天上,保持着绚丽的色彩。她就是当年在香港名震一时,现在还活跃在广州的“虹虹”合唱团。讲起“虹虹”来,还有一串串故事。  相似文献   

4.
吕坪 《广东党史》2004,(5):17-24,16
我们都知道,彩虹是雨后天晴的时候才出现的。可是1939年在南海之滨、香港太平山下出现的一道彩虹,多年来,不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乍暖还寒的时刻,还是朝霞漫天的日子,她总是悬挂在祖国的南天上,保持着绚丽的色彩。她就是当年在香港名震一时,现在还活跃在广州的“虹虹”合唱团。讲起“虹虹”来,还有一串串故事。  相似文献   

5.
吕坪 《广东党史》2005,(1):30-36
1945焦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苦战了8年的抗击侵略军的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1946年至1947年,“虹虹”的团员原在香港被日军攻陷后,在当地从事地下工作或打游击的、转入内地从事地下工作或参加武装斗争的,有许多人先后回到了百业萧条的香港。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亲自指导用这一构想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于1988年6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这一大胆。新颖的设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对于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一、“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设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上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香港和平回归了中国,成为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首个特别行政区,这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住的历史抉择。 一、新中国不用武力收回香港主权是时局的特殊需要 自从1842年之后,英国在香港实行了长达150年的殖民统治,并且把资本主义引入香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一直坚持拥有香港主权,不承认香港是“殖民地”,但鉴于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以及香港的实际情况,新中国决定把香港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留待时机成熟时通过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局面,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的科学性及现实可行性.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后的今天,再看香港回归对台湾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坚定统一信念就更为重要.香港回归,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问题,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始终未得到解决.而在党的“一国两制” 方针下,仅用很短时间便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用事实向台湾民众及当局宣传了我党的对台政策.中英双方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历尽沧桑庆回归香港百年史话徐庆全1841年1月25日上午8时15分,英国“硫磺号”军舰在舰长拜尔丘的率领下,擅自在香港的“占领角”登陆,进入香港。26日,伯麦率领英军,在香港举行了“占领仪式”。“日不落帝国”和“米”字旗,从此飘扬在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香...  相似文献   

10.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阐释“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其中有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找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卜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1。这里,]F实上公开了中国在以“一国两制”历史性地解决香港问题以前一直奉行的一个“秘而不宣”的特殊政策:“暂时不动香港”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这一战…  相似文献   

11.
1984年中英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政府则于同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然而,最后一任香港总督(第28任)彭定康却不守信义,倒行逆施,一次又一次地挑起“政制”风波,蓄意破坏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平稳过渡,为中英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引起600万香港同胞和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10月17日深圳解放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半年多时间,应该说是解放香港的最佳时期,但是毛泽东却主张“暂时不动香港”。上世纪60年代初,当印度用武力从葡萄牙手中收回了果阿时,国外就有人借机讽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国内也有些人说怪话。难道毛泽东真像某些人说的那样胆小怕事吗?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香港来说却绝不平凡。这十年,香港实现了从英国管治到回归祖国的历史性跨越:这十年,“一国两制”由科学的构想成为生动的实践;这十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在香港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年风雨,十年磨砺.十年成长,十年辉煌。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在回归祖国怀抱十年后的今天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5.
谭咏麟、许冠杰、郭富城等知名歌手,出生时家境贫寒,用香港人的话说,他们是出身于“公屋”的名人。与这些名人成长相伴的“公屋”,就是人们熟知的香港廉租房。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颗“东方明珠”届时将回到脱离了150年的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为世人所注目。如何保持香港过渡期的稳定繁荣,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1997年政权顺利交接,不仅中国人民关注,且世界人民都很关注。 对于香港过渡期政制如何与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相衔接,中英两国政府在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和全国人大1990年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中英有关协议和谅解中已有明确规定。然而,英国政府和香港总督彭定康顽固坚持“三违反”的立场,千方百计推行企图对香港现行政治体制做重大改变的“政制  相似文献   

17.
近日广为外界关注的“香港洗碗包场:48000港元/月”并非个案,香港翠湖海鲜饭店董事总经理佘锦辉抱怨说:“2012年一年洗碗部的工资升了一部,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对香港史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的热情,这种热情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升至沸点,直到今天他们仍在继续献出各种有关香港历史的读物。其中不少涉及香港与内地、香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系的论著,大多是“宏观”叙事的 “编著”型著作,鲜有以“中观”专题研究形式作深入探讨的。而没有这种深入透彻的专题、个案研究是很难宏观  相似文献   

19.
去年在香港,听到有人说,“香港是从一个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的”,“英国把一个荒岛建成了都市,管理得井井有条,还给了中国”等,似乎英国侵占香港是为中国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事实果真如此吗?1841年4月,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当时的香港岛为“几乎没有人烟的荒岛”。他这种说法流传甚久、影响极大,以至当代研究香港史的英国学者安德葛也说:“香港历史的实际开端是在1841年英国到来的时候。”然而,据1841年5月15日《香港公报》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称,当时香港岛已有人口7450人,村庄15个、市镇1个。港岛的赤柱县是全岛的…  相似文献   

20.
1948年香港工商界的“反美扶日”运动,是当时全国性的“反美扶日”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行动起来抵制日货,到组织起来“反美扶日”两个发展阶段。由于香港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致使香港与内地的“反美扶日”运动在参与主体、关注领域、领导力量、斗争目标和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面对共同的“反美扶日”主题,香港工商界与内地青年学生的表现又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都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